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虾米、QQ音乐的社交设计分析
为了增强粘性,内容性、工具性产品加上社区或者社交元素成为一定程度上的”标配”。然而做得出色的鲜有,毕竟并非所有需求和场景都有让人“社交一下”的欲望。音乐类产品距离社交还是比较近的,用户会有想知道别人都在听什么、别人对这首歌有什么看法、如何认识跟自己品味相似的人等具体的社交需求。
本文尝试分析一下三款移动音乐类产品在社交(社区)上的设计。
一、共有部分对比
(一)评论
网易云、虾米、QQ音乐的评论页面
网易云音乐:评论是网易云音乐被很多用户称赞的模块,很多人养成了在这里听歌必看评论的习惯。评论的位置比较瞩目,图标右上角显示评论数量,可以给评论点赞,被点赞最多的10条上热评,置于评论区上部显示,并折叠了其他被赞评论,可以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来看其他的热评,其他的评论用评论间的回复用直观的对话形式展示。随手翻一下可以看到,这里的评论还是相对很丰富和用心的,热门歌曲都有999+的评论数量。虽然也有人批评评论比较水,干货不多,多是“情怀党”甚至“装逼党”,但是我认为这是国人尤其年轻人抒发表达自我的一种特色,这是他们真实的情绪和表达能力的展现,不可能去期待人人都在评论区写出高大上的乐评。
虾米音乐:总体和网易云音乐相似。可以对歌曲进行点评,评论图标明显,显示热门评论(最多置顶显示3条),其余评论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新的评论在前。同样有着较好的评论氛围。
QQ音乐:评论的位置较深,要点击右上角展开详情页才能看到,不像网易和虾米让评论有明显的露出。评论按照点赞数量排列,点赞数量最多的置顶。这样导致最新的评论直接沉到末尾,而点赞数量多的都是比较旧的评论。同时评论强调要审核后才能显示,所以整体让用户发出评论的意愿较弱——毕竟自己发出来一条评论还要审核,发完也是沉在末尾。
(二)个人主页
网易云音乐的个人主页
网易云音乐:个人主页包括动态、自己的歌单、收藏的歌单、关注的人和关注者。自己的歌单里面包括自己的“听歌排行”(即在”最近一周”和”所有时间”两个维度下按频率给听过的歌曲排序)和“自己喜欢”(标红心),这就对用户的听歌偏好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展示,用户也可以快速了解陌生人的音乐品味。同时只有听歌排行可以在隐私设置中设为他人不可见。因而也激励了用户认真整理自己的歌单——毕竟是可以被被别人看到的。
虾米音乐的个人主页
虾米音乐:在关注的人中有添加好友入口,包括“微博好友”、“推荐大虾”、“品味相似”。品味相似者推荐个人认为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很多人会对与自己音乐品味相似的人感兴趣,至少是愿意点开他的个人页面看一眼的——不管怎样这是建立关系的第一步。被推荐者的下方也标注出了共同喜好是什么,便于用户进行筛选。不过这个功能做得太深,在个人页面-关注-添加好友之下,很多用户可能发现不了。
另外,除了用户名、地理位置和个性签名等简单的个人信息外,个人页面上只有“累计播放”、“收藏”、“精选集”、“订阅的精选集”几个部分,没有类似网易的“动态”页面等其他展示个人特征的信息,呈现的更像是用户个人的“音乐播放数据库”,对用户的人格化一面的展示偏弱,稍显冰冷。不过足够精简的个人页面也让人专注于用户的音乐品味本身,听过的歌、建立的歌单就是一个音乐产品用户的profile,跟虾米专注音乐、简洁高效的腔调也算契合。
QQ音乐的个人主页
QQ音乐:不同于虾米和网易云的简洁,个人页面是极具设计感的卡片式。栏目包括“口味”(根据用户听歌的信息整合出的音乐口味,如“欧美流行”)、收藏、访客(支持删除自己的脚印)、创建(歌单)、相册(可以上传照片、点赞)、关注和粉丝。用户还可以创建音乐盒,即选取五首想展示自己喜好和音乐品味的歌。
虽然个人页面比较丰富,但是用户之间的关系的建立还是比较困难。个人页面和口味偏好支持隐藏,没有社区模块,没有对口味相似用户、附近用户的推荐等,所以进入一个陌生人的页面似乎只能通过评论区,然而又如上面所言,评论区做得比较深,良好的评论氛围也尚未形成。在关注-可能感兴趣的人之下也有用户推荐,是“微信好友”、“歌手”、和“(制作了热门歌单的)用户”三类,因而对用户间新关系的建立帮助不大。
