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了个加班签到,顺便做了个加班分享功能
长久以来,to B产品一直被标签化为注重商业利益和流程,而缺乏人文和情感关怀的元素在其中。然而,不论是to B还是to C,其本质都在与人。只要有人,就会有情感,纵使是在体制和规则之下也会有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在其中。
加班签到分享功能是云之家签到小分队精诚合作的作品。我们不是在鼓励加班,只是在一天工作的终幕给了个彩蛋。
为什么要做加班分享?
长久以来,to B产品一直被标签化为注重商业利益和流程,而缺乏人文和情感关怀的元素在其中。然而不论是to B还是to C,其本质都在与人,只要有人,就会有情感,纵使是在体制和规则之下也会有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在其中。
旧的加班分享
云之家早前便已经有了加班签到分享的功能。当用户加班签到时会有弹窗弹出,并配以励志的文案,并且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和会话组。整个流程很短,操作也非常简单。但是仔细分析这个流程便会发现其中存在许多问题:
- 加班弹窗样式和云之家通用的功能弹窗相同,与场景不符
- 弹窗在文案的选择上太过随意且单一,缺乏诗意,难以引起用户共鸣
- 所见非所得,弹窗内容与分享内容不符,脱离用户预期
- 分享的内容社交性不大,较难引起其社交圈的共鸣以达成正向反馈
- 弹窗文案没有定期更新,导致用户出现疲乏感,缺乏惊喜
- blabla……
简而言之,原来的加班签到分享太烂了啦。
加班弹窗是一块璧,然而我们却怀璧无为,实为浪费。于是我们决定从零开始重新设计这个加班分享。
我们的用户是谁?他们的心理诉求是什么?
是时候搬出马斯洛祖师爷的金字塔了
用户在线分享,根源在于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有强烈的繁衍后代,啊不,被认可的需求。
云之家的用户群体很复杂,但是从场景出发可并作一类人,现在我将这类人简单贴标签为【加班者】。加班者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主动加班者以及被迫加班者。
上班考勤是一种体制,老板是创造这种体制的人,主动加班者能够自在游走在体制中,甚至能通过体制来达成某些目的,因此他们分享自己的打卡记录主要是为了作为一种工作记录,或告诉老板自己有多努力,这一类人倾向于表现。被迫加班者则是为体制所压制,想要反抗体制,改变体制,却有壮志不酬之感,因此他们分享打卡记录主要是由感性所驱使,这一类人倾向于抒发。
如何去设计?
加班签到分享的整个设计体现了诺曼博士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次。
- 本能层 :以简约的插画给用户在视觉上赏心悦目的第一体验;通过对话的方式拉近和用户之间的距离。
- 行为层 :操作上,所见即所得的分享。
- 反思层 :根据用户心理选取不同类型的文案引起用户的共鸣或反思,勾起用户分享的欲望。
加班签到分享的核心在于与用户的情感的共鸣和表达。同时,在其社交圈引起二次共鸣,最终达到正向反馈以及品牌传播。
落实到具体的设计上就分两步,文案的选取和插画的绘制。
文案的选取: 根据不同用户的心理诉求选取不同方向的文案来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或反思。通过不同的维度去划分加班者的心理,大致可以得到为以上几种方向的文案。
插画的绘制: 根据加班这个场景,抽取关键词,查找对应感觉的图片并绘制插画。
最终效果
加班签到弹窗上线后,签到的月分享总量提升至旧版的20倍。但其实第一步我们走得还是比较粗糙的。想要通过加班签到分享的设计来增强用户粘性,就必须要足够潮,足够扎心。后续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会不断根据用户的属性(行业、职业、角色等)来进行更精准的个性化推荐,在不同的时段推送更符合情境的签到反馈,增添更丰富多彩的插画模版库等。
加班签到分享看似简单,也有许多曲折在其中。伐国之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要领就在于这个“心”字,在于共鸣。而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你若盛开,芳香自来。
最后,加班确实没有什么好分享的,所分享的只是我此时的心情而已。
感谢阅读!
作者:丁珍,云之家用户体验部视觉设计师。只想安安静静做个野生的我。
关键字:产品经理, 产品设计, 加班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