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电影行业:由浅至深,四个层面解构思考
疫情发酵蔓延,影院关门,关注电影有一段时间了,说说的我的思考~
2020年春节档疫情爆发,7部影片接连撤档,非行业人士觉得只是过年看不了电影了,但这个“撤档”的背后对行业影响是多大?按照行业数据透露,最新一季度行业损失的是“150亿”。
春节档是整个电影市场最赚钱的档期,2019年春节档票房达到58.59亿,春节档票房占据全年的14.2%,疫情带来“影院关门,不能复工”,后续引发的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电影行业是一个闭环,牵一发而动全身,影片撤档、影院歇业、各影视城、剧组全部停工,几乎所有环节都受到极大的影响,整个电影行业被按下了暂停键,而随之而来的是资金的重大亏损。
从这我看到的一些思考和一些碎碎念与大家分享,由浅至深,我想从四个层面来说说~
第1层市场:阶段性恢复
电影行业的恢复,应该不是一个时间点的爆发,而是阶段性的过度恢复。
大家都在问:电影院什么时候开门?什么时候会“报复性消费”迎来“爆发”,我觉得不要想着什么时候“爆”,最大的问题不是怎么挣钱,还是先想想如何活下来的问题。
截止2020年3月底,全国共有2263家影院类企业注销。越来越多的影院开始做破产清算,大批电影院工作人员开始转行外卖、物流行业。4月14日,万达电影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一季度亏损5.5-6.5亿元,为上市以来首次一季度出现亏损。公告发布后,万达电影股价下跌18%。
回看2003年非典,给电影行业同样带来了重大的冲击,但是在6月的疫情之后,瞬间也是同时带来了电影和文娱行业的高速发展时期。但是我们也可以从2003年的记忆中寻找,不是某一个特定事件或是形式感的告知我们疫情解除,可以出来“野”了,而是慢慢的慢慢的,身边的消费从吃喝玩乐到精神类的文娱慢慢复苏。
其一,整个市场的经济需要阶段性复苏,就如同复工一样。先从刚需类实质影响人民生活类的企业开始复工,优先支持疫情防控、生活保障、公用事业和重大项目的复工复产,用户同样先从“吃喝玩乐”刚需类的消费先开始复苏。
电影观影需求不是用户的刚需,其次院线电影在娱乐需求地位在疫情面前也逐渐下降,毕竟疫情不久可以恢复,但是人心恢复需要时间。
其二,电影行业院线电影需要阶段性复苏,就如同试水一样。毕竟一部影片的收益回收风险是很大的,按照国内票房分账原则来计算,电影回本需要成本三倍票房数据,才能回本,春节档撤档,很难找到春节档这么大体量的观影需求。
大概率是很少有片方愿意冒这个险去做“第一个试水”的片子,大概率的操作就如同3月院线一样,院线先拿经典影片做重映,试探市场的接受程度,并且这部分收益可以在暂无新片的现状下,暂且回点点血。
第2层流量:内容为王
内容为王,影片的内容不仅是电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电影产业,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电影发展的基石与根本。
影响电影行业恢复的影响因素有2个,疫情的阶段性恢复节奏和头部影片的档期选择,而头部影片来自于“优质内容”,优秀的剧情、拍摄、演员、导演。疫情结束后,《唐探3》、《姜子牙》、《花木兰》等这类头部影片的档期选择大概率双向影响着电影行业的复苏,这是“内容为王”的时代。
其次,前面也有提到,疫情不久就会结束,但人心恢复需要时间,疫情结束后,影迷需要自我疗伤的过程,需要更多贴近民众的电影,民族凝聚力和普通民众在危机时刻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贡献势必会成为未来的主流题材,类似《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等,片方可以考虑更多具有凝聚力的题材。
另外,有时候这个时代太快了,而疫情时间反而给了行业更多的思考的时间,不能聚众,不能拍摄不能观影,但给了行业编剧更多的创作时间,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沉下心去创作去发挥。
在电影产业上游,那些依然能够坚挺的电影企业往往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核心竞争力,就是内容创意能力、内容生成能力以及内容传播能力。
