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观察:内容消费的宏观机会与增长趋势
01 从流量池到时长池
互联网规模见顶,时长抢夺正当时。
根据QuestMobile数据,截至2019年4月起国内互联网用户规模正式见顶,而2019年11月的年同比增长也几乎为0。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用户时长依然保持较高增速,并且随着抖音、快手为代表的国民级短视频App月活达到4~5亿级别,用户时长在下半年的年同比增长率还在持续增大。
“流量池”在这一年完成了向“时长池”的转变。
数据来源:QuestMobile《2019年流量增长盘点》
2019年11月,全网人均日时长已经来到6.2小时,什么概念?
假设平均睡眠6个小时,我们每天依然有1/3的时间是在盯着手机屏幕。不夸张的说,手机已经变成了“器官”,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到这个浩瀚的“时长池”中。
每天大量的时间,我们对着屏幕看长视频、看直播、看短视频、看微信文章、看小说……这些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内容消费。
而在屏幕的另一侧,拍视频、做直播、写文章、写小说的网红大V以及普通文字工作者,在进行内容生产。
内容生产和消费,以及分发、监管、广告主等等构建出基本的内容生态:
资料来源:卡思数据
在内容生态里如果存在一个经济体系,时长几乎等同于货币。抢占用户时长因此成为商业模式的核心。不同形式、不同质量的时长,价位不同,过去有ARPU,单用户平均收入,现在转换为ARPT,单时长平均收入。
在这个经济体系中的内容消费者,其富有程度需要用时长来衡量。哪些用户更富有呢,相信抖音、快手、拼多多们都非常了解。广告主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实际在为时长定价,也就是定义上面提到的ARPT。
面对如此巨大的时长池,内容生态中的各个角色,或大张旗鼓,或暗度陈仓,纷纷在谋求剩余的时长红利。
02 宏观增长需要条件
时长爆发,除了移动网络普及,还有什么?
如果说用户规模的增长,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那么时长的增长,毫无疑问得益于低价、高速的移动网络普及(这一点,根据我近年走过几大洲10个左右发达国家对比看,中国算是独步天下)。
但是单单是技术侧的革新和普及,就足以支撑时长暴涨吗?
我们先来看看两个例子:
19世纪中叶蒸汽机就已经发明应用到工业,到20世纪初,美国基本上已经具备用蒸汽机替代马匹成为主要的运输动力,然而并没有。
原因很残酷——蒸汽机自身太重,普通路面无法支撑。
除此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民众的抗拒——蒸汽机太吵并且伴随浓烈的黑烟,以至于人们宁可忍受道路边上无数的马屎和马尿。
图片来源:网络,1916年洛杉矶街边的马车
同样是在美国,20世纪初,当大型家电已经生产出来,并且价格已经低到了可以民用,尽管老美很懒,但这些却还是无法带来购买的狂热。
原因也很残酷:这些电器功耗过大,当时的线路无法承受,甚至还没有标准化的电流电压以及插头插座。
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宏观的增长需要很多条件,除了技术本身成熟,还需要考虑两个重要的因素——用户的意愿以及生态的成熟。用户的意愿,决定了技术应用是否被广泛接受;而成熟的生态及其规范,才能保证技术大规模的被应用起来。
回到时长的增长的原因:如果说增长都归因于移动网络的低价甚至免费,那为什么早就流量自由的一二线城市wifi环境下,用户时长依然在显著增长呢?
