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数据产品带给了我什么(中)

我不会是这样一个人,做不成,死不甘。我觉得我有必要站出来了,把这个数据产品拯救起来,完成自己以前的一个梦想。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楚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于公元前202年,被汉军围困垓下。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当时的我,也一度不知所措。原以为事情会开展得很顺利,众人拾柴火焰高,但却没想到掉进了坑里,差点没能爬出来。

说明:一些朋友问起我,“做项目都挺累了,你还坚持写文章,很佩服啊”。其实不管做什么事,能够让你坚持下去的,除了兴趣,还有决心。一方面,我喜爱看故事,体验真实和幻想之间,感染情绪,参与到故事中去思考,所以我乐意尝试着写文章;另一方面,我希望大数据圈子的朋友能够脚踏实地做事,带动这个领域的发展,能够从小事做起,不卖弄玄虚,做实事。

七、招兵买马、运筹帷幄

8月上旬,领导找到我,打算组建开发小组,趁热打铁地开始做。

就像大多数公司的大数据部门一样,各个岗位的人员配置都不是很健全,不是缺前端,就是缺产品经理,再或者缺Java Web工程师,甚至是数据挖掘工程师——大数据的价值还未体现,公司也舍不得大成本投入。总之很难凑齐一桌人,专注在开发某条大数据产品线里。

在当时,对于我,也都是身兼数据产品经理和数据挖掘工程师两个角色。其实我们小组在大数据这块,人员搭配还算健康的,一个集群运维,江湖外号:荀攸;一个Spark Streaming开发,江湖外号:周瑜;一个我,都是能够做实事的人,这点很好。

我认为三个人对接一条产品线足够了。但是比较急缺的是Java这块的后端和Web开发。没办法,经过协商,综合考虑项目紧急程度和难易程度。找到了跨部门的一个Java高级开发人员,江湖外号:影帝。

四个人,确定OK以后,我心里还是挺有底气。对接的Java高级开发人员——影帝,在我们四人里年龄最大。所以我想由他推动着产品的后端开发,贯穿流式计算、业务模型和Java前后端开发三个板块。——这个决定也为以后埋下了隐患。

叫上领导,找个小黑屋,整个讨论分了两个部门:产品讲解和工作安排。我先和大家讲述下产品的细节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1. 产品的开发是为了解决什么业务痛点问题?
  2. 产品的后端功能模块,以及数据驱动形式,以及数据流向?
  3. 每个版块对接的形式,在业务面上,整个反欺诈监控要达到的效果?

对于产品的介绍,总结起来就三个点:

  1. 产品做什么事?
  2. 产品有哪些功能模块?
  3. 产品要在业务面上实现什么效果?

当时在我说完这些内容以后,效果并不是很好,给出的反馈主要有这几点:

  • 对于产品要开发的模样,心里没有个框架;
  • 对于产品解决的问题,做出来的价值,持质疑态度;
  • 对于产品的实际功能开发,短时间内不够明确。

我对于大家的这些疑惑,还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数据产品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因为没有接触过,接触得少,所以没有一个轮廓的样子,堪比盲人摸象。一方面,我深信在开发启动以后,伴随着大家的相互沟通和碰撞,很多细节都会慢慢明白。——这个想法埋下了第二个隐患。

在大家懵的状态中,我们也大致确定了后端开发的任务分工,不管如何,先干起来。

Spark流式这块,由周瑜对接其他部门——移动端和PC端,首先把水龙头的水源接入进来,整合app、pc和wap三个大渠道关键事件的埋点数据;

业务模型这块,由我负责整个业务数据,第三方数据和行为数据的整合,确定整个反欺诈监控产品中四个模型开发,以及产品涉及业务层面上的梳理和数据同步。

集群运维这块,由荀攸负责子功能上线的发布管理,任务监控调度和预警,以及跨集群数据的迁移。

Java前后端,由影帝负责系统后端数据校验流程的开发和前台页面表数据的联调。

这次小黑屋的讨论,虽然大家都是云里雾里的,但是至少都责任分工了,算是完成了开发前期的任务。

八、业务场景模型开发

很多朋友都是在做数据挖掘,或者在学习数据挖掘。我觉得这个版块对你们会更有实用性。

毕竟后端每个大的功能模块工作量都很大,我当时也基本在专注开发业务模型这个版块,对产品整个全局进度和业务功能的把控都忽视了,着实是因为缺乏经验造成的。

8月中下旬,我着手开发业务场景模型,还是会有一定的挑战,业务上和数据来源上,基本都是一知半解。

好在我以往做ETL这块的经验——服务于一款类阿里指数后端所有业务数据的支撑,除了使用工具本身的技能上,更多在于快速掌握数据源和业务逻辑的学习能力。我当时对于一个新的业务领域,做了下面的这些工作:

