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爆火的微短剧

流行文化就像一部永远翻不完,也翻不明白的词典。每天都有新的概念、新的词汇,从分支庞大的亚文化中蹦跶出来,让圈外的人一头雾水,而后又不得不努力学习,试图与这个时代的先锋者并肩前行。

今年,对于大部分圈外人来说,影视圈又多了一个新的热词——微短剧。

这是网剧的一种新形式,时长短,节奏快,冲突强,流行于各大长视频平台(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芒果TV)、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微信小程序以及独立APP(ReelShort/红果短剧/河马剧场等)。

变现模式多为用户付费、广告流量或电商带货。最近很火的是付费微短剧,用户可免费观看前几集,之后需要付费解锁。

实际上,微短剧在影视圈内并不陌生,从2020年开始已经得到资本的青睐——

不少影视制作公司、版权公司、真人影视游戏制作公司等纷纷加入微短剧赛道,比如:

华策影视(代表作品《何以笙箫默》等)、上海电影(代表作品《中国奇谭》等)、柠萌影视(代表作品《小别离》等)、捷成股份(代表作品《流浪地球2》等)。

甚至,不少其他行业的选手也纷至沓来,

原本做新能源的、钢材生意的、房地产的,都希望来参与“分得一杯羹”。

人们竞相追捧的原因无非是——

微短剧投资少见效快,平均几十万完成一部剧,制作周期短,回本速度快。

如果命中爆款的话,投入产出比远高于传统电影、电视剧等大制作,行业内不乏“投资数十万,充值能过亿”的财富神话。

虽然「做爆款」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过还是有足够的“吸金力”。

人们不惜“以量换爆款”,追逐那个可能的“万一”,万一真的能产生爆款呢?

一、什么是微短剧?

微短剧,顾名思义,就是播放时长短的网剧。

2022年10月2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发布《关于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的意见》,对短剧进行了定义——短剧通常采用单集时长15~30分钟的系列剧、集数在6集内的系列单元剧、20集内的连续剧、周播剧等多种形态。

那么,微短剧按单集时长来定义,就是小于15分钟的系列剧,许多微短剧更是控制在3分钟以内,主打一个「抓人眼球」。

以前,我们看《甄嬛传》等电视剧,每集时长45分钟,共76集,总时长超过3000分钟,品味的是精致的布景、精美的服饰妆容、用心编排的剧情细节、层层叠起的铺垫、值得咀嚼的台词;

现在,我们看一部时长3分钟、共76集的微短剧,总时长只需228分钟,感受的是高潮迭起的情节、欲罢不能的节奏感、密集的梗和爆点。

当下,微短剧仍比较初级化,精品内容不多。

南方周末更是评价市面上很大一部分微短剧带有浓烈的“三俗”特征:庸俗、低俗、媚俗。就像网友们所概括的,现阶段的微短剧题材,无外乎:

“霸道总裁爱上我、英雄救美反被救、欲擒故纵谈恋爱、绑架案中见真情”。

微短剧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男频向和女频向

男频向的题材以“爽”为主,如战神、穿越、逆袭、重生等;

女频向的题材以“甜”为主,如甜宠、霸总、虐恋、青梅竹马等。

这些关键词似乎成为了微短剧的“爆款密码”。

比如腾讯视频出品的《招惹》、优酷出品的《锁爱三生》、芒果TV与搜狐视频联合推出的《风月变》,集齐了民国、古装、霸总、虐恋等女性用户喜闻乐见的元素,成为千万级别分账的作品。

此外,还有“微短剧+游戏”的创作形式,

比如最近爆火的《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

内容题材以男性为视角,风评不一,但保守估计销售额已超过3300万元——在游戏中,玩家扮演男主人公顾易,与多位由真人演员扮演的女主人公开展恋爱关系。玩家可在关键对话选项中做出选择,推进剧情发展,进入不同的剧情分支,并最终抵达游戏的十二种结局之一。

二、微短剧的商业模式

微短剧产业链的参与方主要有5类:

内容原创者、短剧制片方、短剧版权方、短剧分销商、用户。

各参与方在收益分享上,主要分为两种模式:

买断制、分成制。

  1. 买断制:一次性向内容原创者买断作品版权,独享后续用户付费收入;
  2. 分成制:与各方协商合适的分成比例,这取决于各方的议价能力。

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是「预付保底+分成模式」,即先给一部分预付款作为保底,再按用户付费的收入流水来进行分成。

