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用户体验研究项目都应该从一个计划开始
用户体验研究有助于影响企业、目标市场、产品和企业未来目标的决策。您如何进行研究将决定产品的成败。这是确保用户采取正确行动、避免混淆以及从功能和产品流程中受益的重要方法。
每个用户体验研究项目都应从一个计划开始。
用户研究计划是项目时间表、目标、主要参与者和目的的简明参考点。除了提醒利益相关者项目的目的外,它并不总是在项目启动后被广泛使用。
通常,您的研究项目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呈现给您:
- 来自宝贵的研究见解
- 来自内部利益相关者
研究计划包括:
- 我们想知道什么?研究问题和背景。背景可以是用户研究中的研究目标受众、竞争对手研究中要研究的公司、时间段等。
- 为什么?对业务有何影响?这项研究将产生什么结果?如果我们不做这项研究,会发生什么?
- 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我们的假设是什么?有哪些先前的研究,我们还需要了解更多什么?团队的假设是什么?
- 我们将如何研究这个问题?采用哪些方法、哪些步骤、研究将持续多长时间、涉及哪些人、如何以及何时传达结果?
为什么你永远不应该在制定用户体验研究计划时妥协:
- 它允许您创建对用户有价值的设计并使其高效使用
- 使用户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而不会犯错误
- 通过使产品易于使用来定义产品的学习曲线
- 它可以帮助您估算开发和发布产品更新的投资回报率 (ROI)
- 它可以帮助识别早期采用者
- 它能让你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并了解客户的重要比较点
研究项目的生命周期
用户研究人员通常针对研究项目采取的步骤如下:
这是一个典型的过程,研究并不总是以如此线性和干净的方式进行。通常,由于时间安排,您必须直接跳到招聘阶段,或者在招聘的同时进行研究。
一、你的研究计划中应包括哪些内容
1. 背景:问题陈述是什么?
此部分总结了您与团队进行的所有对话,这些对话导致了此次研究的启动。这是您可以向任何询问这项研究内容的人提供的简短解释。我们将研究什么,研究的内容是什么,我们希望了解什么,公司正在尝试了解什么。
研究目标有时很难设定,因为人们太兴奋了,他们会直接写下他们的问题。如果你不定义你的目标,不定义你想通过这项研究学到什么和实现什么,你就永远无法确定你是否成功了。定义目标应该与利益相关者(例如产品经理)合作完成。这样的讨论也有助于发现项目中需要用其他方法进一步调查的假设和风险领域。
向利益相关者提出的问题:
- 您之前对此做过研究吗?
- 你想从这项研究中了解到什么?
- 我们有任何数据吗?
- 谁应该参与?(利益相关者、特定用户)
- 你想从这个项目中获得什么?
- 该项目可能会影响哪些业务 KPI?
- 主要的竞争对手有哪几种?
2. 研究的业务目标和目的本研究可能会影响哪些业务 KPI
例如收入、留存率、客户获取率
3. 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是谁
谁会受到本研究的影响?例如:保留团队、获取团队。
4. 研究目标这涉及我们如何研究问题陈述
科学研究使用假设。假设会导致是/否的答案,而这在商业中很少有用。拒绝或接受假设也会让你产生虚假的信心。相反,写下研究问题和目标,它们会让你充满好奇心,并带来有用的数据,支持你的决策过程。
关于你希望通过研究了解什么的问题列表。我个人喜欢将这个列表设置得尽可能广泛,只要问题在目标定义的范围内即可。
我正在研究以下内容:
- 我们需要了解人们目前正在经历的过程(生成性研究)
- 我们需要了解人们对原型的看法以及他们期望如何使用它(生成+可用性测试)
- 我们需要评估某个功能或产品的性能以及人们对它的看法(评估研究)
确定研究中将包括的关键站点区域和用户旅程。我们希望参与者测试哪些任务和功能?
– 填写并提交表格
– 报名
– 提交申请
– 寻找客户支持
– 完成交易
确定哪些竞争对手将被纳入研究。
研究目标构成了生成性研究问题。将每个目标分成 3 至 5 个问题。
5. 方法您使用的研究方法应由您的研究问题决定
有些问题最好通过定量研究方法(如调查或 A/B 测试)来回答,而其他问题则最好通过定性方法(如情境调查、用户访谈和可用性测试)来回答。您还会发现,有些问题最好通过多种方法来回答,即所谓的混合方法研究。
- 生成性研究让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我们的用户是谁(无论是在产品/服务内部还是外部)。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了什么。它让我们能够将用户视为人类,而不仅仅是他们与产品/服务的互动。
- 评估研究是评估产品/服务在用户面前的表现。它不仅涉及功能,还涉及可发现性、效率以及使用产品/服务时产生的情感。许多人认为评估研究 = 可用性测试,但其实远不止于此。
- 混合研究是生成性研究和评估性研究的结合。它帮助我们同时了解用户以及产品/服务的表现。由于它同时涵盖两个领域,因此不会深入理解或评估。
一旦我将目标归入这三个类别之一,我就可以决定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最常见的关联是:
(1)生成性研究
- 1:1深度访谈
- 情境探究
- 心智模型
- 客户旅程访谈
- 有待确定
(2)评估研究
- 可用性测试
- A/B 测试
- 竞争性测试或分析
- 基准测试
- 调查
(3)混合研究
- 1×1深入讨论+可用性测试
- 卡片分类
- 1×1深入讨论+后续调查
6. 确定研究规模(参与者数量和研究时长)
招募研究对象取决于您的研究问题。谁能最好地为您提供所需的答案?虽然您通常可以通过与客户支持、销售和营销团队合作来找到参与者,但某些研究问题可能需要您进一步研究。对于访谈和可用性测试等定性研究方法,您可能会发现在与 5 个人交谈后就能收集到足够有用的数据。对于卡片分类和树测试等定量方法,最好至少有 30 名参与者。
考虑到人口统计学、地理、非用户与用户,您针对此特定项目的参与者是谁。我们是通过代理机构还是内部招募?远程招募还是面对面招募?
