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优先级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1)

连载系列前言

这是我正在写的系列连载文章,关于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的思维方式。在过去的10年里,我一直希望探索产品背后的本质规律,为做互联网的人们(产品经理、设计师、工程师、运营、管理者等等)找到一个可以共通的思维框架,当我们一起讨论问题时,能够有共同语言,这会是产品语言或者设计语言。

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你提的需求可以不是「简单大气国际化」,而是更具体的「界面需要体现出层次,区分优先级」,如果你是一个产品经理、设计师、工程师、运营,也能够为每一个产品和设计决策找到依据。这是战术层面上的战略思考,通过一些具体的点来帮助我们更好的改进产品、改进产品的用户体验、运营效率甚至推广、传播和变现效率。

专业是一种力量。

-正文-

人类拥有无穷的欲望,却只拥有有限的资源

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资源的稀缺性假设是说相对于人们的欲望和需求,资源总是不够用的。正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我们在生活当中会不断受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考虑各种成本。

终其一生,人们不得不决定是该多花些时间娱乐,还是学习?是要去工作,还是去KTV唱歌,或者去看电影更好?是要花更多的时间复习高等数学,还是大学物理?是该陪陪家人,还是和朋友聚会?是把钱花在买一件衣服好,还是买本书?

所谓「熊掌与鱼,不可兼得。」时间、金钱、我们的精力或者其他资源都是稀缺的。 当我们做出这些决定的时候,我们就在为这些事物指定优先级。

产品设计首先要解决: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

稀缺性同样是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的基本问题。无论是从机器还是用户的角度,资源都是稀缺的。在机器方面,电脑、手机、智能手表和各种智能设备,它们的屏幕大小、所采用的人机交互技术都是有限的,我们需要将界面和内容数据「塞」到有限的空间中,并且只能让用户以有限的交互方式来使用(例如触摸、语音等)。而在用户方面,人的认知能力是稀缺的,理解力、记忆力、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等都有限,即使人的四周布满了屏幕,同一时间也只能处理有限的信息。

产品设计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些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在机器的资源限制和用户的认知能力之间取得平衡,尽可能的充分利用资源,实现用户目标和商业目标。在配置机器资源和用户认知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明确优先级,确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将合适的资源分配给恰当的对象。

而从商业角度,产品的开发资源、运营资源和市场资源也是稀缺的,无论公司大小,需要做的事情永远多于现有的资源。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听到抱怨的声音,为什么公司不做这件事,不做那件事,归根结底是因为资源的分配问题。而在产品中,同样要投入力量,在有些地方增加的用户体验要更多,而在有些地方的投入所获得的用户体验提升却更少。必须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将公司的各种资源配置在那些用户体验效用足够大的地方。因此,我们也必须明白产品设计和研发中各种对象的优先级高低。

对「优先级」的定义关系产品成败

苹果早期 iPhone 的设计是优先级控制的典范。手机正面只有一个按键的设计,尽管现在看来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在当时却是非常勇敢和有争议的决定。我曾深入研究过 iOS 系统早期的设计,在很多地方的取舍做的非常到位,能够大胆砍掉之前手机系统常见的功能和界面元素,让重点变得更重点,让需要突出的内容变得更突出。

而相比之下,同一时期诺基亚的系统尽管拥有大量功能,在呈现给用户时并没有处理好优先级,对于用户相对要更复杂,如果读者还有印象,可以想象一下打开一个联系人,看看与之对应的常常的功能菜单。而那个时候微软的 Windows Mobile 系统,则是大量将 PC 上的体验搬到手机上,用户的认知资源和系统有限的显示和交互资源之间并不匹配。

增加用户的选择成本,会带来人机交互的损耗。人们在面前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时,事情会变得很简单,但是当面临三条路时,往往会踌躇不前。每一次的选择,都意味着一次损耗,损耗的可能是精力、耐心,以及潜移默化的好感。这样的损耗很难量化,但是损失是显而易见的。

想要打造好的产品,无论是互联网的网站、移动应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内容产品,甚至是实体产品,都需要随时定义各个层面上的优先级,减少损耗。

处理优先级,就是做减法

我们常说的做减法,实际上核心就是处理优先级。设计中对优先级的把握就是要让我们能够将真正重要的功能、内容、界面元素放到突出的位置,以最多的系统资源、界面资源去展示它们,而将次要的部分弱化、隐藏起来,再次要的部分,则索性砍掉。

当我们把所有重要的东西都摆上桌面,就没有重要的东西了。无论有多么不舍,都一定要分出高低、轻重缓急来,之所以有优先级高的部分,就是因为我们明确了优先级更低的另一部分。常常会遇到的问题,是「不舍」,认为哪一个都重要。再重要的事物里,也总能分出优先级的高低。对于优先级的把握应该是一种习惯。

把握不同层面的优先级

庖丁解牛的故事很形象,普通人看见一头牛只是牛本身,而庖丁看到的是牛的各种结构和部位,所以才能够更专业的做到工作。产品的决策者、产品经理、设计师等专业人士,和普通用户看待产品的角度同样是有区别的。

当我们面对一个产品时,脑海中应该清晰的浮现出来的,应该是结构化的优先级,包含了战略优先级、用户优先级、需求与业务的优先级、内容与信息的优先级、交互的优先级、视觉的优先级。战略、用户、需求与业务、内容与信息、交互、视觉,这些本身也涵盖了产品的各个层面,我们会陆续讲到。

对于优先级的定义,是持续和不断深入的。从战略到产品的开端,到每一次功能迭代,每一个界面,每一篇内容,都在不断定义优先级。处理不同层面、不同时期的优先级,是我们在做产品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相关阅读:
【连载】优先级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1)
【连载】视觉优先级 - 优先级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2)
【连载】视觉的亮点与轻重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3)
【连载】交互的主线与支线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4)
【连载】功能的保健与激励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5)
【连载】用户的核心与圈层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6)
【连载】临界点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7)
【连载】惯性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8)
【连载】门槛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9)
【连载】路径依赖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10)
【连载】隐喻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11)
【连载】正反馈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12)
【连载】轨迹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13)
【连载】曝光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14)
【连载】感觉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15)
【连载】氛围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16)
【连载】精致感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17)
【连载】体量感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18)
【连载】差异感 - 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19)

作者 马力

我是马力,超过10年经验的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最美应用创始人,创新工场早期成员,豌豆荚创始成员、产品经理,IBM用户体验设计师。在互联网产品的各个环节上都有实践经验,产品、界面、运营、推广和商业转化。最近在写一些文章,关于产品思维和设计思维。
个人微信公众号:MaLi-Design

关键字:产品经理, 优先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