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调研的前置思考
不知道大家拿到多个待设计的需求时,是如何安排调研工作的,像我之前就会先将同一模块的需求整理到一起,再将有联系的需求整理到一起,将这些需求打包分成好几份,一般一份需求是与同一个功能相关的,业务负责人也是差不多的角色,在调研的时候可以联系1-2名对象,一次调研多个相关需求,这样比较有整体性,还节省时间。
举一个调研的小例子:
以培训评论功能为例,当时收集了好几个培训评论相关的需求,比如评论人匿名改为非匿名,评论人和培训管理者都能删除不合适的评论信息,培训管理者可以控制评论信息是否公开展示等等;我们联系了不同品牌的培训负责人沟通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还收集了新的需求,导致这个需求变得非常庞大。
一开始我们是不太想做这个功能的,觉得控评的话会让参加培训的店员不愿意持续发表言论,培训组织者就听不到真实的声音,便失去了评论功能的意义,于是与多个品牌方进行调研沟通,并希望改变他们想法。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去了解需要控制评论的场景,目前的处理方式,以及希望实现的效果,同时还会给到对方一些我们的建议,虽然大部分都被对方否决了,表示仍旧希望实现控评的效果;
调研完后仍旧不死心,还去找老板咨询了此需求的处理方案,并举例有赞商城,淘宝,美团等平台都不允许商家删除评论,当然最后的结局仍旧是实现这个需求,但是因为联系了多个品牌调研,又自己纠结了很久,导致在业务调研方面花费了3天的时间,后续的行业分析又花费2-3天的时间,等到确定要实现该需求已经过了一周,剩下的设计时间就不多了。
原本简单了解现状和预期效果就可以直接设计的需求,花费了一周的时间进行调研,导致没有给其他需求预留时间,直接影响产品工作的产出,长时间的低产还会影响客户对产品的信任度。
一、需求调研现状
在设计需求前,我们一般会先去需求池里挑选符合近期目标的需求,但需求池大部分的需求都是客户直接提出的,只能说明客户认为这件事对他们自己来说是有价值的,但我们不能直接判断出是否真的有价值,甚至是需求价值的高低,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些需求进行调研,了解需求提出的背景,及要解决的问题,和我们能解决的问题,才能对需求价值进行判断。
就以上面培训评论功能中需要控评的需求为例,在收到这个需求的时候,我们只知道客户想要管控评价内容是否公开,以及能主动删除评论,至于他为什么提出这个需求,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是不清楚的,所以必须先与需求提出人做一个简单的沟通;
在初步沟通中了解到,部分门店员工在培训课程的评论区发表了不文明、以及诋毁品牌的内容,品牌方认为这些不良情绪会传播给那些正常工作的门店员工,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给品牌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但当时我们产品认为这是收集门店真实想法的渠道,阻塞的话会让门店对品牌失去信任,就不太愿意接受这个需求。
之后就有了各种证明这个需求是错误需求的过程,但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其实是在需求信息了解还不够充分的时候做判断,如果我们了解到在培训课程下进行评论的员工只有两百分之一,而发布不良言论的门店员工只有发布评论员工中的五百分之一,还会不会觉得这是收集门店真实想法的渠道呢?而且在培训评论功能里收集门店真实想法是一个正确的方式吗?