原因来自另一个维度——内容消费成本急剧降低,人们更愿意去消费了。
上面我们提到,在内容生态中时间就是货币。我们可以把内容消费成本定义为完成目标内容消费的总时长,而它可以进一步拆解:
内容消费成本 = 内容获取成本+ 完成消费成本
我们来看看常见的内容形式,其消费成本如何:
常见内容形式的成本,作者jinlei886
我们可以看到,短视频有着极低的内容获取成本——无需搜索只需要刷一下,停不下来;还有着极低的完成消费成本——沉浸式不易跳出,且仅有15秒到1分钟,不知不觉这一条都看了好几遍。所以抖音、快手的内容消费成本非常低。
再来看看直播,如果是你关注的主播,内容获取成本也很低——通常打开App,直播入口就已经扑面而来;完成消费成本甚至低于短视频——那一刷都不再需要,只需放上手机架,一遍吃着外卖一边看,是不是抢个红包买点东西就好了。
而几乎同时,内容生态的规范正在不断完善,并且向继续降低内容消费成本的方向推波助澜:
- App更好用,推荐更精准;
- 工具让内容更易创作,优质内容更易传播;
- 优质生产者获得大量物质激励、甚至成为收入不菲的行业,创作变得可持续。
所以,在低价、高速移动网络的普及前提下,极低的内容消费成本,让内容消费的时长暴涨。2020年初,它已经完成对长视频、手游等的超越,并且内容消费正在与电商深度结合,为“时长主”们提供了广告收入之外更大的获利空间。
03 内容消费增长格局
巨头林立,哪些时长洼地等待开采。
1. 短内容消费字节系一马当先
字节跳动:
内容消费中的短内容,字节系目前已经是龙头,并且还在最快速度的创新和拓展。
它的产品重心从图文为主的今日头条,转为短视频,兼顾长视频(主要是影视的尝试)。利用抖音已经形成的短视频强认知,将火山短视频义无反顾的更名为“抖音火山版”。加上西瓜视频,这些每一款都是亿级别的巨量App,还有海外规模破亿的Tik Tok,可以说头条系的布局领先了一大个身位。
人们的固有认知是头条系靠算法取胜,其实算法降低的只是获取内容成本,更重要的是优质内容本身从何而来?
完备的内容生态和大量的运营投入(例如早些时候的神评团和数万人的内容审核人员)是关键:活动运营,游戏元素,热点运营,给用户造成不刷抖音都会错过很多热点的紧迫感,就像前些年的不刷微博的感觉。
阿里大文娱:
阿里(准确说是阿里大文娱)对短内容似乎不屑一顾。直播电商是一个好路子,但是这个语境下的直播只是定语,属于电商范畴,我们暂时不讨论其对消费时长的影响。
反观抖音,直播带货对淘系直播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尽管目前看来二者泾渭分明,抖音的大V直播,跨出了私域流量直播的界限,转向刷公域流量,这似乎是前两年百万英雄答题直播的延续,如果能持续把商家和顾客的利益权衡好,很可能是时长和GMV双丰收,对阿里的威胁不小。
腾讯系:
腾讯系一直在发力,接下来重点期待微信短内容。因为微信本身是一个时长黑洞,尽管张小龙承认在短内容的布局上有些滞后,但料想他也不会迫切的以提升时长为目的去推进短内容。
未来一两年,订阅号依然是微信在时长抢夺上的护城河:图文内容上,订阅号依然是无可争议的王者,并且有了完备的生态。
短视频上尝试,腾讯系一直没有间断过,问题出在哪里?
从我的视角上看,问题一直出在内容上,很多用户的反馈都是“刷不下去”——
抖音和快手上的大V、B站上的up主,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设,随便举一些粉丝几千万的大V:麻辣德子、浪味仙、稻草放毒等等,效仿其内容的小号不胜枚举,但是内容都很难传播开来,因为观众认的是这个人设。粉丝愿意在评论区不厌其烦的求翻,会蹲点守候直播开始并乐于刷小礼物,而这些在目前的腾讯系产品看不到。
顺便提一句,抖音由最开始相对于微博的“去中心化”,已然变成比微博还要强的“中心化“。
快手:
快手紧随抖音的用户规模,算是短内容中的当仁不让的次席,总体上算是一个规模8成的抖音,并且有着一些不可复制的社交门槛和内容调性。
百度系:
百度系则面临腾讯一样的内容无调性问题,另外就是难以摆脱的工具产品之苦。用户很难形成在百度消费短内容的认知,而其王牌业务搜索,由于“要搜索什么”本身具有很高的门槛和内容获取成本,作为桌面互联网时代的遗产,长期来看其受众也会越来越少。
2. 长内容消费爱优腾三足鼎立,但暗流涌动
长视频的时长争夺主要来资影视剧版权和自制网综,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三足鼎立这一点上未来一两年的格局变化估计不大。
小说也属于长内容,但是其在整个内筒消费中的占比很小。并且由于小说的消费成本较高,长远看来是一个容易被抢夺时长的品类,本文不再详细分析。
对于长内容未来的增长趋势,我持悲观态度,认为其消费时长会流入消费成本极低的短视频。长内容中虽然影视综长视频有持续稳定的受众,但是95后零零后,是不愿意在客厅和父母一起看剧的。
另外,由于长内容普遍拖沓,节奏慢,在观看过程中的互动必不可少,这些潜在时长将流向何方?