二、各产品的差异化功能点
(一)网易云音乐
1、附近的人。社交模块置于一级导航,与“发现”和“我的”同级,可见对社交功能的重视。下分动态、附近、好友三部分,分别是关注(关注的人的动态)、附近(基于位置的附近的人的听歌动态)和好友(推荐微博好友、明星用户、音乐达人,以及联系人列表)。
可以看出,设计的愿景是分别打通与熟人、附近的人、感兴趣的人之间的关系,思路较为清晰。不过个人认为在音乐方面,地理位置的接近性难以产生真正的社交,剔除了熟人关系的束缚之后,音乐上兴趣的一致才是关联起陌生人的纽带。毕竟,口味不一样的话,用户连自己好朋友听什么歌都未必想了解,更何况只是地理位置相近的陌生人。如果可以用位置+相似的品味应该会更好。
2、动态。音乐动态的发布有两种场景:1、分享喜欢的歌或者MV,在歌曲播放界面选择“分享到云音乐”(当然也可以同步到微博、微信、豆瓣等绑定的社交平台);2、参与话题,配上合适的音乐或MV。前者倾向于基于关系(关注者和被关注者)互动,后者是基于内容(某一特定话题)的互动。动态会显示在时间线和个人主页上。在关注栏里面按时间线显示关注人的动态,可以进行评论、点赞和转发。动态某种程度上具备了朋友圈的功能。
(二)虾米音乐
虾米音乐的社区
独立的社区模块。社区的位置很深,一级导航包括我的、推荐和乐馆,在乐馆的中部位置放置了“社区”模块。这个社区设计的类似于same和火柴盒,由一个个的话题(频道)组成,而这些话题的内容不一定与音乐有关,文字、图片等形态都可以。发出来的内容就在社区内,不会进入个人profile。目前话题都是官方建立,有如音乐方面的“循环100次的奇妙能力歌”,也有“假期追剧党”“树洞,不能说的秘密”等这种泛话题。可见虾米官方也乐意引导用户在这里发哪怕与音乐无关的内容。
个人认为这种社区模式在音乐产品中还是不太搭调的。作为一款音乐APP,最为重要的应该是为用户呈现丰富、有针对性、高质量的音乐相关内容,社区应该形成于UGC与音乐内容本身相互交织的过程中,而非独立出来。单独的社区使得内容细碎且良莠不齐、话题杂乱且漫无目的,很大程度削弱了虾米自身的氛(bi)围(ge)。喜爱音乐的用户未必想在一款音乐APP上看到莫名其妙的自拍吧。目前话题是由官方建立,已经产生了很多跟音乐无关的良莠不齐的内容,如果后期允许自建话题内容必然更是杂乱,甚至使得整个应用都显得沉重。好在这个功能模块做得很深,很多人可能不会发觉。
(三)QQ音乐
QQ音乐的弹幕
弹幕功能是QQ音乐的特色。或许是因为有了弹幕,评论的位置才放那么深。不过弹幕功能虽然有直接的露出,但仍然相对低调,在歌词的左下方,浅色按钮闪动。默认显示弹幕,所以不喜欢这个功能的话完全可以屏蔽。
弹幕和评论分开,弹幕的发射和显示同bilibili等经典的弹幕网站一样根据时间位置来显示,而不是像喜马拉雅FM、节操精选一样直接将评论用弹幕的形式显示出来。前者这种模式能想到的典型场景是具体的某一句歌词或者唱法让人很想夸赞/吐槽。点击弹幕内容可以给弹幕点赞。(原本我预期的是点击用户头像可以进入用户个人主页,从而促进下一步社交关系的建立。)
弹幕可以营造热闹的氛围,对于视频产品有一种大家嗑着瓜子看着剧聊着天的轻松感觉,并且交流剧情、分享感受的行为也很自然。但是听歌这件事本身就是伴随行为,很多用户是带个耳机盲听,不怎么看屏幕,因而难以养成弹幕的习惯。除了很热门的音乐,目前我看到的弹幕数量不是很多,一般为十条左右。又因为弹幕是按照时间位置来显示,要想看到这几条弹幕就必须盯着屏幕等着。以及,目前弹幕区的评论质量不是很高,很多口水话,也有少数撕起来的情况,甚至还有大量垃圾内容,如幼稚的骗赞行为(比如右边截图上假装的语音和红包=.=)。
*本文从社交功能切入分析并不意味着社交能决定音乐类产品的成败。音乐类产品不像纯工具类产品,社交不用完全承担起增强粘性的作用,毕竟用户更关心的是如何获取喜欢的音乐,因此版权、运营策略、推荐音乐的精准度、基于听歌场景的设计、交互设计等因素的重要性都不低于社区氛围。
欢迎批评和探讨~
注:
设备型号:三星GalaxyA8
操作系统:Android5.1.1
软件版本:网易云音乐 3.3.2
虾米音乐5.5.5
QQ音乐6.0.1.8
关键字:产品分析, QQ音乐, 社交设计分析, 网易云音乐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