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神火了:究竟是平台的造神之旅还是普通人的逆袭之战?
这一周,互联网界热闹非凡,朋友圈和关注热点充斥着许多重磅新闻和信息。闻神的爆火、董宇辉与东方甄选的风波、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的《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这些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真实政策方向和股市砸盘热点的猜测。然而,通过本篇文章还是想跟大家聊聊,接地气爆火的闻神。
一、情绪价值=大众消费
最近照片中/朋友圈中的男人是一个多重身份的化身,他以实名上网冲浪而闻名。
清晨,他是驾校教练利安闻;中午,他化身为社会摇闻神;入夜,他则变成了发emo文案和自拍的闻会军。在抖音有三个号,画风各不相同。
朋友圈中的“流行”以及紧随其后的“跟风”,进一步将“闻神”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当朋友圈掀起了一股“老登”热潮,互联网之海瞬间被“闻神”分割成了两个阵营,圈内人们尽情玩梗。
而被流行所迷惑的圈外人们则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这个中年男人到底是谁?他又拥有怎样的魔力?
流量汇聚,算法推动,专门跳社会摇的“闻神”在短短5天内粉丝增长了400万。他三个账号的粉丝数已超过700万,12月19日,许多网友在闻神的视频评论区热烈讨论,纷纷称道。据他们统计,仅在12月18日的两场直播中,闻神就收到了6233个嘉年华礼物。每个嘉年华礼物税后可获得1400元的收入,因此闻神一天内的收入达到了惊人的840万元。这还不包括其他礼物的价值。
很显然闻神已经火了,但是这真的是普通人的屌丝逆袭嘛,普通人真的可以胜利吗?
二、抖音上真的有普通人嘛
自从“小啊giao””佛山电瀚”“于文亮”,走红以来,抖音上关于普通人的故事开始流行起来。在这些众口一词的话语中,于文亮代表着普通人的胜利,而闻会军的接力似乎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
这种说法并非毫无依据。与过去几年在抖音上爆红的“顶流”不同,于文亮和闻会军既不是早已有一定名气的明星,也不是MCN机构精心培养的网红,他们有着普通人般的外貌、普通人般的视频风格乃至普通人般的账号运营方式。他们真的非常普通。
“普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用户追捧于文亮的原因。有人使用于文亮的常用背景音乐来发布自己并不完美的照片,有人带着于文亮的标签发布一些看似无聊的日常,并配上文字“是于文亮给了我发这些照片的勇气”。言下之意是,于文亮开了一个“无所畏惧”的好头,他们跟风也不再害怕了。
闻神再次成功让这种普通人叙事更加牢固了一些。至少从外表上看,闻神也很普通,发布的内容并不有趣。然而接连不断,人们似乎真的相信抖音的无形算法正在有意地打造“普通人网红”。普通人终于迎来了在抖音上的春天。
在抖音上爆红的普通人
不过,事实果真如此吗?
或许,一个更加可信的答案是,对于抖音来说,普通人的成功,不过是其既有算法逻辑的再次延续。
即都给时下的UGC创新成本高昂的抖音提供了一些“新”内容,因此能够脱离既有赛道或垂类的无尽内卷与头部腰部生态的博弈,而开辟出一条新路,并独享流量,例如一些以普通人的乡村/城市生活开发的创新吃播赛道,一定程度上了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当然在“共同富裕”的大环境下抖音也给予了一定的公域流量倾斜.
东北雨姐,辣椒哥,八零彪子,吃货小子等博主
仅以“闻神”而言,看起来,他跳社会摇,发emo文案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作为主体,他确实不太寻常,00后跳社会摇,科目三没什么稀奇,但四五十岁的“中登”每天做着这种事,就足以让人大开眼界,并因此收获众人的目光。
从这里开始,新的叙事开始不断加码,网友们将闻神的行为不断解读。先是制造其早中晚三个账号的热梗,接着制造便于跟风的朋友圈“流行”,再然后,闻神摇身一变,成了“00后想象中自己变老的样子”。由此,作为闻神的闻会军彻底火了。
当用户们看习惯了头部网红和MCN精心制造出来的美丽幻象时,闻神提供的“真实图景”自有万钧之力,也就自然得到了用户的追捧,算法的宠幸。
但于文亮,闻神,佛山电瀚的爆火,并不意味着普通人就此在抖音翻身。打个比方,这相当于用户吃惯了龙虾鲍鱼后偶尔尝到的一碟开胃小菜,固然让人神清气爽。
但开胃小菜也有吃腻的时候,接下来,内容消费者们仍需要新的“饕餮盛宴”,来满足永远无法完全满足的对“新鲜内容”的需求。否则只能通过现有的粉丝存量进行直播带货,看似数据很猛,实则虚假繁荣根本卖不动。
单单是“普通人”,显然做不到这一点。所谓“普通人”的胜利,只是某个特定时期的切片,出现在昙花盛开的4个小时。
三、情绪价值是最终的答案
不论是于文亮还是闻神亦或是大多火了的“普通人博主”是却共同揭示了另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即能够满足用户情绪价值的,就能够得到流量的馈赠,成为符号,同时也成为宠儿。
以“闻神”为例,所谓“普通人”当然仅仅只是用户追捧他的由头。与其说粉丝们追捧“闻神”,毋宁说借着对闻神的追捧来告慰作为普通人的自己。当拥有几百万粉丝的网红天天在抖音发着乱七八糟、普普通通的日常。
作为普通人的自己,在抖音发一些“并不美好的生活”,自然也就不值一提了,所以说如何吸引用户眼球,及是要创造出让人认为高上的人设去发布自身的不美好,创造出让人觉得可怜的人设去发布自身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因此造成的强烈反差和博弈感,来让大众进行情绪价值的消费。
这种追捧与年初《中国奇谭》中小猪妖的“浪浪山”叙事如出一辙。如今,内容消费者对于完美的精英形象已经有些索然无味,相反,那些不完美却更贴近普通用户精神内核的形象反而备受瞩目。