对接BI数据仓库的工程师,从他们已有的定时报表里,去熟悉目前平台常用的业务指标和逻辑计算方式,更重要的是数据来源都依赖哪些业务报表。

对接运营部门,高级数据分析师,从他们日常运营工作中,去知晓分析反欺诈用户都会考虑的业务场景,以及用户核心特征,对场景细分和用户细分更有把握,确定整个反欺诈系统业务层面上需要考虑的功能细节。

对接集群运维工程师,确定传统数据库与大数据集群对接的数据形式,数据存放位置,跨集群(阿里云和公司服务器)的数据分布,以及集群资源调度的任务量和时间点,把握业务报表跑P的依赖性。

我相信身边的很多事,都有规律可循,正确的解决思路是任何人都应该学会的,这一方面会让你轻松愉快的工作,一方面会让你高效。

当初的我花了大部分时间在业务把控,数据清洗的这个阶段。有了这些准备,就开始ETL处理各种模型特征数据,大部分的工作都可以使用Hive来解决,但是我这里给用这个工具的朋友们说一句——正确,谨慎用好这个工具。

当初我去面试过程中——在大数据圈子里基本都会问Hive相关的知识,遇到一个面试官(做线上培训,估计不少人都听过他讲的大数据相关的课程),他回答了我几个有意思的问题:

  • hive执行过程中,mapreduce阶段shuffle的过程;
  • hive的数据倾斜有哪些场景,有哪些解决思路?
  • hive的优化策略有哪些?

我都给了一一回复,他是这样肯定我的回答:“我面试这么多人里面,你是回答最好的一个”。其实这并没什么,真正实地在项目中用得多,很多细节你都会注意到。但是也侧面反映出了现阶段,一大部分从业者对这个工具的忽视,我认为会遇到很大的问题:

  • 从必要性来说 ,大部分数据清洗加工都会采用hive,除少数会使用mapreduce,而我现在都转换成写scala去处理——简单、高效。所以做大数据,数据挖掘的人,这个工具必须得会。
  • 从数据安全性来说 ,你在集群数据仓库的每一个hql操作,都是极其危险的,细心再细心,删表删库的行为,后果很严重——我曾经的有个同事就掉了一次坑。不知可以学,但是做事要警惕。
  • 从资源分配来说 ,很多自私的行为,不仅生活中会体现,工作中也会有反映。写的这么不正确的hql,单纯查询还好,如果每天大量不正确的hql去跑P,整个集群资源都被耗光,拖垮整个平台的任务。

这里花了一些时间说了下,希望引起更多大数据初入门从业者的注意,既然要做数据挖掘,这些是必不可少要掌握的。

准备好一切,准备开发四个业务场景模型了,整个开发模式都是基于Spark去写的模型,我曾经说过:“一个业务模型,不代表一个算法,它是由一些组合算法和业务逻辑规则去构建起来的。”,说白了,业务场景要细分,一味放在一个场景去构建模型,效果会极差。

这也回答了一些朋友的疑问,为什么不用spark原生依赖的包,于我而言,目前没这个必要,当然,有需要,我也会调用,重构底层的一些算法源码。

至于如何去搭建一套大数据挖掘的单机版框架,我在以前文章有写到,地址。毕竟大部分人都是使用python,或者R。别的不说,如果要做数据产品,不懂MapReduce,或者Spark的,最好去学习下,要做大数据,最不能缺的就是学习能力——这也是我很少讲实际技术的一个原因,知道方向,还得靠自己去学。

整个系统在模型这块,主要体现有四个:

  • 一个服务于风险库,有监督性学习去寻找更多风险用户。
  • 一个服务于充值事件,判别用户是不是羊毛党。
  • 一个服务于投资事件,评估用户在平台的风险度。
  • 一个服务于体现事件,确定用户属于哪种类别的羊毛党。(用户细分)

整个模型运作的方式,目前由于资源有限,并没有采取实时的方式,主要体现有:

  • 离线跑P,每天凌晨启动
  • 准实时学习,增量训练模型结果

当时做这套,花了不少时间,基本都是专注在开发,9月初基本上线发布了。但也忽视了整个项目的进度,以及其他同事开发遇到的细节。——缺乏经验。

九、难产

很多事,在开头就为以后的不幸埋下了隐患。

在我上线发布完业务模型这个功能模块以后,我先找到了周瑜——Spark流式这块,确定下他那边跨部门对接的进度和交接时间点,说白了,我这边准备整合所有渠道的数据源,以及用户业务数据,都考虑进模型特征里面。

第一个坑:水龙头里面的水迟迟到不了

毕竟是跨部门的对接,周瑜和我由于前期缺乏沟通,导致了业务方向做错了,他在和跨部门的其他同事对接过程中,误以为优先开发借款端的埋点数据,所以导致理财端这块仍然没有开发出来。

