图书也来借共享炒一把,共享快成伪命题?
2010年,公益性共享图书网站摆摆书架和社会化图书馆青番茄横空出世,一时引发共享图书的热潮,但共享图书的路似乎并不太好走,摆摆书架运营两年后就杳无踪迹,青番茄在2013年开始尝试转型,最终也以失败告终。而最近几年,共享经济的大火再一次把共享图书拉回公众视野,借书人、书巢等新一辈共享图书平台相继出现,但他们的日子依旧不太好过。
大起大落,摆摆书架和青番茄的过山车创业之路
2010年,第一代共享图书创业者们开始大展拳脚,但谁也没想到,在爆红之后,等待他们的将是猝不及防的死亡。
一、寄情乌托邦,摆摆书架最终败给公益
带着“让爱漂流在爱书人手中”的口号,2010年,摆摆书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此后因为网络红人“和菜头”的宣传而逐渐为人所知。就模式来看,摆摆书架采取会员自愿捐书与相互借书且书籍的快递费由出借方自愿支付的方式运营。也就是说,用户捐出的书越多,获得的积分便越多,能借到的书也就越多,在摆摆书架看来这是个双赢的结果。
但是,问题也是出在这一模式上,慢慢地,这种模式开始变质,不断的借书请求更像一种折磨,借书人花费时间和金钱来满足一个不认识的陌生人,这已经是一种对身心都非常大的考验,一旦有一个人破坏了规则,停止这件事,书籍越少,流通率也越来越低,最后就会陷于无响应的单方面借书请求。最终,摆摆书架无以为继,在两年后彻底死亡。那么,摆摆书架究竟败在哪里呢?
其一,共享易陷恶性循环。在整个运营的过程中,摆摆书架只提供交流的平台,不需要负担用户借阅时产生的费用。与此同时,这种单向传递的共享容易出现断链,一旦断链,双方都会产生不愉快经历,尤其在图书数量不多的情况下,这种断链更是会对整个平台造成打击。对于摆摆书架这种毫无管控手段的平台来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轻而易举的事。
其二,过于依靠用户自律。摆摆书架认为,喜欢看书的人一般属于素质较高人群,这部分人爱书惜书,书籍的损坏率不会像业内判断的那么多。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资料显示,湖南省图书馆每月损坏书籍达百册,每年流失500册以上,读者顺手牵羊偷书的事情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当用户越来越多时,平台就需要更新、更多的书籍,而这一最关键的问题,摆摆书架并没有解决,公益性的摆摆书架仅靠自愿捐书显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借书请求,倒下是必然。
二、遭遇瓶颈后,青番茄转型依旧难逃失败宿命
青番茄于2010年8月成立,作为全球首家中文网上实体书图书馆,免费是这家图书馆最大的特色。用户在注册支付不同金额的押金后,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尺码”借书,借阅本数从2本到10本不等。值得一提的是,除押金外,青番茄不收任何费用,借书和还书的快递费均由青番茄承担。如此有诱惑力的服务,令青番茄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版图扩充到全国27个城市并拥有了100万左右的会员。
与此同时,为了维持免费借阅的原则,青番茄还通过“每企一馆”项目,为每一个企业提供选书、配书、荐书等一系列外包活动,短时间内,青番茄就已经创办中石化馆、富士通中国馆、太平洋保险馆、中国工商银行馆等近200家企业图书馆。
但问题来得突然又棘手,随着会员数量的剧增,书籍周转效率较低的问题凸显,高昂的物流费用让青番茄遭遇了非常大的发展瓶颈。于是,在2013年,青番茄毅然决然选择了转型。青番茄放弃了原先的网上实体图书馆模式,选择了线下实体图书馆模式,启动IN LIBRARY 咖啡图书馆计划,通过与咖啡馆等城市空间合作,为咖啡馆免费提供可定期更换的优质图书,建立城市小型图书馆。但现实往往很残酷,青番茄最终转型失败,APP上的最后一次活动时间停留在2017年1月7日。从成功到遭遇瓶颈再到转型,青番茄在共享图书的路上其实面临了两个主要的痛点。
其一,短命的运营模式。一开始的青番茄,实际上更像是在做公益。线上借还书,线下快递收书,不收借还书快递费,只收取可退换的押金。再后来,青番茄开始利用广告盈利,通过在书里夹广告书签来获取一定收益。但这些收入对不断上升的巨额快递费和图书更新成本来说简直九牛一毛。也就是说,压垮它的其实是越来越多的忠诚用户,而青番茄一开始就在模式选择上犯下了致命错误。
其二,盈利模始终单一。青番茄在意识到难以担负高额成本后迅速寻找盈利模式,广告是它的第一个尝试,但这点毛毛雨显然不能挽回颓势。转型之后,青番茄选择了与线下门店进行合作,宜家、星巴克等都曾与其合作建立店内咖啡馆。将图书馆搬到线下指定地点,可以说完全回避了快递成本,但随之而来的实体图书馆运营成本等问题又让青番茄无以为继,最终倒下。从前后两段过程来看,青番茄始终没有找到稳定合理的盈利模式,没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这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二次兴起,共享图书仍然命途多舛
随着共享经济的热度不断攀升,共享图书正在逐渐回归大众视野,2015年书巢诞生,2016年借书人出现,2017年摩布图书等众多创业型平台出现,作为第二批走进这一领域的弄潮儿们又是如何思考共享图书的呢?
