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互联网工作经验想做 AI 产品经理怎么办?不如从数据标注工作入门
数据标注,可能是转型AI产品经理的最佳起点。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hanniman"(ID:hanniman)](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A5OTAwMA==&mid=2650005812&idx=1&sn=672e17a4ddf6deefd91e646b0005a8d3&chksm=bed865a389afecb56f5341e1fd7a5683741e142c1d1b159ef9f7b2829c52c435275fdbd11b86&mpshare=1&scene=1&srcid=0922uW70Yuk3e1z3kzfMbhSd# rd),作者:Jasmine
Hi,我是@Jasmine,一位AI产品经理。在正式内容之前,我想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我的经历:我大学本科不是IT相关,甚至在我工作之前,我没有做过任何与互联网相关的实习工作。
而现在我能负责公司的重点项目,证明了进入AI行业并不是你们想象中的那么困难。直至今天,我仍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学习,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给予我指点。
现在我就来说说,如何在对AI行业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快速了解到它的流程运作,并找准机会转行。
1、简单了解AI应用范围
图 by@智能玩咖
AI的应用领域非常非常广,上图只是大家相对熟悉的几个,而且每一个领域用到的算法都不一样。有很多想转型的产品,第一个考虑的点就是:不懂技术就做不了AI,我是不是学完算法才能入行?
其实不是。
大家可能知道
不仅算法重要,很多时候数据可能更重要;有保质保量的数据,才可能有好的训练效果。
数据可分为两种类型:“被标记过”的数据和“未被标记过”的数据。什么是标记呢?意同“贴标签”,当你看到一个西瓜,你知道它是属于水果。那么你就可以为它贴上一个水果的标签。算法同事用“有标签的数据”去训练模型,这里就有了“监督学习”。
重点就是这里:只要是跟“监督学习”沾边的产品/技术,比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等,他们都有一个必走的流程:
不断地用标注后的数据去训练模型,不断调整模型参数,得到指标数值更高的模型。
2、数据处理流程拆解
一、数据标注
数据的质量直接会影响到模型的质量,因此数据标注在整个流程中绝对是非要重要的一点。
1、一般来说,数据标注部分可以有三个角色
标注员:标注员负责标记数据。
审核员:审核员负责审核被标记数据的质量。
管理员:管理人员、发放任务、统计工资。
只有在数据被审核员审核通过后,这批数据才能够被算法同事利用。
2、数据标记流程
任务分配:假设标注员每次标记的数据为一次任务,则每次任务可由管理员分批发放记录,也可将整个流程做成“抢单式”的,由后台直接分发。
标记程序设计:需要考虑到如何提升效率,比如快捷键的设置、边标记及边存等等功能都有利于提高标记效率。
进度跟踪:程序对标注员、审核员的工作分别进行跟踪,可利用“规定截止日期”的方式淘汰怠惰的人。
质量跟踪:通过计算标注人员的标注正确率和被审核通过率,对人员标注质量进行跟踪,可利用“末位淘汰”制提高标注人员质量。
二、模型训练
这部分基本交由算法同事跟进,但产品可依据需求,向算法同事提出需要注意的方面;
举个栗子:
背景:一个识别车辆的产品对大众车某系列的识别效果非常不理想,经过跟踪发现,是因为该车系和另外一个品牌的车型十分相似。那么,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比如,将精确率提高5%),可以采用的方式包括:
补充数据:针对大众车系的数据做补充。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补充正例(“XXX”应该被识别为该大众车系),还可以提供负例(“XXX”不应该被识别为该大众车系),这样可以提高差异度的识别。
优化数据:修改大批以往的错误标注。
产品将具体的需求给到算法工程师,能避免无目的性、无针对性、无紧急程度的工作。
三、模型测试
测试同事(一般来说算法同事也会直接负责模型测试)将未被训练过的数据在新的模型下做测试。
如果没有后台设计,测试结果只能由人工抽样计算,抽样计算繁琐且效率较低。因此可以考虑由后台计算。
一般来说模型测试至少需要关注两个指标:
精确率:识别为正确的样本数/识别出来的样本数
召回率:识别为正确的样本数/所有样本中正确的数
举个栗子:全班一共30名男生、20名女生。需要机器识别出男生的数量。本次机器一共识别出20名目标对象,其中18名为男性,2名为女性。则
精确率=18/(18+2)=0.9
召回率=18/30=0.6
再补充一个图来解释:
(来自@mousever)
而且,模型的效果,需要在这两个指标之间达到一个平衡。
测试同事需要关注特定领域内每个类别的指标,比如针对识别人脸的表情,里面有喜怒哀乐等分类,每一个分类对应的指标都是不一样的。测试同事需要将测试的结果完善地反馈给算法同事,算法同事才能找准模型效果欠缺的原因。同时,测试同事将本次模型的指标结果反馈给产品,由产品评估是否满足上线需求。
四、产品评估
“评估模型是否满足上线需求”是产品必须关注的,一旦上线会影响到客户的使用感。
因此,在模型上线之前,产品需反复验证模型效果。为了用数据对比本模型和上一个模型的优劣,需要每次都记录好指标数据。
假设本次模型主要是为了优化领域内其中一类的指标,在关注目的的同时,产品还需同时注意检测其他类别的效果,以免漏洞产生。
3、产品工作补充
产品经理的工作,不止是产品评估——除了流程控制,质量评估,还有针对分类问题,由产品经理制定边界;这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模型是否满足市场需求。
产品制定分类规则:例如,目的是希望模型能够识别红色,那产品需要详细描述“红色”包含的颜色,暗红色算红色吗?紫红色算红色吗?紫红色算是红色还是紫色?这些非常细节的规则都需要产品设定。
如果分类细,那么针对某一类的数据就会少。如果分类大,那么一些有歧义的数据就会被放进该分类,也会影响模型效果。分类问题和策略问题道理是一样的,都需要产品对需求了解得非常深刻。
以上内容,都只是AI行业一个小领域内可梳理的工作内容。
总之,针对刚刚入行的朋友,如果没有算法基础、没有工程基础,可考虑在流程、平台等职责角度做过渡;在工作内容中不断总结学习,往自己最终的方向目标不断前进!
关键字:产品经理, 数据标注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