B站似乎得天独厚,在10分钟左右长内容、影视综内容发酵、内容再加工上,B站都非常优秀。
其次,又是抖音,影视综内容剪辑在抖音上是Top3的内容类别。
可以说长内容有被分解成短内容的趋势,爱优腾尽管还非常稳,但不可否认暗流在涌动。
3. 时长抢夺正当时
从人群维度看,高时长人群和高ARPT人群在哪里,时长抢夺的战火就会烧到哪里。
- 高时长人群,在内容消费的经济环境中“有钱人”,对应的是现实世界的有闲人群——中老年人、早九晚五等有固定空闲的人群。
- 高ARPT人群,包含游戏玩家、直播粉丝以及整个有着较强购买力和良好版权意识和付费习惯的95后或者00后。内容如何契合这些用户,很大程度上是时长抢夺的核心议题。
从策略维度看,提升互动率、提升短内容时长都是有效的手段。
提升互动率,让用户低成本的参与到内容的二次创作(比如抖音的潜艇小游戏、躲病毒小游戏),增加了用户的参与度。由于参与带来的转批赞等正向激励,会让用户的活跃频次和留存明显提升,总时长规模会有不错的增长。
放开短视频的时长限制,一方面是顺应用户发长视频的诉求,一方面也是一种收割过程。当用户习惯在短视频App消费视频以后,也不会特别在意内容的长短是不是15秒、内容的形式是竖版还是横版,看的是在直播还是剪辑。不知不觉,人均时长增加了。
04 应对内容消费趋势
新的营生机会,新的增长契机。
1. 如果你想投身内容生产
优质内容并不饱和,以一些热门的细分领域为例,比如区块链,比如5G。
尽管相关培训、书籍、文章、视频多如牛毛,但有价值的一手经验其实并不多:
- 内容生产侧,会有意无意制造危机感,制造焦虑,号称不懂就要被淘汰;
- 内容消费侧,消费者热衷于how to类的内容,试图短时间从入门到精通,弯道超车一招制胜。
再以鸡汤类的内容为例:
最近在知乎看到很多用户分享“公众号如何短时间涨粉10万”,“如何靠公众号月入3万”等经验。基本上,这些分享者多是学生或者几乎没有职场经验的人群,而他们的公众号主推的内容,是职场秘籍、升职攻略、还有世事无常活在当下。他们的涨粉秘籍中,有一条特别让我震撼:“偶尔还是要原创一些内容”……
好的内容,我相信一直是缺少的,并且会有市场的。脚踏实地的分享自己感兴趣、有经验的一些内容,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优化好表达方式,选择合适自己的内容形式和平台,善用一些营销技巧和工具。每个渴望发声和展示的人,都值得一试,毕竟这个时长红利值得争取。
2. 如果你想作为平台,瓜分时长
如上面所说,内容消费领域已经是巨头林立,想要从零开始做出一个哪怕只是垂直内容平台,难度太大。
更何况内容平台,靠的不仅仅是内容,还有生产端、运营端、商业端在内的一个完整生态,并且这些都需要持续投入。
如果现在没有特定的用户群,想从零开始做出一个平台,我感觉不如早日放弃幻想。
但是,如果你已经拥有一个稳定的受众群体,倒不如借助社群营销或者一些低成本的载体,妥善构建起私域的时长池。相信只要做到内容精良、同时有效降低内容消费成本(如前文论述)是可以分得时长一杯羹的。
有一点需要提醒,既然微信已经发力短内容,也就不会再轻易给大家轻松玩裂变的机会。自媒体的增长、社群的增长,已经有很多大牛写过文章,可以参考。
最后的话
这是一个好的时代,也是一个坏的时代,留给我们的机会并不太多了,但是做这件事情最好的时间点,可能是3年前,当4G还没真正普及开来;其次,就是当下。
作者:jinlei886;5年+用户增长的一手经验,前腾讯、滴滴出行用户增长产品经理,专注增长策略挖掘、增长工具搭建、实验设计分析。浙江大学工学学士、理学博士。公众号:用户增长实战笔记。
本文作者 @jinlei886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