一、步摆摆书架后尘 书巢折戟公益性共享图书
作为一个社会化图书馆,2015年创立的书巢更像是一个图书分享社区,没有租金,没有押金,没有快递费,也没有借阅期限的书巢,用户在书巢上可以免费借阅书籍,也可以捐赠自己的书籍。与摆摆书架相比,书巢的确在努力打破空间上的限制,努力让爱书人进行更多交流,鼓励人们以图书为载体,线下见面交换图书。在书巢,不只是单纯传阅书籍,还有类似微信朋友圈之类的社交功能。书巢开创的“互联网+图书社交”模式,让它在一上线就获得了大量用户。
但情况似乎不容乐观,书巢目前的官网动态依旧停留在2017年3月,借还书动态也已经全部消失。书巢虽然在努力摆脱摆摆书架的阴影,但它仍然具有十分突出的问题。一方面,图书社交是个很好的运营模式,大部分人都可以以书会友找到同好,但是书巢只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对用户的审核力度不够,鼓励陌生人线下见面交换图书,这其中的安全问题十分显著。另一方面,没有资金支持,公益的路走不远,这一点,摆摆书架深有体会,所以,必须盈利才能活下去。
二、师从“青番茄”的“借书人”前景不太明了
2016年,“借书人”平台上线。用户在平台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后,平台按照图书的定价收取一次性的服务费和押金,押金一般是图书的定价,服务费则包含了快递费用。还书时,借阅者只需要缴纳合理的磨损费,并将书快递至指定的地址。
借书人完全吸取了青番茄的失败经验,将快递成本转嫁给用户,而且,用户还书时还需自愿支付磨损费,这又是新的收入来源。对用户来说,这是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易方式,用户和平台都心安理得。
但借书人最大的痛点在于前期借书成本过高,相比当当、亚马逊等网上书城,买书比借书要划算不少,而且借书人承诺不插入广告,所以其收入来源就只有磨损费和服务费,随着图书数量的增多,运营和维护成本也随之上升,到时候要么提高服务费,要么努力开发其他盈利渠道,但目前来看,开发盈利渠道较为困难,毕竟共享图书还在摸索的阶段,借书人的前景依旧不太明了。
并非什么都可以共享,共享快成伪命题?
在这两次共享图书创业潮中,摆摆书架、青番茄和书巢的失败让人印象深刻,借书人虽然及时吸取经验,但前景依然不太明朗。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正在涌入共享图书,但他们面临的外部挑战也越来越多,图书共享无形之间正在成为一道伪命题。
其一,共享图书正在面临来自公共图书馆的挑战。随着社会福利的进一步提高,社会公共图书馆也开始走向“互联网+物联网”的道路。据了解,杭州市图书馆于2016年11月上线微信“悦借”服务,用户只需在网上订书,就能快递到家,且快递费相当低廉,最高只有3元。如果共享图书创业者们没有开发出更多的服务亮点,毫无疑问会败给服务不差的公共图书馆。
其二,电子书的强势进攻。根据当当2016电子书阅读指数显示,电子书用户呈爆发式增长,2016年用户总量同比增长55%,超过4000。与此同时,电子书仍然因为依附于智能手机而越来越受欢迎,而且它具有快消品的性质,便捷程度是纸质书无法代替的。
目前看来,共享图书还有诸多困难需要克服,想要成功,单靠对书的热爱是行不通的,并非什么都可以共享。当然,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也许是共享图书创业者们还未找到一个合适的模式,失败未必是坏事,前辈们的经验大大降低了后辈们的试错成本。2017年,共享图书领域又涌现出BOOK++、摩布图书等创业平台,让我们拭目以待。
/百度百家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图书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