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怎么变厉害?
以下的文字是川叔在IP训练营的一次语音分享,感谢知识IP训练营的整理。
在如今这个知识IP盛行的时代,很多人急迫地想要自己成为IP。是不是你坚持了21天跑步,做了90天早起,简书上写了50万的文字,你就已经很厉害了?
你可能只是感动了你自己。
身为一个普通人,一定会有各种各样平凡的理由。比如你太懒,比如你没什么才气,比如你自卑内向不会说话等等。
但甘于普通的人又怎么可能变得很厉害呢?
如果你说,我想变得很厉害,要怎么做?有没有教程?有没有步骤?有没有捷径?
捷径就算了,别做梦了!但或许会有一丢丢前人走完留下来的规矩,甚至是套路。
在变厉害的路上,小川叔今天现身说法,和你聊一聊:一个普通人如何尝试用恰当的方法让自己变得有一丢丢的厉害。
1、想不普通,你得知道自己蠢在哪?
如果你甘于普通,那就享受过去的日子就好,但如果你想变得有那么点不普通,你可能得知道自己蠢在哪。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焰火,他就是他,是两块钱一捆的大呲花,
很多人高估自己,以为自己平凡但不平庸,觉得自己一旦有了和别人一样的机会也能红,以为现在的自己就算不是白天鹅,至少是个丑小鸭,可是,你或许只是旁边那个没入池塘的路人。
以上这些都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们总是希望只投入一点点、不吃苦就收获一大堆。
我们通常都会在一定期限内给自己定好一个小目标,然而在期限到来时,无论达成与否,你是否做了后续的打算呢?
小川叔跟大家一样:
我们都有惰性,偶尔自卑,面对坚持的时候又可能很容易没长性,
讨厌吃苦、总想以小搏大,持续投入就会自我怀疑,
唯利是图、总想着急变现,不爱思考喜欢墨守成规。
我以上说的,或许不是你,却是我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
以前秋叶大叔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想要变厉害的方法: 找到一个领域,通过读书搭建知识结构,然后通过思考去考虑战略性,之后持续去做,几年后总会有收获,每天严格自律、定期强迫输出,全平台地了解。
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希望不那么吃苦,最好能够兴致勃勃地跟习惯作斗争,去做自我改变和提升。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没有目标,盲目去努力,人云亦云也容易丢了兴趣,还有鸡血似的坚持、缺少方法和多组合的自我激励方式。
其实普通人想要变厉害一点点,最容易上手的办法就是: 通过自我总结,通过尝试去解决问题,借助外力或书本,让自己从这种焦虑的情绪当中脱离出来。
比如小川叔之前对手账没有感觉很享受,反而觉得很焦虑,之所以记是怕忘,而怕忘的内在可能代表的就是焦虑。小川叔有三个本子,第一个是月度的日程本,就是记录每天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儿。日程本略有些大,不太能随身;第二个就是工作笔记,用来做列项;还有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记录了一些我思考的东西,思维导图,还有一些涂鸦等等,这3个本子摆在我面前,我有点不知道他们彼此的关系,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就先去求助一本书。
关于读书,我有一个习惯,就是首先要 带着问题去读 ,得知道读这本书我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我总结了一个小小的规律,就是你随便先找一本这个领域的书,书里往往有作者认同的一些名家的观点或著作,你就可以顺便把这些书名、人名整理成一个书单,做出打卡列项,逐步了解这个领域,并建立自己的判断标准,就这样, 了解原理,建立标准,明确问题,并且尝试去解决。 所有的这些都做完了,你需要再找一张纸,写下自己最初最关注的那个问题。因为很多时候,你很可能读着读着,反而忘了当时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小川叔针对自己最初的疑问,梳理出了三个本子之间的关系:手账本定目标,分解在日程本里,记录在工作笔记里。
2、除了积累,还有没有可以快速提升的方法?
