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我才知道这才叫“产品思维”
记得我刚找工作的时候,有个面试官问过我一个问题:
“你要如何构建和培养自己的产品思维”?
我依稀的记得,我当时的回答是:要从高密度的工作中,进行不断地总结和思考,从而获得分析需求的能力、用户视角,甚至对市场的把控等等。
而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的回答很笼统。
像极了考试时的学生,遇到一道无法理解的题目,所以干脆把知道的知识点都往上套。
而现在,工作两年后的我,想再试试,去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在回答问题之前,必须先定义问题。
01 什么是产品思维?
产品,是满足人们真实需求的有形商品或无形服务。——摘自《腾讯产品18讲》
思维,是人用头脑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能力和过程——百度百科
整合起来的话,就是通过逻辑推导属性、能力和过程后,获得满足人们真实需求的有形商品或无形服务的过程。
再结合产品经历的工作特性,最终我理解产品思维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并通过产品化方案,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02 如何培养产品思维?
为了更好地通过有效的方法进行培养和锻炼,接下来,我需要把定义进行更进一步的拆解。
产品思维包含两层含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用产品化方案,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其实就是在生活中,观察现象,分析表象之后,发现核心需求的能力。
这里主要包括【观察】和【分析】两个小点。
(1)观察
观察要做到保持对需求的敏锐性,要锻炼一双发现需求的眼睛。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是一名需求的发现者,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存在这大量待改善的事物。
所以说,如果在某个物品的使用过程中,让你感到不舒服,这里就很可能就存在一个待优化或解决的需求。
(2)分析
在上学的时候,成绩好的那些学生,应该都有很好的锻炼这种能力。
因为他们经常看到比较难得题目,要思考出题人要考的知识点,甚至思考出题的目的是什么。
而通过别人的所处的场景,身份,和表达的内容,通过逻辑推演的方式,找到出这个人的真实诉求,就是分析能力。
之前,我们产品组之前来过一位上海交大硕士毕业的轮岗生。
在他身上,我就发现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我见过他最神操作的操作是,他通过完成领导提出的“伪”需求,成功预判出开年产品业务方向的调整趋势。
我之前请教过他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他说他其实在大二玩狼人杀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的这种能力。
而且他刚开始会有意识地去揣摩,而后就能够通过每个人说话的内容,习惯性去反推他为什么有这样的表达,并以此猜出这个人所处的场景和顾虑的问题。
而后,他又在读研过程中,持续锻炼自己观察和揣测问题的能力,以此来强化自己的这种思维方式。
经过多年的锻炼,他现在就基本上能够在这个人表达内容和状态中,揣摩出他的核心诉求。
但如果,我们在求学过程中没有得到比较好的锻炼,我们也不用灰心,因为在工作当中,我们也有较好的方式让自己得到培养。
但前提是,你得有意识。
(3)方法论
我这里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大家分享一个方法:不断的体验产品,去提升自己的产品感,获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在我入职的第一家公司,老大给我们新产品下达的任务是:前三个月,除开去各个部门轮岗的日子,其余的时间,要体验各式各类的产品。
从四个角度去思考体验的产品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分别是:
- 用户:产品的核心功能针对什么样的目标人群
- 需求:产品的核心功能是为了解决目标人群的什么问题
- 场景:核心用户是在什么场景下会使用这种产品
- 改进方向:产品是否能切实解决用户问题,是否存在更好更优的解决方案
最后输出体验分析报告。
当时还有人抱怨这个方式很蠢,但当我们体验到30多个的时候,我们感觉到自己在产品认知上的变化了。并最终,我输出了200多款的产品体验报告。
而之后,我每看到一款产品,只要我从这个四个角度去分析和拆解它,都能把产品的几个核心要点系统的梳理出来
除了通过上述方法来训练我们自己之外,在日常的产品工作中,也有很多方法论去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但还是那个前提,我们得有意识,并且要养成复盘的习惯。
就比如我前面说到的,从用户角度去分析问题,就可以通过用户调研和访谈的方式,去得到用户的核心需求。
2. 用产品化方案,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其实生活中,不是专门从事产品岗的人,也可能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但具备此能力并不意味着,你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产品人,更不意味就具备了产品思维。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误解了“ @豆奶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