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强需求所产生的产品惰性
今天去一座大楼办理事情,这座大楼有33层,而且上班族聚集,但是不可思议的是竟然只有2座电梯,我去的楼层是29,且正赶上上班早高峰,这使我足足等了将近20分钟才能乘上一班电梯。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这座电梯非常的“搞笑”,当然是搞笑的让人生气,举个例子来说,它正在向上走,途径12楼,但12楼有人按了向下的按钮,正常的电梯会在从顶楼返回的时候才在这一层开门然后带上想要下去的乘客,但这座电梯并不care你给出的是什么指令,它依然开门了,并且是在多一人就会超载的情况下。我的心中感到万分恼火,只想咒骂这座大楼的设计尸。鉴于这件事,我脑袋一闪,想从理论方面谈一谈生活中一些让人不愉快的设计,以及它们所带来的糟糕万分的用户体验。
在生活中的时时处处,只要有产品的存在,即有用户体验的相伴。只是当今的互联网竞争十分激烈,本着“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竞争原则,用户体验在这个行业才被提及的更多。那么生活中的用户体验场景呢?
大多数人在生活中,基本都遇到过以下状况:
1、在无现金化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地铁站对于可使用支付宝或微信付款的交通卡充值或购买车票的机器投放,占比可谓少之又少,很多人甚至完全不知道有此种机器的存在。那么当人们想要购买车票或者充值,且恰巧身上没有现金了,他只能采取两种手段,一则是向周围携带现金的人网络转账进行换取,二则是拿出你的银行卡,去ATM机取出你要的数额。
2、你需要买一张去某地的车票,在人手一只智能手机的今天,大多数人会选择用手机APP购买,那么你最先去看的APP是哪个?如果你选择的是12306,你会发现超乎你想象的“惊喜”正在等待着你,你完全没有办法从上面成功的买到一张票,迫不得已,你不得不选择去打开你的电脑或者是去其他的代购票APP,这会让你多付出劳动力或者钞票。无论哪一种都很不愉快。
3、在支付宝及微信支付没有普及的那些年,你想要在网银上转账你的钱或者想要网银付款,都必须要有“U盾”这种东西,大家基本上都有许多的银行卡,每一张银行卡想要开通网银都需要这么一个东西,每次需要网上付款的时候,都会慌里慌张的寻找那个小物件,而且第一次使用的时候还要安装,若是不兼容还会有安装失败的风险。若是钱包小一些,则完全不能将它放进去随身带着。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生活中的例子,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些用户体验十分不愉快的产品,都有一个共性,即“竞争性缺失”,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产品惰性。一个产品与一个人是一样的,有灵魂—核心价值,骨骼---框架构造,皮肤外貌---视觉引导。人在竞争压力很小的时候,会产生十分严重的惰性,这一点在我们老祖宗的经典语录里也能体现“富不过三”。产品也是如此,没有竞争的环境,几欲垄断的市场,造就了不急需改善的随性心态,这里有个专有词汇可以形容——“强需求”,客户群多到数不胜数,且客户没有其他选择,无论让客户感到多么的不愉快,也不必担心失去他们:大楼不必担心失去租户,地段好,你不租还有别人租;地铁不担心失去乘坐者,你想要快速的出行,你就得来我这里买票充值,我就规定你只能用现金;12306不害怕失去买票的人,在全国仅此一家别无分号的基础上,你想要乘坐地轨,你只能屈服;没有支付宝等移动支付产品力压下的银行,更是有恃无恐,给客户带来不便?who care? 那些在时代的发展中努力进步和所做的创新,多是在有竞争的环境中才能产生的。
其实作为强需求产品,所负担的用户群体更多,责任更大,更应该拿出责任心对产品负责,让用户群收获满意与贴心。
互联网在进步,不能重视用户体验的产品终将一步步被淘汰,失去核心地位,就拿银行的今天来说,各大银行错失了最初与支付宝合作的机会,今天在压力下却不得不转而主动开始寻找一些移动支付,试图分取一杯羹,又想通过出台各种打压政策来压制目前最火热的移动支付产品。然而最终也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无法违背的民意以及失去的先机,注定是不能挽回的。希望未来我们能够在每一种产品上都能感受到对用户的用心,减少产品惰性,在用户关怀上走的更远。
/UI中国
关键字:产品设计, 产品经理, 惰性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