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

浅议自媒体“罗辑思维”

1 、“有种、有趣、有料”的罗辑思维2012年12月21日,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正式上线。2013年8月9日,“罗辑思维”推出“史上最无理”的付费会员制,仅半天就告罄,轻松入账160万。2013年12月27日,“罗辑思维”二期会员招募,且限定微信支付,24小时内招收到2万会员,入账800万。“罗辑思维”推出的58期视频,每期视频的平均点击量超过100万,微信公众号上

罗辑思维商业化实验:实验了什么?结论是什么?

罗辑思维卖书这件事总结一下,表现在,事前紧张忐忑,事中大呼过瘾,事后却无法安享神仙般的快活,其实不尽然是罗辑思维,所有传统行业和互联网偷情做爱的风流韵事,从短线看,都遵循这样的规律。一个月前罗辑思维在社群内做了一次颠覆传统出版行业的互联网试验,结果8000箱套装的书,以单价499元的价格,在90分钟内全部售罄,掀起了一股用信任改造传统出版业的狂欢。一个月后,此次试验的当事人

我看罗振宇和他的《罗辑思维》

前言: 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罗永浩的脑残粉。没写罗永浩,竟然先写罗振宇,我很惭愧,所以解释一下:其实我写过太多关于罗永浩的文字,只是没有发出来而已,毕竟对待偶像还是要虔诚一点好。进入正题:先说说我对罗振宇和《罗辑思维》的感受: 我 大三那年 罗辑思维开播,片头我还记忆犹新,当时的感觉是:他就是个江湖说书人,没多大野心,只是每周做一期节目为大家读读书。后来他经常在节目里宣扬互联

写在连续加班的第 24 天:与「罗辑思维」合作三个月,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事

100天写作计划 第25天文/于水水小玩子10月28日,在连续加班24天后,终于因为项目已阶段性交付,以及老大出差飞走,捡到了一个休息日。其实再往前算,这个项目7月底启动以来就没怎么正式休息过——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加班。高强度源于高要求,但高要求也带来成长的高速度。 大量的信息增量瞬间倒灌进来,很多习以为常或不以为然的事情被颠覆,实在是有很多感悟。平时身在其中没空说这些

罗辑思维的“得到”半年营收达 1 亿,这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这是陈暮的第11篇文章1 先看数据昨晚看到一组关于罗辑思维的“得到”的数据:数据表示从今年5月28日“得到”上线,陆续推出了共15个专栏产品,截止12月3日,189天的时间,订阅专栏产品营收突破1个亿,订阅数量近80万份【包括1元/年《罗辑思维》29万份】,平均每天收入53万.2 我的“得到”经历2016年5月28日,“李翔商业内参”上线日,宣传力度之广,让我对其相当好奇,

不懂 AI 的罗辑思维却拿下收视率第一,怎么回事?

“罗辑思维今年的广告肯定得涨价”,一个朋友说。就在刚刚过去的跨年夜,罗辑思维年底压轴节目“时间的朋友”演讲在深圳举行。那晚,我的朋友圈一大波人在感慨时间流逝的碎碎念,还有一大波人在狂发“时间的朋友”现场或者直播图片分享,我在心里感慨:这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多元化世界。出人意料的是,这个节目拿下了全网收视率第一,罗辑思维CEO脱不花妹妹特意在一个群里强调:只是11点这个时间段的

《罗辑思维》停播,罗振宇华丽转身为了什么

昨天,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在“得到”APP上的罗辑思维专栏里宣布,已经做了四年之久的罗辑思维视频节目将停播,取而代之的是在“得到”上的每日更新,由周播改为日播、由视频改为音频、由原先的每集40分钟以上改为每天5到8分钟。同时,必须在得到上进行消费(不限金额),才能解锁该专栏。这个改变可谓不小,一时间招来许多讨论甚至是非议。作为内容创业领域的先行者,罗振宇为这个行业探索出了一

思考:罗辑思维怎么这么火?

平台粉丝600万、活跃度70%、估值13亿、流水1.6亿,一个胖子一张嘴,跟很多人一样,我也想知道凭什么? 从两年前开始我就一直在关注罗胖,之前的每期节目必看,包括也在罗辑思维买了不少书,给我的感觉确实是知识界的一股清流……而这两年下来,我必须承认他每次的改版、更新、推出新的产品都让我兴奋。先看看文化,一个企业的文化可以完全反衬出领导者的思维思想,据

知识发布会:罗辑思维团队的又一次创新

5月18日,罗辑思维团队打造的知识服务app《得到》召开了可能是中国传媒史上第一次的知识发布会,深圳卫视和优酷进行了直播。在发布会上,《得到》拿出了自己开发的十几种产品,来了一次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展销会”。如果说微信加视频是罗辑思维1.0,《得到》是2.0,那么这次知识发布会就是罗辑思维团队要升级为3.0的重要一环。这次发布会有什么意义?罗辑思维团队的着眼点在哪?咱们一

从罗辑思维到得到 App,罗振宇一直都在打破常规

岁月磨平不了他的锐利,年龄打不死这个中年老男人,或许是因为实现年少轻狂的那段梦想,也或许是因为想打破那个“谁说文人不会经商”的束缚。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在这一年,知乎、得到、分答、微博、微信等各路人马纷纷杀入知识付费战场,用专栏订阅、付费课程、内容打赏、有偿问答、社群等形式实现内容变现。 据《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显示,33.8%的新媒体用户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