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讲解B端产品工作的价值量化和实际应用

一、引言

又到了年中汇报的时候,最近在跟一个后台产品聊天的时候,他很郁闷,总觉得上半年做了很多项目和需求,但是在写汇报的时候平平无奇,写结果吧总感觉没多少值得汇报的价值,写过程吧又有点太啰嗦,所以想问问我是怎么处理和汇报的。

我想了想我以前面对汇报前那抓耳挠腮的样子,一下子就释然了,记得之前好像也是比较困惑这点的,后来摸索了一套自己的方法,从表象到深层递进讲解,分享给大家做个参考,不至于没有头绪。

二、B端中后台产品经理工作的特点和挑战

要肯定的是,在B端中后台产品的工作中,确实有着很多挑战,需求多变、技术复杂、跨部门协作等等,而且在需求上线后很少有后续带来的数据反馈,总感觉工作难以量化,也使得产品经理的工作价值难以被准确衡量。

甚至可以说B端和C端完全是两套指标体系,想找参照都很难。

C端产品的指标一般就是增长、活跃度啊比较简洁。但B端产品就复杂了,需要从时间、人力、效率、创新、利益等等多个维度来考虑,究其原因呢,

第一个就是高层关注的重点不一样。

C端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 ,所以更关注用户体验、销量、转化率等指标。

而B端产品是面向企业客户或者内部系统 ,更多关注能不能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第二个就是评估的难度不一般。

C端产品的价值比较直观,看销量数据就知道效果怎么样,绩效很容易看到。但B端产品牵扯的因素比较多,需求也比较复杂,产品经理得有很强的数据分析和逻辑推导能力。

要评估它的价值就相对困难一些,他的价值往往体现在优化了企业内部的流程和操作,这种作用就不太好直接量化了。

所以作为B端某个平台的产品经理,也很难从业务数据上将阅读理解变成计算题,这就导致产品经理常常没有功劳只有苦劳,不出错是应该的出了错是要被惩罚的。

综上,为了让自己的工作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如何从更细的角度去衡量自己的工作和成绩。

三、适合B端产品经理的绩效指标和评估方法

现在公司人事架构变动最常见的一个词语叫做“降本增效”(俗称裁员),很多产品对于自己的价值只说到这一步就停下了,但具体降了什么“本”,增了什么“效”却很少人去深入思考。

所以我的常规做法是可以从“成本”和“效益”(没错,不是效率,是效益)2个维度着手,通过金字塔结构往下拆解:

比如常见的成本有

  • 运营成本 :通过优化产品的设计,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功能和流程,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比如定向人群分析系统减少了信息流投放的成本。
  • 人力成本 :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和工作流程优化,减少人工的接入,从而降低人力成本。比如,预警系统取代人工频繁查询线上数据和通知,可以释放原来的运营人员去进行业务数据的追踪和优化。
  • 时间成本 :减少完成某些任务所需的时间,间接降低时间成本。比如加入新流程后,平均订单处理时间由5分钟缩短至2分钟。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被忽视的成本:

  • 错误成本 :通过改进产品设计减少错误操作,降低因为错误操作导致的成本增加或者效益受损。
  • 技术成本 :规划前瞻性的产品方案,避免过度投资或技术落后,降低维护和扩充的成本。
  • 学习成本 :简化界面和操作流程,降低使用者的学习成本,方便快速上手,这其实在入离职交接上能节省很大一部分成本。

常见的效益有

  • 工作效率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操作效率,能够更快响应企业和客户需求,这种一般是需要系统有明显的新功能和重构变化才可以看出的。
  • 满意度 :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用户满意度,在B端C化的当下,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的用户,都想要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 决策效益 :通过搭建的数据分析模块,帮助企业做出更精准的市场和运营决策,这部分是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的,需要及时跟进评估。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隐形的效益:

  • 业务扩展性:设计的系统能够支持业务快速扩展,适应市场变化,足够标准化和灵活。这点一般比较考验个人能力和行业经验,而且需要自己去总结,高层一般是看不到的。
  • 风险控制:通过系统化管理和监控,降低业务风险,保障业务运营的稳定性。这点是比较重要的,常规的就是通过风险预警和调整,做到闭环。记得我刚入职某司的时候,发现他们系统的用户信息都没加密脱敏,就这么光明正大的用接口传输和明文导出,第一时间进行整改。一个多月后,内网就被黑客攻击了。
  • 创新能力 :这个在我看来,其实这个对于一些需要融资或者上市公司,用于炒概念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系统能够利用上最新的技术和热点,实现企业能力和形象上的提升。至今还记得以前通宵写的项目方案被评估300w的成就感。