二、调研的前置思考
重新处理这个需求的话,我会在需求初步沟通前,独立的分析一下这个需求,如该需求是否为主流程业务,当前活跃用户数有多少,活跃客户数又有多少,提需求的几个客户在该功能上的使用情况是怎样的等,作为后续调研的前置思考。
像这个需求所涉及的评论功能,属于非主流程业务,可以判断价值不高,同时活跃用户数很低,而发表不良言论的用户数就更低了,说明需求调整后影响范围非常小,并且需求场景和需求目标都已经很清晰了,那么我们可以直接安排设计,而不是花大量时间去证明需求是否正确。
如果在开始调研前,通过一些信息可以初步判断需求的价值,如影响范围、需求场景和需求目标是否清晰,就能初步判断这个需求是需要花较长时间调研,还是简单了解场景和目标即可的话,便能减少一些简单需求却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调研的浪费。
1. 调研评估
在正式调研需求前,可以收集一些信息,作为需求调研前的辅助评估,就称为调研评估吧,方法是在正式调研前先对需求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安排合适的调研方案,目的是合理分配资源,针对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调研策略;
调研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时间不够,需求永远调研不完,但时间有限,如何将有限的时间合理的安排给每一个需求是让产品经理头疼的问题。
在调研前可以对需求先进行一个评估,评估的维度有很多,根据各团队的实际情况约定即可,可以是本次迭代需要达成的目标,如提升用户APP端体验,或提升某个功能模块的日活数据,或就是要完成某个客户的定制需求,也可以是需求的影响范围,但一定是个可以衡量的指标,评估完成后才能对需求调研优先级进行判断。
评估完成后会有一个调研优先级的排行,这时就可以根据优先级安排调研工作了,优先级高的需求,一般需要深度调研,可能需要联系多个品牌,分别与其业务部门深度沟通;优先级低的需求,可以只做尝试性调研,明确需求后再做下一步计划;还有一些完全不符合产品规划的需求,可以直接拒绝需求,不做调研;这就是根据调研评估结果决定调研方式。
2. 影响范围评估
需求的影响范围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需求的优先级,影响范围即使用该功能的客户数据和用户数;有的功能所有客户都使用,有的功能只有部分需要的客户才会使用,有的功能所有用户都使用,但有的功能每个客户只有少数几个用户在使用;一般来说,用户数越多的功能价值越高,对应的需求价值也会越高,调研优先级也会靠前。
每个迭代一般给到产品的设计时间是固定且不多的,假设本次迭代只有4个工作日的时间可以进行调研和设计,产品经理应该怎么安排调研工作呢?
某产品经理需要的调研时间和设计时间比例为1:1,那么调研时间可以安排2个工作日,留下2个工作日进行设计,假设迭代目标是优先实现需求影响范围大的需求,那么产品经理就可以根据影响范围去需求池捞需求了,优先挑选影响范围大的需求,直到已挑选出来的需求足够两天的调研量就可以结束了。
通过需求范围评估可以初步判定需求价值,从而决定需求的调研优先级,在调研时可以将有限的时间分配给优先级高的需求,以实现调研价值最大化。
3. 需求场景清晰度评估
除需求影响范围之外,需求场景是否清晰也可以在调研前帮助我们初步判断需求的优先级,每个需求背后都会有一个真实发生的业务场景,但用户提需求的时候往往只说他以后想要的,而目前如何发生的不会主动告诉你,不告诉你可能是因为没有真实的业务场景,也可能是提出人不了解真实的业务场景,但真实场景一定是我们设计前需要了解的信息,否则设计的功能很大概率与真实场景不匹配,功能上线用户却无法使用,造成设计、开发资源的浪费,所以需求背后的真实业务场景非常重要;
需求业务场景一般包含以下五个要素,人物、时间(频率)、地点、起因、经过,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导致设计遗漏,那么在调研前先分析需求是否缺失以上要素,缺失越多对设计的影响越大,调研的优先级也就越高,这种需求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调研;
当手上有多个影响范围相同的需求待调研时,如何判断先调研哪个需求呢?我的建议是先调研缺失业务要素最多的需求,因为这种需求在调研前是无法进行设计的,你不知道这个功能做给谁用,他习惯如何使用,想要达到的效果也不知道,只能先去调研再设计;而只缺失一个要素时,你至少可以先考虑操作端口,或主要操作流程,或最终展示的结果,带着已有的部分设计去找客户调研确认;
通过需求场景清晰度评估可以初步判定需求缺失的要素数,从而决定直接调研还是带设计稿调研,并清晰的了解本次调研的内容,以实现选择最优调研方式。
三、总结
需求调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需求,通过一定的了解从而识别需求是否正确,或者是否有价值,如果说需求调研是砍柴,那需求的前置思考就是选刀和磨刀,选一把合适的刀并打磨锋利,一定可以让砍柴的工作事半功倍,为了提升调研工作的效率,我们需要构建一套需求调研的前置思考内容,先对需求进行合适的分类,针对不同分类的需求执行不同的调研方式。
产品经理为公司创造价值,公司为产品提供资源,但资源一定是有限的,产品经理永远都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调研前置思考可以帮助产品经理对调研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首先定义价值衡量指标,然后在调研前根据价值指标衡量需求的价值,将更多的调研资源分配给高价值的需求。
前置思考可以帮助产品经理合理分配需求调研的时间和方式,以达到需求调研工作的价值最大化,从他人角度看来工作效率是提升了,但对产品经理自己而言,每一次需求评估都可以离公司目标更近一步,也能离自己的目标更进一步。
本文作者 @小小周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