至于社会摇闻神,也不例外。当用户争相将他的照片发在朋友圈时,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态度的表达呢?对所谓“00后”老了后的样子进行戏谑,同时也暗含着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自豪:因为我们更年轻、更活泼、更有趣,所以即使我们变老了,也会在互联网活跃并成为舆论的中心。
在闻神的直播环节中,这种“借花献佛”的意义更加浓厚。尽管礼物不断刷屏,但似乎没有人真正在意闻神本人说了什么。人们只是在评论区互相关注和点赞视频,礼物刷屏的特效和毫不在意的评论一样。
四、信息茧房中人们心里的电子世界
抖音/自媒体的本质其实是一个放大器,当你上传一个作品时平台通过流量曝光和推送,使得你的作品被100个,1,000个,10,000个人看到从而完成传播造成规模的影响,但是当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发了一个普普通通的视频上去,也就是放大了你的普普通通,注定是成功不了的,因为从商业逻辑上来说,平台与创作者是一个共赢利用的过程,一定要互相有价值的互补才可以。在这其中想要完成传播除了,反差与猎奇,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匹配的消费人群。
1. 电子女友
满足不同用户不同需求的精神IP早已悄然诞生,且都有不少拥趸。目前相对受关注的,有“电子女友”及“电子宠物“。
所谓“电子女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这一互动游戏的短视频版。而在这个领域中,最炙手可热的达人非“阿七”莫属,她的粉丝数量已经突破了千万大关!她的视频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用镜头记录下自己一天的点点滴滴,并亲切地称呼粉丝们为“宝宝”。
时不时还会来几句浪漫情话,直击粉丝内心。虽然并没有实质性的相处和恋爱体验,但在情感价值上,电子女友和直男追捧的对象都像是给受众提供了一套电子按摩,让目标用户感到舒心满足,甘之如饴。完成情绪价值的交付,当然产生的所有利益都由对应的粉丝买单。
2. 电子萌宠
现在云养猫打赏礼物的不在少数,创作者把自己的萌宠猫咪,狗狗的趣味视频上传到抖音上,通过分享自己宠物的一天来进行流量的变现与带货。
这种非常可爱的视频,让不少在一线城市漂泊的少男少女,心生怜悯。
如同缺少异性关爱的直男们选择了“阿七”一样,更多缺少陪伴的“少男少女”选择了“萌宠的日常”。对于这批粉丝来说,他们的人生中从来没有过养宠的经历。此刻,他们希望借由第一视角进入别人的宠物,成为“电子居民”。
3. 电子宠物
杜克大学人类学教授安妮·艾利森(Anne Allison)在《千禧一代的怪物:日本玩具和全球想象力》一书中写道,电子宠物“如果不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虚拟宠物,也是这种半机械幻想被普及并作为大众文化(重新)生产的形式”。这甚至引发了一个被热烈讨论的社会现象——“电子宠物效应”(Tamagotchi effect),指对自己的机器人过度依恋。
在电子宠物只有几周的生命周期里,玩家能够体验到爱与失去。1997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德鲁·科恩(Andrew Cohen)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这款玩具创造了一种真正的失落感和哀悼过程,孩子们想要养育和照顾宠物,而这给了他们一种赋权和自我重要性的感觉。
这种情绪的力量正在蔓延,并逐渐以其广泛的需求扩散至各个领域之中。除了“电子萌宠”和“电子女友”之外,“电子朋友”“电子宠物”等特殊的内容创作方式,在抖音都有不小的粉丝基础。
2023年4月,拓麻歌子推出哈利波特联名电子宠物机(图|tamagotchi.com)
五、信息茧房中我们还会幸福吗?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中,信息属于寡头们的垄断再分发,基本上人人都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只能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人们在电子虚拟世界的精神“殖润”已经越来越深,在实际的生活中或许是不尽如人意的只能在自己的电子精神伊甸园中找到安慰。
长时间在互联网的信息世界停留难免会给人带上一副五彩斑斓的眼镜,当带上这副眼睛回看现实的时候就会造成焦虑,悲观与不幸福。
回想2014年春晚上黄渤的跑步机歌曲《我的要求不算高》
- 80平米的小窝
- 还有个温柔的好老婆
- 孩子能顺利上大学
- 毕业就有好工作
- 每天上下班很畅通
- 没有早晚交通高峰
- 天天去户外做运动
- 看蔚蓝的天空
- ……
回到的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歌词中描述的一切或许才是真正的幸福而非全部来源于互联网上的“电子世界”,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逻辑和角度来回看”闻神“”佛山电瀚”这类普通人IP的成功大家或许就不会有那么浮躁的感觉了,这类普通人的成功是在现实中的产业结构里面创造生产力的过程,通过自媒体平台的放大器传播给了众人,大众完成了消费,从而创造了就业。这是完美了逻辑自洽。
在文章的尾声,我想借用小米CEO雷军的一句名言,送给所有读者: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如果你在生活中不甘于墨守成规,为何不利用自媒体这个强大的工具来放大自己的能量和生活,将其传播给更多的人呢?或许,成功就在不远处等待着你!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