当然,最好的衡量指标还是列出的那几个“常见指标”,一个是他们与业务直接相关,更贴近资本的喜好;第二个是指标的定义更清楚,任何岗位都能够听懂,数据采集和分析也比较容易。

四、量化B端产品工作带来的价值

那么回过头来泼盆冷水,衡量工作的价值并不是说要我们去死命的钻牛角尖,说做了这个一定带来多大多大的效益,说的太过就是吹牛了,更多的其实是为了自己在企业内部有更好的发展和机会。

往小了说,能帮你做出更好的产品决策。

因为有了清晰的数据指标作为依据,你就能更准确地评估产品当前的表现找出问题。这样一来,未来你的产品优化方案也会更有针对性,更容易奏效。

其实也能帮助你跟其他部门的协作。比如,当你能给生产、运营、财务展现工作价值时,他们就更容易理解你的想法,如果你们的绩效指标差不多,甚至还会主动配合你的工作,这绝对可以大大提升跨部门协作的效率。

往大了说,这对你的晋升发展很有帮助。

不管是在现在的公司,还是换个新的公司,能够展现数据分析和价值量化的能力,都能让你拥有更多发展机会。毕竟 ,这不是人人都能有的本事。

所以当你在会议上拿出数据,而不是凭空说你拖了多少地洗了多少件衣服,别人就更容易相信你说的话。你就不再是个光说不练的空谈家,而是个实实在在能拿出成果的人。这样一来你在团队里的地位和话语权自然就提高了,可以让你在团队里更有权威。

Ps. 其实开发们也都在绞尽脑汁想他们工作的价值,你能写出来给他们参考,他们绝对爱死你,未来合作也会更加愉快。

掌握量化B端产品价值的本事,我们才能真正让产品价值变得可见。

不仅更好地推动产品完善,也能为自己在团队中赢得更多话语权,甚至升职跳槽加薪。

五、B端产品经理绩效考核和价值衡量的实际案例

说了很多理论上的内容,那么在实际项目中要怎么衡量自己的产出和价值的呢?由于目前还是在职状态,所以部分工作我只能脱敏后讲述,大家看懂方法就行。

张三在一家自研电商公司,主要负责运营后台。主要面向企业内部各部门成员,帮助他们提升日常的管理效率和协同效率。

在之前的版本中,同事反馈平台使用起来还是比较复杂繁琐。张三作为产品经理 ,提出要通过优化产品功能和流程 ,来帮助同事简化办公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张三着手优化了日常办公的核心流程。比如原来员工需要登录系统、查找相关资料、手动填写表单,现在通过信息自动识别和一键操作,将整个流程压缩到3分钟内完成。

同时,张三还利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 ,实现了一些固定模式的工作自动完成 ,如收入成本计算、报表生成等 ,取代了人工操作。

除了优化线上流程,张三还关注了线下执行环节的效率提升。比如在仓储场景中 ,引入RFID技术代替条码扫描 ,大幅缩短了商品登记的时间。在配送环节 ,使用智能路径规划 ,减少了配送员寻找路径的时间损耗。

通过这些优化措施 ,张三最终帮助客户在日常办公中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以某中型普通企业为例 ,原本一名员工每天处理相关工作需要2小时 ,现在只需要45分钟 ,平均每人每天节省1小时15分钟。按照该企业50名员工计算 ,每天共节省62.5个工时。

除了时间成本 ,张三的产品优化方案也帮助企业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人力成本降低。原本需要2名员工执行的某些工作 ,现在只需要1名员工加上系统功能就可以完成 ,相当于节省了1名员工的工资成本。

除此之外,产品优化后还提升了整体的业务执行效率。比如原本每天能完成100个订单 ,现在通过路径优化、信息自动化等手段 ,每天能完成150个订单 ,效率提升了50%。

在质量方面,产品功能的规范化也带来了一定的提升。比如商品分类的准确率由原来的85%提升到了95%。

总的来说 ,张三作为B端产品经理 ,通过对产品功能和流程的持续优化 ,为企业创造了以下价值:

  • 每名员工每天节省1小时15分钟的时间成本。
  • 部分工作岗位实现1名员工替代2名的人力成本节约。
  • 业务执行效率提升50%。
  • 商品分类准确率和客户需求满足率均提升5个百分点。

六、结语

工作久了就能够感受到,B端产品经理在设计出能真正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创新产品的同时,建立完整的价值量化体系,用具体数据来证明产品效果,这对于提升自身在团队中的话语权是非常关键的。

作者:产品破壁人老杨
帮助零基础、转行产品成长,让产品人少走弯路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