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对产品经理能有什么启发?

正所谓处处是产品,万物皆需求,那么郑州暴雨与这次突然爆发的疫情,对我们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有哪些启发呢?

我从产品视角,复盘分析了一下,有些浅薄思考:

第一,临时需求上线后,要结合产品整体规划,及时考虑优化迭代。

跳上五千米高空,俯视郑州这座城市,假如需求产品是城市治理,那7月底的临时需求就是抗洪救灾,需求等级为紧急且重要。

当然,从结果来看,在抗灾救援指挥部的领导下,全体市民的全力协作,加之还有众多无私的外部力量进行及时支援,使得这个突发的产品需求得以顺利上线,敏捷而又高效,稳步且有质量。

显然,这不是一个人的王者,而是团队的荣耀,众志成城,天佑郑州。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本款产品的核心需求是城市治理,郑州暴雨只是突发性临时需求,那么需求视角需要重新调整到产品设计上,城市治理还包括一个贯穿主线的核心功能设计,那就是新冠疫情防控。

这个常态化的需求不仅优先级高,而且周期长,只是被郑州暴雨所临时性打破,在郑州暴雨上线过程中,为了匹配其及时上线,疫情防控措施也为之相应进行了不少松绑,高优先级的新需求对老需求有关联变更要求也属于常态。

但上线后,本该及时回归产品本身,从全局的角度,重新调整规划部署,比如,洪灾之后容易有疫情,那就应该主动制定防控措施,重新升级防控等级,将需求重心及时从暴雨转移到疫情之中来。

第二,良好的制度会驱动产品知识不断进化。

疫情说明我们的公务管理制度规范,贯彻到位,执行力强;

同理,产品经理也需要不断学习,保持竞争优势,跨学科学习,专业能力的培训与体系建设,等等,这可不是说大家一起内卷,而是实实在在的去提升自己的工作竞争力,日拱一卒,多一点磨砺,多一点积累,多一点内啡肽,多一点延迟满足。

同样地,如果你是产品负责人或者公司领导,那要形成良好的制度氛围,制度不仅要科学、规范、合理,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位,狠抓执行,这样形成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正确机制,依靠制度,可以稳步持续提升公司组织产品的整体能力。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第三,增加信息收集渠道,更有利于需求调研到位。

郑州暴雨刚爆发时,我从网上看不到官方信息,唯一的信息渠道就是微信群,而这也给了谣言集中爆发的可乘之机,也确实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而很快官方就建立了较为规范的信息获取渠道,包括社区信息上报、抗洪一线报道、支援郑州对接、自媒体信息反馈等等。

这次的疫情爆发虽然没有防止,但应对很迅速,这同样得益于对于抗疫多渠道信息获取机制的迅速建立,包括疫情中心的实况、流动调查信息处理机制、基层反馈渠道、线上填报体系、交通信息联动查询等等。

正如有句话说,收集到的信息越多,选项就越少,犯错误的概率就越低。

所以,我们在做产品调研时,要有意识地增加调研渠道:

  • 内外部客户双管齐下,产品小组内部多沟通,并且可以提前组织高层级的需求讨论,预演下业务模式和商业期望,同时,部门之外或者公司之外,与需求相关的人员要做好调研的准备。
  • 需求现场调研时,不要只和一个对接人去聊,而是可以和不同的业务相关方去交谈,一线工作人员,部门领导,乃至领导高管,有机会都可以去尝试建立连接。
  • 沟通需求时,不要只讨论需求本身,相关的业务场景,类似的行业经验,都可以了解学习下。
  • 调研形式多样性,视频会议或者现场调研,线上问卷或者线下访谈都可以,只要能够提供所需要的信息,灵活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往往是最有效的。
  • 制定需求调研清单或者调查问卷表,重新审视每个具体需求,找出单个需求项最优的调研对象,甚至可以针对核心需求项制定专属调研方案,丰富关联的信息来源。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第四,需求评审时,要结构化表达。

新闻发布会作为向社会传递疫情动态的关键载体,就相当于需求评审会,结构化表达十分关键,而新手产品经理在需求评审时,往往意识不到结构化的重要性,总是习惯于局限在具体需求内容本身去表达,这样不利于传递全面立体的需求信息,有几点可以参考:

需求评审时,准备资料齐全。产品架构图、逻辑功能图、需求说明书、逻辑功能图,原型设计这些是常规资料,需求评审时都是必须要用上的。

除此之外,针对于某一个具体需求的说明资料,比如说,流程状态的说明表或者是某个产品功能的竞品分析图,都可以提前准备好,以便评审时用,总之,资料准备越充分,越容易开好头。

评审内容前,先介绍业务场景。当评审到具体的需求内容时,不要急于看细节,有些产品同学上来就会讲原型,甚至直接就开始看页面元素或交互逻辑,这样对于参与评审的开发同学来说,不够具象化。

强烈建议:在讲具体内容前,先总体描述一下这个产品功能的业务场景,有什么价值,同其他产品怎么交互融合的,然后再去讲解细节。这样就有了结构性的表达思路,就减少了沟通传递的半径,便有利于提高沟通效率。

评审具体内容时,先评审流程,再评审细节。需求评审会的控场能力往往是产品经理的功力表现。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需求评审会往往会拖堂严重,开着开着就陷入到了具体的细节旋涡里,大家都讨论到某个具体小事儿上,耽误了大量的时间,而有经验的产品一般会先评审流程,带上大家一起看下产品的主流程,然后再回头逐项讨论细节。

这样结构性表达的好处时,能有效表达整体流程,聚焦在流程重心上,不会造成记忆中断,更也不会浪费时间。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第五,把控产品质量,上线前要进行验收测试。

郑州暴雨救援者逆流而上,守在防护第一线,无数一线人员一直坚守到水位下降,群众全部撤离才离开,就是因为只有可靠的质量把控,才能为生命保驾护航。

疫情也一样,高风险地区被封闭管控了,进出小区也开始恢复扫码了,返郑也需要带核酸阴性证明了,非必要不允许出去,更允许聚集了,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对疫情这款产品上线前的验收测试,不经过强有力的质量验收,绝不能贸然上线。

产品设计也是一样,开发完成后需要测试团队严把质量关,这个流程众所周知,几乎也都是这样执行的,区别只是小公司可能是开发自测或者测试团队力量不足而已。

但更重要也更容易忽略的是,产品经理需要对测试同学的质量把控成果进行抽查,也就是验收测试,这样才能形成流程上的闭环,才能把控好最终的产品质量,只有验收测试到位,才能利于产品的可靠上线。

关于验收测试,这里有个重磅经验可供参考:手把手教你,做好产品验收测试,产品经理避坑参考。

#作者#

产品大峡谷,公众号:产品大峡谷。七年B端产品经理,供应链物流与金融领域,擅长需求设计、业务指导、商业观察等。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