内容质量是保障,是作品成长硬道理,疫情给电影行业按下“暂停键”,也为行业调整、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这对电影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是一件好事,好的作品才是电影市场发展的“硬道理”。
第三层资金:现金流
现金流是影响企业存亡的重要因素,重要性甚至大于利润。
这是最近特别深刻一个体会,前段时间跟粉丝面基,她跟我说:他们公司已经3个月没有发工资了,公司资金链断裂。身边的例子还有很多,让我特别深刻的体会,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现金流真的很重要。
电影行业的现金流,我看到的是2侧,其一是片方的现金流,前面也有说到,按照国内票房分账原则来计算,电影回本需要成本三倍票房数据,才能回本,风险高,再反观我们一年上映的几百部影片,能破10亿的都真的很少,春节档撤档,一个是很难找到春节档这么大体量的观影需求,对于片方来说最痛的就是时间上也增加了投资成本。
因为无效知晓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无法知晓影片什么时候能上映回滚现金流,尤其影片涉及的高金额多利益方的现金流问题,包括制片方、投资方、发行方、院线等等,延期上映直接导致的就是无法回笼资金,这样的压力是巨大的。
《囧妈》携手字节跳动,免费线上观影,以及后面的《肥龙过江》携手爱奇艺,付费超前观影模式,我觉得背后都是“现金流”的问题,在最高点抛出,总比一直候着被动着要来的痛快。
其二是院线的现金流,新片上映先走院线,是行业的默认规矩,《囧妈》这波操作给院线带来强烈抵制,因为现金流流不到院线的“口袋”了。
包括最近倒闭关门的影院已经超过2300家,还有陆续各种影院在做资产清算,影院在整个影片上映的分账内,收益分成是最高的,因为影院成本高,场地、水电、人工、设备等,但是对于片方来说,线上影院不存在这些成本,可以拿出更高比例收入给生产方,同时线上影院也更容易达到营收平衡。
同时,电影行业也需要开始探索更多能够极速变现的途径。不管是平台尝试超前点播、带货综艺节目的出现、电影票宣布走入淘宝直播间等,本质上都是快速走向C端获取收益的形式,这些都将是大趋势。
要想有现金流,就去离现金最近的地方,毕竟离钱最近的地方最容易挣钱。
第4层商业:补链发展
学会“自救破圈”,学会“补链发展”,学会“探索思路”。
有前辈说过:企业经营不下去的时候,可以看一下自己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哪些,尝试合作:补链发展。
线下影院转线上卖场,在2月还迟迟不能开业的情况下,部分影院为了自救,甚至开始了线上售卖零食、饮料、电影周边和电影卡券,解决积压卖品,清仓大甩卖。利用自有渠道,开启线上卖场销售模式,清库存,回血现金流,但是整体的销量暂不如十分之一。
疫情期间自救的方式还有很多,构建自有渠道和平台,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建立和顾客沟通的有效途径,保持品牌与顾客的链接;产品个性化和促销定制等等。
“安心”影院的品牌,疫情的结束人心需要过度,用户重新走进影院需要更多的支持,大部分影城卫生是不达标的,疫情之后,影院最紧迫的是协调物业对卫生和通风安全的审查,并添加测温系统,为影迷准备口罩和消毒用品,这些设备和工具将成为常态化配置。
要有“无界影院”的概念,影院应该更加开放。不要给自己划界限,不止是一家影院,电影院更应该打开“无界营销”的模式。平台思维,OPEN的平台,一切皆可能~
能够及时发现并且满足民众需求的人总能赚到钱,有时候经营人心比贩卖商品更重要。
写在最后
电影行业“升温”需要政策上的扶持、从业者的加倍努力,需要有大量优质内容登上银幕。更需要合理的票价和优惠的福利吸引大众消费。
我相信,春暖花开,等一部电影,与你重逢~
#作者#
玲子,微信公众号:玲子奋斗史。不卑不亢,从容优雅,面对一切,我是玲子。职业产品经理,关注互联网人工智能、商业产品,擅长需求挖掘和运营管理。我是个励志气质聪颖漂亮的女青年。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