根据巨量创意平台及信达证券的相关数据,整个微短剧产业链的利润分配大致是:

内容原创者: 1~5万保底收入+1~2%流水分成;

举个栗子,阅文集团对外发布微短剧“剧本征集令”,承诺为创作者提供1.5~5万保底稿酬,和最高2%的流水分账。

短剧制片方: 4~10万保底收入+3~5%流水分成;

对于制片方来说,微短剧制作偏现实题材,不需要先进技术与设备的高投入,略高一些的保底收入和分成比例可保证制作团队的持续性。

短剧版权方:用户充值+10~15%流水分成;

短剧分销商: 10~15%流水分成。

我们大抵可以看出,在微短剧产业链的利润分配中,「短剧版权方」和「短剧分销商」较为强势,而「内容原创者」和「短剧制片方」则相对弱势。

而在微短剧的所有成本中,「买量成本」占据相当高的比例。

根据抖音广告投放平台-巨量引擎近期数据统计,2023年1~9月微短剧广告投放消耗量持续走高:春节期间日耗规模为3000w+,五一假期突破4000w+,端午冲量至6000w+,9月大盘日均规模超5000w。

根据“抖短剧排行榜”微信公众号介绍,微短剧ROI(投资回报率)高于1.2会继续投流,即投放100元,可获得120元的流水进账。

我们假设日均投流5000w,那么一年的流水进账将超过200亿:

5000w/日 * 1.2 * 365日/年 = 219亿元

加上其它广告平台投放,市场空间推算近300亿元,相当于2019年641亿电影票房的近一半市场空间规模

三、微短剧的试验场

2015年,影视圈掀起IP改编热潮——

《琅琊榜》《花千骨》《盗墓笔记》等多部网络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并获得很好的成绩;

2023年,短剧圈再掀IP改编热潮——

在今年抖音推出的短剧片单中,就有联动《去有风的地方》的《有风》短剧、《刺杀小说家》同名短剧、《消失的她》同名短剧,拉满观众期待。

即使是没有影视综IP加持的短剧玩家,也不难从海量的网文/漫画/游戏IP中挖掘潜在爆款——

根据巨量引擎统计,2022年各平台累计上架网络文学作品数达 3500 万,网文改编的在投剧目数仅占0.02%,留给微短剧改编创作的空间还非常大。此外,还有漫画/动漫/游戏等众多IP。

挖掘IP爆款,就像在做一场试验。

试验的结果是未知的,成功与失败的概率是对等的,能不能踩中观众的G点,是难以量化的。

网文平台七猫,也开始跨界做微短剧。

七猫的首部自制剧《我的医妃不好惹》,正是改编自原创大IP,知名作家姑苏小七的小说《神医毒妃不好惹》,期望在短剧赛道推出第一部“医妃流”作品,复制电视剧《女医明妃传》的成功。

这场试验的结果,跟想象中比有些许落差——

这部剧历时一年完成,被定位为千万级项目,目前实现了累计分账破400万,成绩算是中规中矩。

所谓分账,是指制作方先出资制作好微短剧作品,然后在平台上投放,进行收益分账。
腾讯视频独播的,民国虐恋题材微短剧《招惹》,累计票房分账超过2000万;

芒果TV与搜狐视频联播的,古装奇幻爱情微短剧《风月变》,累计票房分账超过1100万;

腾讯视频独播的,都市豪门爱情微短剧《盲心千金》,累计票房分账超过1000万。

押宝IP,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如今的微短剧赛道,不仅卷IP,还要卷制作。

微短剧的制作成本也水涨船高——

惊蛰研究所报道,「年初一部剧的成本,在20-30万元,但随着时间推移,市场越来越精良,目前一部剧的制作至少是50万元起,70-80万元很正常,有些剧甚至超百万」。

流量的杠杆永远倾斜于先行者,当越来越多的人冲进某个赛道时,也许已经与红利期擦肩而过了。

写在最后

流行文化就像一个怪圈——

有的人还在问这是什么,有的人已经玩得得心应手;

有的人还不明白微短剧为什么会火,有的人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终究人与人之间的喜好千差万别,你不理解的,也许正是别人的精神伊甸园。

作者

Vinky,微信公众号:叁言梁语。分享商业干货,关注互联网营销领域。

本文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内容举报】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