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量思维到产品思维,一个互联网公司需要思考的问题

1.流量思维为什么失效

第一,流量红利期已过

世间万物,还没有被链接起来的时候,链接会带来巨大的红利。阿里巴巴的成功,微信的成功,百度的成功,都不只是一个人、一个团队的成功,最最核心的因素,是互联网的蛮荒时代所造就的。互联网的冲击,变革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带给了第一批互联网企业巨大的流量。这个流量,推动了BAT各大平台的爆发式增长。

很可惜的是,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就像没有人再用科达胶卷,不是科达错了,而是时代变了。当13亿人,10亿人都在用BAT时(剩下的3亿可能是80岁以上的老人和婴儿),人口的红利期也已经不复存在了。因此,如果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依然延续流量思维,不管你花多大的代价,你很难获得一次巨大的机会了。

因为互联网的本质就是,链接世界的“节点”越多约高效。而BAT的节点已经很难超越,即使你做了一个突破性的商业模式,多节点的BAT也会迅速模仿,轻松超越。

第二,流量思维导致人们变坏

流量思维的眼中没有用户,只有数字。无论你做一个APP也好,做一个公众号也好,当你每天关注的是打开率、是浏览量的时候,你会研究推送一个什么内容会让用户想打开,你会成为每天琢磨怎么起一个吸引人的标题的标题党,而不是围绕为用户创造价值而进行的产品打磨。

2.为什么要变为产品思维?

第一,当“资源”已经慢慢不那么匮乏时,具有最大增长空间是“体验”。我们常说用户体验,但是你真的把打磨用户体验做到极致了吗?并没有。用户体验的改善是无上限的,永远都可以更好。

当人们都吃得起火锅的时候,影响他做选择的就是吃火锅的心情,这时候海底捞的服务征服了很多人;当人们都买的起手机的时候,影响人们做选择的就不再是价格,而是用起来爽不爽,这时候更多人开始选择iPhone。

这个时候产品本身就成为了你的流量入口,我们常说好的产品会自带流量,那么你需要的就是打磨产品的手艺。

第二,用产品思维去衡量你要做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你提供的是不是市场上没有的、有价值的供给。这里可以拆分成三个问题,市场上有没有?对用户的价值是不是足够大?有人要足够的人来买单。

3.打磨产品的手艺

脱不花举了一个她最近在跟《每天听本书》团队打磨产品的例子。《每天听本书》是得到的一个订阅产品,20分钟给你讲一本书。

虽然这个方式很好,但我依然没有订这个产品,因为我听过几本之后发现,我get不到对整本书的整体认知,后来我选择了《樊登读书会》。同样的说书,我没有特别分析这两个产品为什么给我带来的体验不同,但我从一点,也就是能不能让我懂,能不能让我听完有所精进,有很明显的判断。

这也就是脱不花讲的“交付感”。怎么打造这样的交付感呢?郭德纲是个很好的老师,听他的相声不管多长,为什么让你愿意继续听下去?因为每分钟,甚至几十秒他就会抛出一个包袱。他精细的设计了他的产品,按几十秒的方式在打磨。

不只是做内容的产品,其他的产品也是一样,不要在追求打开率了,打开率和用户忠诚度没有半毛钱关系,是时候想想,怎么能让用户觉得你的产品有价值了?

作者 瘦鹅

关键字:产品经理, 流量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