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厂”视角来浅谈产品经理的工作推进

如果把产品经理的工作比作一个产品工厂的话,本篇内容就是想粗浅的讲讲这个“工厂”的流水线设计,希望能用这粗浅的假设来抛砖引玉。

一、需求来源

作为产品工厂,需求是起点,有了需求“工厂”才有开动的理由。产品需求来源可以分为两个大类:承接的需求和挖掘的需求;划分方式很多,这里仅以来源方区分。

1. 承接的需求

这一部分算是被动接单,会分成单个功能和专项;其中单个功能比较独立且单一,主要包括一些体验反馈提炼出的需求,例如内部打卡和用户反馈所产出的需求。

专项则不同,通过单个独立功能无法实现某个目标,则需要通过专项产出或优化一系列功能来实现目标;这种需求更多由上而下来源于整体规划调整和目标导向。

2. 挖掘的需求

顾名思义,这类需求是完全内驱,也都是基于要实现某类目标挖掘出的需求,关键在目标拆解方式。

以实现订单增长目标的需求挖掘举例,可以按订单来源渠道和用户下单路径来挖掘需求;针对订单来源渠道,可以根据不同渠道转化率的差异,来设定不同的提升方式,例如,高流量低转化渠道,主要提升转化率,相反,则提升高转化渠道的流量;针对用户下单路径的漏斗分析或场景分析,同样能挖掘出实现目标的需求,这里不再细分列举。

以“工厂”视角来浅谈产品经理的工作推进

二、需求决策

作为工厂,在一定条件下,产能是固定的;在这种限制下,不是所有需求都能立项,也不是所有需求都能立马进项。这里就需要说到需求决策:立项决策、排期决策。

1. 立项决策

需求是否成立,是否能被纳入需求池,都需要决策;决策的维度和方式有很多,这里简单列举一些:

  • 需求提炼:接收到的或者挖掘出的需求,是方式需求,还是目的需求;如果能提炼出目的需求,那就一定要找到基于目前条件能实现的最优方式需求。
  • 用户优先:需求与目前产品的用户画像是否相符,当然也有那种为了拓展用户类型而专门为其他类型用户设置的需求,来获取这批用户。
  • 产品阶段:一款产品在不同阶段能附加的能力和使命是不一样的,有时候,需求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他可能不适合放到现阶段这个产品里。
  • 对齐战略:这个好理解,公司战略定位圈选了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2. 排期决策

当需求完成立项之后,就需要根据排期来进项,排期决策用于梳理需求池需求优先级;决策依据有很多方法论,比如用kano模型,或者简单粗暴的使用重要 紧急公式,也有按ROI来决策的。

以“工厂”视角来浅谈产品经理的工作推进

三、需求输出

对于“工厂”流水线来说,也可以是先有需求输出,再做需求决策;针对需求输出每位产品都有自己的心得,也都有自己的见解,这里不多说,笔者认为的两个重点是:用户优先&可拓展性。

四、需求推进

在需求进项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证产品能够按时保质上线;虽然很多公司有专职PMO来做项目管理推进,但是作为PM——产品的第一责任人,还是很有必要全程参与需求推进。在此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可以保证项目顺利推进。

1. 把控关键节点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于一个项目能够把控其关键节点,基本上就能很好的掌控项目;项目的关键节点的定义需要结合项目而定,以一个普通后端项目举例,关键节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

  1. 需求评审,这个阶段重点确保研发和测试能够完整理解需求。
  2. 接口文档输出,这个阶段在开发进项初期,这算是开发依据对需求的理解输出的接口方案,产品需要自己验收,其次可以让前端(接口使用方)验收,确保协议一致没有遗漏,接口文档确认无误,最终结果会有保证。
  3. 测试用例评审,这个阶段在提测前,是测试基于自己理解把测试case全部列出,供相关方来确认。
  4. 上线验收,只要前面几个关键节点没有问题,基本上验收能够顺利通过。

2. 及时沟通

这个不只是说预见问题及时沟通,大的项目可能需要定期沟通知悉进度;这个好理解不多说。

3. 管控预期

预期有几个方面,包括:进度预期、风险预期、收益预期等,产品预先对项目的进度安排,风险预估,项目收益有一个清楚了解,并且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让项目成员对于各类情况的心理预期一致,减少消极情绪产生,让项目推进更容易。

本期内容就到这了,对于产品“工厂”的流水线粗浅想法,纯属抛砖引玉~

作者:知晓,公众号:未知未晓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内容举报】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