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户需求开始,将情感注入产品
要将情感注入产品,首先应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思考产品价值,将心比心,才能构造一款良好体验的产品。
谈情感, 先谈谈温暖 ,先想象一下现实温暖可能是什么样子的,温暖应该是妈妈温暖的双手,爱人的眉目传情,基友或闺蜜会心的微笑……没错温暖是一种被需要,是情感的寄托与释放。另外还有一种温暖也很好理解——初秋中午的阳光,但是这种温暖很容易在一阵风中感觉到冷,或者过度阳光照射而燥热。由此可见,能够直指人心的温暖才是稳定的,记忆尤深的,历久弥新的。
一切从用户需求中的用户开始
通常我们给一个人写信的时候,是能够很好的把握好信的内容,本质的原因是很清楚自己写信的对象是谁,这封信要取得怎样的目的(表达思念、跟家长要钱、我的近况告诉你……)
通常我们写给一群人email的时候,常常会拿这群人中的一个人来带入情感,而忽略现在是拿着喇叭说话,而非私语,造成的问题是常常邮件口语化,没有言简意赅讲清楚目的,甚至忽略了很多信息(想想的人知道,其他的人不知道),导致邮件传递信息价值大打折扣,那么回到产品本身,很多时候我们要想清楚用户是谁,要跟他们说什么,不要自言自语。
情感是散落在产品的各个角落的
以客栈产品为例,很多人恨不得自己胸前挂上“情怀”的大牌子,(脑补一下要被行刑犯人带的那么大的牌子),结果无非是刷个多彩的墙,店面堆积一点莫不相干且好像不应该出现在屋子里的东西,比如墙上挂几条麻绳,或者汽车的车牌,咋一看有点小惊艳,但过去了就过去了,除了有点小奇特以外,其实跟屋子的使用没有特别大的关系,甚至远远不如“留言簿”那么实用亲切(曾经专门去阳朔的一个小酒吧去翻自己的留言和找别人的留言,情感的价值)。
怎样把情感散落在客栈的每一处?我不是客栈专家,但是至少知道一条蠢笨的办法,就是这个客栈有了最简单可住的装修之后,先自己住,住的过程中用心体会客栈的每个角落每段时光需要怎样的服务,用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去体会,然后增加、删减店里的东西,好吧,客栈的案例不过是我的臆想,不过当你若也看了“ 他们花了两年时间把废马厩改成了豪宅!” (百度搜索自行了解)的文章会发现,生活在伦敦的Tim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经理,那篇文章会告诉你如何将情感散落在房子的每个角落。
情感不能滥用
有些情感的负面案例,很多产品经理为了提升app store的评论数以便提升搜索热度,在点评选项上用上“残忍拒绝”这种道德绑架的字眼,刚出来时候还能够唤起普通大众内心的善良,以此来提升评论数,但是大量的APP都使用以后,这样做更多的只会给用户带来反感,人民群众普遍善良没错,但是不愚蠢,收起小花招,想一点“阳谋”吧。
如何将情感注入产品
总结来说如何将情感注入产品的套路不难:
- 第一、清楚产品是给什么样的用户使用的,解决用户“WHY”使用产品的问题;
- 第二、产品经理本身一定要是产品的深度用户,并且持续保持好跟用户的沟通(始终成为蘑菇《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产品背后的情感需求,对用户最关键的需求 ;
- 第三、用追求卓越的心态做每一件事情,发现不够爽就一定想办法改好,当然不要追求刻意的像素级优化。好吧,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做起来其实挺难的。
这三条内容其实还有一个前提条件,需要有足够的基本功训练、行业的了解、人生的体验,否则只能靠运气成功,因为实力累计还不到,但是人生就是这样,处处是困难,处处是方向,准备好你的情感了吗?
备注 蘑菇的故事摘录
有那么一个精神病人,整天什么也不干,就穿一身黑雨衣举着一把花雨伞蹲在院子里潮湿黑暗的角落,就那么蹲着,一天一天的不动。架走他他也不挣扎,不过一旦有机会还穿着那身行头打着花雨伞原位蹲回去,那是相当的执着。很多精神病医师和专家都来看过,折腾几天连句回答都没有。于是大家放弃了,说那个精神病人没救了。有天一个心理专家去了,他不问什么,只是穿的和病人一样,也打了一把花雨伞跟他蹲在一起,每天都是。就这样过了一个礼拜,终于有一天,那个病人主动开口了,他悄悄地往心理专家那里凑了凑,低声问:“你也是蘑菇?”
意犹未尽?
本文由 @猎人自语 原创发布
关键字:产品经理, 情感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