根据你的目标、研究问题和方法,你就可以设定要研究的用户资料。这甚至可以是一些人口统计数据或人物描述,但最好是用行为来描述,即“做 x 的用户”。甚至可以是一些硬性指标,比如“每周购物 4 次”。
所有参与者都需要填写同意书,以便告知他们研究目的,并以保护每个人合法权益的方式获得他们的同意。确切的措辞可能需要事先获得利益相关者和您可能为研究访问的任何企业的批准。至少包括:研究涉及的内容、谁在进行研究、您进行研究的原因、日期、支付的任何奖励。
确定研究日期并预订设施(如果亲自前往)
7. 访谈指南如果您已经有了研究问题,为什么还需要脚本
不幸的是,只是简单地询问用户您想要了解什么可能会导致有偏见的信息。
制作一份详细的协助脚本 ,其中包括介绍、说明、材料交换所需的任何提示、切换任务和打开和关闭工具的时间提示、任务场景、您计划询问的问题等等。计划如何在会话之间根据需要编辑脚本。
脚本通常包括以下一些组件:
(1)介绍
- 感谢参与者。
- 介绍一下自己并解释你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
- 设定会议进行方式的期望。
- 获得参与者的书面同意。
- 如果适用的话,向参与者提供研究补偿。
- 仔细阅读所有说明,如果你使用的是出声思考法,请向参与者朗读出声思考说明指示如果你使用出声思考法,请向参与者宣读出声思考说明
(2)包括一些使用 TEDX 方法(讨论、解释、描述、引导我)进行生成性研究的示例问题。
8. 分析技术我如何总结研究
亲和图谱、亲和图、人物角色、录音和视频片段、引言。
9. UX 指标
在可用性测试中要考虑的 UX 指标包括客户满意度、推荐、可用性研究、用户任务。
10. 时间轴
您认为您的用户研究项目需要多长时间?这是一个必要的考虑因素,尤其是当有人期待看到您的研究结果时。
典型项目的时间表可能超过三到六周。它可能只包括生成性研究(总共约四周)或仅包括可用性测试(约三周)。另一个标准时间表是进行生成性研究以了解问题,然后创建基于洞察力的原型以进行可用性测试。
虽然时间表可能会有所不同(通过招聘可用性和公司拥有的工具),但基本准则如下:
- 生成研究方法可能需要 4-6 周
- 评估研究方法(可用性测试)可能需要 2-4 周
- 调查可能需要 1-2 周的时间
- 招募可能需要 1-2 周
- 协调会议可能需要长达 1 周的时间
其中一些方法可能会重叠,但在确定时间表时请记住这些方法。请注意,您可以在完成招聘之前开始研究,以缩短时间表!
11. 预算
计划此部分中需要考虑的另一个因素是您需要涵盖的其他后勤事项。您的研究有预算吗?您会给参与者奖励吗?您是否需要预留空间进行研究?您是否需要支付额外的软件费用?
二、下一步
这是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为它概述了完成研究后会发生什么。在完成这项研究之后,你还想完成另一项研究吗?完成研究后,人们将如何访问你的研究?
考虑如何向利益相关者和团队展示您的研究成果。在会议期间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并引用参与者的言论和视频,可以帮助利益相关者了解您的研究的影响。保存您的见解,以便在一切结束后任何人都可以轻松访问和理解,确保您的研究给您的团队留下持久的印象。
快照是团队快速直观地了解研究会议中得出的重要信息的一种方式。我的快照包括:
- 哪些参与者遇到了此问题(例如:P1、P4、P5、P7)
- 见解/问题
- 行动/建议
- 引言
- 1-2 个与视频相关的视频片段,突出问题
- 如果是可用性测试,则需要对屏幕和发生的事情进行注释
关于计划,需要了解的一件重要事情是:它们的行为往往不会完全按照我们在使用过程中所期望的方式进行。
谢谢阅读!
翻译:蒋昌盛
原作者:Lidia Sambito
原文链接:https://medium.com/user-experience-design-1/every-ux-research-project-should-start-with-a-plan-edc808305207
作者:蒋昌盛3年+用户研究从业者,懂调研市场研究公司创始人。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