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中关于“场景”的那些事儿

还记得1年前,两个词在我做产品时印象深刻,

“场景” 和 “克制”

前者变换百般花样而不得,后者苦苦追寻却被KPI踩在脚下。

言归正传,我之前一直在做的是面向年轻人的资讯APP,产品调性是变换姿势玩坏新鲜趣闻。

而最有噱头的就是“场景阅读”功能了。

在蹲坑、上下班、饭点、钻被窝时给你好看

这是产品最初要达到的场景需求,也是预计的效果。通过数据,我们截取了碎片化阅读时间的集中点,结合生活中典型场景,确定了【蹲坑】、【上班】、【饭点】、【下班】、【上床】五个阅读场景。划分每个场景的出现时间,通过APP内右下角的悬浮button进入相对应的场景,并通过站内提醒和站外推送唤醒用户。

dc1269329f364038bccdcb1ce77ac00f.png

(部分场景的时间分布)

每个场景内的内容不尽相同,资讯的展现方式也不同。在设计蹲坑场景内容时,预判该场景持续时间较短,应以轻松无压力、已读、易消费的内容为主,所以主要露出的资讯内容以笑话、漫画、GIF斗图为主;上床场景是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时长最长的时段,夜晚用户情绪丰富,专注度较高,所以我们主要露出的内容以鸡汤文、情感文章、短视频为主。

当然每个场景的界面设计也需要贴合场景定义,给予用户代入感

164808233c914bfb9ac44595ba71be39.png

场景UI设计

然鹅,反观场景上线后的产品数据,PV、UV、停留时长等数据齐刷刷下跌。

虽然这其中有产品转变方向、内容品质不够精良等原因,但还是暴露了一些关键问题:

①场景时间不准。“此场景非我场景” ,靠概率和用户调研算出来的场景推送时间在线上使用时还是有很大的不准确性,用户没有代入感,经常感到莫名其妙

②场景不够智能。“一位移就给我推上下班内容”,用户所处环境和地理位置的改变并不能同步到场景中,虽然有监测用户的地理位置位移,但这种简单粗鲁的判断方式容易形成用户的不信任感。

③点击动力不足。“换汤不换药”,虽然引入的是场景概念,但这个“场景”中的内容在全站中都能轻易找到,所谓的“精挑细选”没有唯一性和差异性,没有阅读冲动

所以在此之后,我从用户需求出发,脑洞出了【卧谈会】的场景需求

结合16年最火的直播功能,从人性窥探欲、寂寞感出发,形式区别APP内的新闻资讯,以年轻人社交角度设计了这个场景功能。

d7bbf96161df48ae8b310adb48b3452a.png

卧谈会脑图

fc2ce13383ec407f8ab13220fe0232b3.png

卧谈会UE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场景阅读模块全盘下马

再后来我也离职了,只听说即刻有在做类似的文字互动性质的场景社区

没想到17年,场景的概念竟然帮我卖起了货

转投新东家后,我开始负责新零售线上体验和运营,卖东西自然是少不了的。

在我接手微信商城后,突出了购物的场景化。推出【下午茶专区】、【深夜食堂】等购物场景下午茶专区推出后,14:00-17:00下单数增加23%,下单转化率达到10.31%,同时段复购率提高15%左右。

所以场景不仅是一个概念,只要能正确get用户的需求和特定时间地点的心理模型,利用差异化打造独特功能或服务,对产品的关键数据或销售额是有正向反馈的。

“场景就是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你心里的os”

---鹅哥

作者:鹅哥是PM

关键字:产品经理, 产品设计, 场景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