快速提升的办法不是没有,但是我们常常说一颗种子的发芽是需要温度、湿度等等适合的条件支持,但如果你把一颗石头埋在地下,同样的条件下也不能发芽吧?所以你需要先开启内心的 种子模式 ,吸收是必不可少的,但首先需要调整自己,以空杯的心态去面对新的事物。除此之外,你总要找一个领域稍微深入地去研究,但是不管你做什么领域的研究, 有两项技能都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写作和演讲。
这几年干货文章特别多,大家很容易说我今天看了一个什么样的电影,我有了以下几个领悟等等,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写作的词,叫做 情景化 ,也就是在你的文章里面描述一个场景,使你的读者感同身受。
我不推荐大家一定在文章里面加入大量的场景、心情甚至心理描写,但是我认为它其实是连接你和读者的一个纽带。同时,也需要从文章传播性考虑,选取恰当的文体,跟读者产生共鸣,让读者清楚“这件事跟我有什么关系”。
演讲要求的是逻辑表达要清晰,还要跟受众做情感上的连接,现场更是可能会有一定的突发状况,你需要去应变,演讲的锻炼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仅是你要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而很多时候还往往是你能不能把事情讲得很有趣。
我之前仔细观察过秋叶大叔和老秦不同的演讲方式,秋叶大叔的演讲方式是先抛出一个你最感兴趣的问题,然后他针对这个问题把你带入他的气场当中,之后你不会在意他的普通话是否标准,他是否有做什么样的肯定或者否定的动作,这些通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只要掉到这个坑里,你就会沿着他的思路走。
老秦的表现里面放了很多的他自己设置的桥段和包袱,这些桥段和包袱会在现场起到一定的调节氛围的作用,而且非常适合,有一些比如说在气氛沉闷的时候改变一下气氛的氛围,让大家的注意力再回来。
以前有一句话叫“用输出倒逼输入”,通过输出强化自己输入的尺度和深度。其实小川叔两三年前是一个很自卑、甚至偏沉默寡言型的人,通过刻意练习进行了改善。当时出第二本书的时候我就跟出版社要求要走进学校做10场演讲,而谈定出版社以后才报了培训师的课程补充基础,之后才开始了第一次的演讲。
我始终觉得演讲是一种能力,一个人有愿望,需要讲出来,需要通过讲述找到伙伴,所以小川叔决定, 哪怕出丑,也要在年轻的时候去尝试。
3、如何善用测试,做最小幅度的测试?
很多事情通过反复练习总能学会,但是,如果你善用这些测试,或许你就会能够做到最小幅度的一些试错。
我在豆瓣上写了差不多7年的情感文章,那时候粉丝也只有8000左右,同时我还做情感电台,一直没怎么被人注意,后来给我的两个下属入职培训时,我发布了《如果你是我的下属》这篇文章,迅速火了,到现在还有一些人力资源的网站去申请转载。从此,我就在豆瓣“找工作”版块更新我的一些职场的经历,和个人的一些总结,每次更新完了豆瓣就会进行全站推荐,于是我两个月就涨了2万粉丝。
当有一定的粉丝基础了之后,我就会有意识的去测试一下,看大家是对我个人经历的故事感兴趣,还是对我总结的套路感兴趣。
如果你现在还在微信公众号写文章,我建议你不妨找一个更加开放式的平台,比如简书或者豆瓣,毕竟微信公众号的传播范围和粘性有限。在自己没有红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刻意通过不同风格和内容的小主题做测试,去观察读者的接受程度和反馈,明晰市场的认可倾向,逐步调整风格,最后慢慢地落定。
在你还没有站稳某个标签的时候, 你需要集中发力,有目的性的进行写作,在同一个小主题下尝试去分解。
分解的意义,是为了让你把这一块内容做得更翔实。测试的意义是,在你还没有那么红的情况下,先进行一些小范围的试错,但是你得知道你在什么样的标签下为主,比如说小川叔的写作主题可以是职场加上个人感想,或者职场加上影评,但是我不能没有职场。
演讲也是一样,当你经过了三四次演讲,基本上每一场你都能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比如说今天是前面的铺垫讲少了,还是自我介绍讲长了,是中间冷场了,还是没有互动等等。去年在7个城市的高校,小川叔一共做了50场演讲,一般每讲完3场的时候,我就会把这个案例、主题或者方向要么全盘变调,要么局部更新。
这种调整不是硬性规定的,而是我在做不同方向的测试,后来我的演讲就形成了一些固定的套路。
每个人上台之前可能都免不了会紧张,因为大家都是普通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寻找让自己的紧张迅速缩短的方法。我发现每次紧张都觉得口干舌燥,所以我上台之前就会狂喝水,先把水分补足。在上台的前5分钟去一次洗手间,出来的时候看看镜子里的自己,然后自我催眠一番,你看你今天真帅,我觉得你今天特别棒,应该上台没问题,然后上台。
我以前犯过一个错误,想着一定要开口就获得满堂彩,后来发现不仅做不到,而且容易造成开口第一句话万一卡壳或者讲错,后面完全没有信心。经过了很多次尴尬挫折、甚至是无奈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方法,就是 开始的时候只讲一句话,而且是一句永远都不会犯错的话。
我一般线下推广的时候,讲的第一句话都是:各位好,我是小川叔,感谢你能来。然后就鞠躬,等大家自动自发地鼓完掌,我抬起头的那一霎那,基本上紧张就烟消云散了。下次你不妨尝试一下,说不定也适合你哦~
我始终认为练习这件事情其实很重要,每一次都可以在同样的主题下拟出一个小小的新任务,就像升级打怪一样挑战自己。我如果去校园,会问现场有多少是大一大二的学生、有多少大三大四的学生,有谁看过我的书,依据举手的数量来决定今天的主题,是面对大一大二的多讲一些心态的问题,还是面对大三大四,多讲一些求职技巧的问题。如果老粉丝较多,我就会耍酷卖萌,和大家嘻嘻哈哈。如果没有这么多,我就要在新人面前多努力讲一些自我介绍、个人经历、讲故事,因为新人不知道你曾经发生的故事。
4、小红之后你最需要注意什么?