而且比较致命的是,别的部门重新埋点开发理财端数据,还需要大量时间,再加上ios板块的发布,审核也需要一定时间。——后面迟迟推到10月中旬才正式接入理财数据

当时懵了,数据接入不进来。一方面,我那边模型缺少很多真实设备和网络信息,而且新增的设备指纹算法也和以往有差别。一方面,周瑜这边也验证不了代码的效率,更别提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第二个坑:java前后端整个框架还很粗糙,完全不具备贯穿每个功能板块的条件

影帝毕竟是请的外援,别人也会忙自己分内的其他工作,依靠别人去推动产品的开发,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别人能把分配的功能按时做完已经是够不错,做得耦合度达标更是谢天谢地。

这个坑摔得有些痛,只怪当初把事想得太简单了,自己也没能担负起这个项目的主导线。

这么说来,除了业务模型这块的功能,其他两个大功能点基本还属于待开发阶段。

第三个坑:前端页面没有人做

当初由于缺乏前端工程师和UED,是采取对接其他部门的同事,协调一起开发。

还是一个原因,缺乏沟通和项目进度把控。造成前端页面这块的对接存在两个问题:

  1. 页面开发的优先级不明确,导致他们不知道那些是第一个阶段会上线的页面;
  2. 页面设计和开发效率极慢,他们并发忙的事很多,导致我们的项目页面大部分未开发。

这个结果导致整个产品目前只能优先完成后端功能,把服务联调起来,至于页面交互,遥遥无期。

总结起来,种种掉进去的坑,都是刚开始埋下的隐患。每个坑都可能导致项目停止开发,以前的一切努力化为尘埃。我梳理了下,主要有这几个原因,按严重性罗列:

  • 缺乏推动项目,把控业务功能和风险的核心角色出现。
  • 还未区分开做任务与带项目的差异性,团队意识才是保证项目健康的关键。
  • 缺乏沟通,部门内与跨部门,埋头苦干。降低沟通成本,导致的只有埋下无数个坑。

曾经那段时间,领导也不太关心项目发展的进度了,他似乎感觉到,从无到有,做一款数据产品的困难。也更多的把心思放在其他不这么空白的项目上,毕竟快到年底了,每个部门都想为创新项目去争一争。

十、涅槃重生

难产有了一周的时间,项目找的外援——影帝,也逐渐想脱身去忙他主导负责的项目,事情的发展,好像趋近于灭亡。

为了弥补java前后端开发这块的空白,我特意向领导申请了,让部门里的一个java开发同事加入进来,逐渐接手影帝以前做的任务。领导思考了下,有些无奈的同意了。就这样,我迎来了队伍里的新伙伴,江湖人称:幻影。……一切显得又是这样苍白无力。

但是,转折好像来了。

幻影从我到公司这段时间,基本上都是同我一起下班,毕竟路线一致,大家聊得也多,老家在湖南,离我老家也很近。

他加入项目小组的那天晚上,我们仍然一同下班,当时算挺晚了,路上行人稀稀疏疏。

刚坐上地铁没多久,他就找我说话,咨询下项目目前的进度,也表达了一些他个人的看法。记得是这样说的:“这个项目对于你来说,挺关键的(我懂他的意思)。但是基本上没有人去主导,毕竟也是因为没做过,所以别人也不好带头。这事,我觉得你要趁早站出来了,毕竟这个产品对你很关键,否则根本做不下去的。”

我想了也是,的确说得挺对的。

后面他又说了一句:“我现在做的事也杂,基本都是属于虾兵蟹将,同时在做很多事,要不你和领导说下,再拉个java进来一起做,或者换个人”

我白了他一眼,“你这是彻底抛弃我啊”

后面他提前下车了,我剩下的路上,回家以后,也想了很久。一方面,有种未知感,毕竟跨行如隔山。一方面,心有不甘,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做有自己特色的数据产品,我却不能把握住。

……

我不会是这样一个人,做不成,死不甘。我觉得我有必要站出来了,把这个数据产品拯救起来,完成自己以前的一个梦想。

当晚上,顷刻间有些兴奋,也冷静总结了以往犯过的错误,找到隐患出现的各种细节,想到对应的方法去填上已经有的坑。

不管结果如何,我都要去拼一把,不为别的,只为了对得起当初的一个情怀。……事实证明,老天还是眷顾努力的人,在10月18号,我们正式发布了一个版本。截止目前11月15号,已经迭代更新了好多版本,也在开发着第二阶段,原来一同并发做同一个产品的其他部门,也即将合并一起更完善我们目前做的数据产品。我也很自信和运营的很多部门领导和同事,介绍着产品的每一个细节,以及对接业务场景的一些方式。

后续期待……

作者:汪榕

关键字:产品经理, 开发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