在达到某一目标的时候,狂喜-膨胀-初心的过程你可能也会经历,最初的小目标一旦实现,往往容易进入一种盲目自信、错误判断的膨胀期。有些弯路,或许是你必定要走的,小红之后最需要注意的事儿,就是 时刻地明白自己,现在处在什么状态 ,不要惧怕现在自己是不是有点膨胀、虚荣, 既然都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就让它来。
任何的觉察、觉知都是改变的第一步。
初心这件事情很多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一路可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耳光、不信任和挫折,经历后你才能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我到底要什么。
就像我出的第一本书卖了10万册之后膨胀得不行,没有听从编辑的建议,第二本书卖得并没有那么好。到第三本书的时候,我才想问问自己,我还要继续写下去吗?如果还要继续写,那就要问初心,写作到底是为了什么?自己最开始网上写一篇帖子被人注意到的那份感动到底是什么?
于是我想到,自己经历了很多迷茫无助的第一次,在那个时候没有人可以帮帮我,也没有人可以被我依靠,甚至我连一个可以说话可以请教的人都没有,我只有我自己。过了十几年,我变成了这个过来人,我今天站在时间的这一端,我可不可以告诉那些走在职场里面颤颤巍巍,不知道会遭遇什么突如其来变故的那些人,告诉他们别怕,告诉他们这些路都是我当年走过的,只要勇敢大步地向前走,你就可以赶上我。
我给别人分享我的故事,希望我的经历对他有用,回到这个原点的时候,写书销量不那么重要了,而是要怎么写得真诚,写得更让人看得进去,因为现在太多人不缺方法,所以我就这样通过找到自己曾经写作的那份感动,找回自己当年写作的这份初心。
5、遭遇瓶颈也许你需要的不是方法,是规划。
找到了初心,你还会遭遇一些问题, 有的时候你遭遇瓶颈的时候需要的或许不是方法,而是规划。
当我们进入瓶颈期, 有没有一条无比正确的路?我告诉你没有,只要你选了,其实每一条路都能够通达同一个终点 , 因为努力的人总会相逢 ,所以有些事情认准了,就走下去!你完成了一个目标,你自然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的目标,你的目标感越翔实越是可落地的,你未来的可能性就会越多。
然后就是需要 总结规律来应对变化 。我是一个很喜欢总结的人。除了总结会让自己成长以外,我会尝试通过这些小点的总结,看看能不能串成这种规律曲线,如果能串成规律曲线,我大概就会明确自己现在是在波峰还是波谷,这样内心的恐慌和焦虑也就会少很多,从而去做理性的判断,而不只是被表相所迷惑。
当我发现大部分人的第二本书普遍都卖得不好时,我总结了一下,可能人在出第一本书会有一定的粉丝积累,后来粉丝出于感激,名义上总会给予你一定的支持。可是当第一部作品非常烂,再出第二部,大家可能就心安理得地不会看了,因为我已经支持过你了。
遭遇瓶颈,有的时候需要的或许不是方法,第一, 你要先认清自己的心态,以及你现在所处的位置。第二,你要对自己有一个稍微长一点的规划,逐步总结经验,等待时机,持续去做,积累自己的势能。
6、圈层里的影响力一定和你的意识有关
最后跟大家分享:怎么勾搭大咖,我总结了三条,分别是潜质,同频和共赢,
在面对那些比你量级高特别多的大咖的时候,一定要珍惜每次发言机会,通过你的提问、打招呼的方式让大家记得你,留下深刻印象,如果你只是做一个吃瓜群众,迷弟迷妹,不发表意见,大咖一定记不住你。你的观点代表了你所有的一切,遇到大咖,不论是求证还是发表一下个人意见,都会容易让他记得你。
同频其实挺难的,你要学会抓到重点。 自己的积累是否足够、请教大咖的方式,以及你的感谢方式,其实都很重要。 闻名不如见面,网上聊得再多都不如线下见一次。因为线下见了之后,你会有语气语调,你会有眼神交流,甚至你会有各自让彼此放松的方式,那这样的话,大家接触多了,自然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在网络社群里也要做观点性的发言。一方面是你要树立自己在这个虚拟网络的一个鲜明的形象,第二除了要总结自己,链接其他的小伙伴,也要让群里面那些量级高的大咖看到这个人还挺有想法的。还有,我始终觉得合作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大家总要攒起来做一件事,或者针对某一件事讨论,引发更深入的认识。
不管你做什么,可能都需要调动一下自己的热情,让自己稍微坚持久一点,这样也许因为你的这份坚持会给你换来一个机会。切记,不论怎么样,你都一定会走一小段弯路,走一小段弯路不怕,这个时候你回归一下问问自己,我是不是能找回自己的初心?我当时去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然后会因此结交到一群朋友。
一份坚持、一个机会,一段弯路、一颗初心 , 一群朋友 就是普通人也许会变得很厉害的五大件武器,以上就是我的分享。
我是小川叔,感谢你的聆听。
作者 小川叔
关键字:产品经理, 小川叔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