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注定是智慧出行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骑行爱好者和产品经理,今天和大家分享下我对共享单车的看法,纯属胡诌八扯。
中国作为曾经的自行车大国,多数国人也许都有难忘的自行车情节:小时候坐在爸爸“二八自行车”大梁上的温暖,后来你偷偷学自行车,不知道摔了几百次,上中学时妈妈送你了一辆“永久”自行车,既是祝贺你上了中学,也证明你到了可以拥有自行车的年纪,你给他起了个响亮的名字“赤兔”,“赤兔”上贴满了铁胆火车侠的贴纸,你们一起上学,一起飙车,车座上也许还坐过你暗恋的女孩,就这样“赤兔”陪伴了你七年,直到你离开父母、离开家乡,要去另外的城市,他也被尘封到院子的角落里。也许你大学校园很大,你在大学又从学长那淘到辆二手自行车,你骑着他去上课,去兼职,去喜欢女生的宿舍楼下等她。当时间一到,你又毕业啦,把这车送给自己的学弟,然后你就在也没有骑过车。
如果想知道单车应该在我们出行中占有什么地位,我们就需要先分析下我们的出行方式(这里指交通需求,不包含徒步、骑行等)以及影响出行方式的因素。
- 常规的出行方式有:步行、骑车、公交车、自驾、地铁、打车、巴士、火车和飞机等;
- 出行方式的选择和以下因素有关:紧急程度、路况情况、天气情况、身体状态、出行距离、出行人数、获取交通工具的难易程度、地域(城市还是农村、北方还是南方、平原还是山地等)以及经济情况和出行习惯等有关。
这里主要分析骑车出行,故简化以上因素,且在单车总是很容易获取的情况下,大概归纳出如下表格(颜色越深,选择骑车的可能性越大,白色是我认为此环境下选择骑车的概率小于20%):
所以从我的角度来看,骑车出行是在天气情况良好,出行距离在4公里以内比较合适的出行方式,也就是主要集中在短距离出行。短距离出行一般耗时相对较短,对出行舒适度要求没那么高,灵活性也比较强,故骑车是现有交通方式的一种很好补充,也会对缓解交通拥堵和治理环境污染带来帮助。绿色出行方式也是主流社会所提倡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城市中骑车出行的人并不多,为啥自行车出行在城市这没有像我们想的这样那?
- 自行车出行本身出行就有限制,天气不好时不能骑,身体状况不好时不能骑,天黑不能骑,拿一些东西时不能骑、甚至对着装也有要求(如女生夏天穿裙子不能骑车);
- 随着经济发展,短距离出行可以选择的方式也很多,比如步行、公交车、自驾、打车、班车等;
- 骑自行车有一定风险,因为城市里大多没有自行车道,有自行车道的也多数被占用(停车、卖东西、行人走等),导致你需要和汽车抢道;
- 最重要的一点是自行车的获取难度比较大,不仅包含找车(取车)的难度还包含停车的难度,如果是自己的自行车,取车难度比较低,但在停车时就会比较为难,找不到停车的地,停了也会怕被偷,如果是共享单车,虽然停车很容易,但找车的难度系数却提升啦。
其中3和4是重点。一些城市之前也做过公共自行车,但大多数都效果不佳,除了政府部门效率相对低下外,还有哪些问题那?
- 成本高,自行车的生产、投放、维护以及废旧自行车的处理,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 因为成本高且报着尝试的心态,所以前期自行车数量和停放区域太少,而且取车和停放区域分布不合理,能使用的用户范围也很局限,且办理的手续较复杂,导致市民们很难将自行车利用起来,无法良性循环;
- 公共自行车投放时,配套的政策法规和宣传没有到位,没有自行车路、自行车路被抢占、公共自行车被毁坏现象严重、公共自行车停车位被占用等问题也导致了骑行体验和运营成本的提高;
- 作为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公共自行车是不盈利的,自己没有造血能力,因此项目后期的投入很容易跟不上;
- 和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出行习惯有关,如果哈尔滨做了公共自行车项目,项目运行的时间段只有5月份至10月份,同样的在昆明,可能整年都可以运行。
和政府项目相比,最近备受资本追捧的摩拜单车和ofo们能活的好么?那就要看看他和政府项目比有什么异同:
- 首先摩拜单车们作为企业,是需要有盈利能力的,所以需要控制成本且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以摩拜单车为例,摩拜单车是经过专门的研发设计而成,如防爆车胎、轴传动等,这样车的主体部分不易损坏,降低了维护成本(不用打气、不用怕掉链子等),同时摩拜单车是无桩借还车模式,这样使用车和还车更便捷,也降低了停车区部分的成本。同时通过每个用户299元的抵押金和每次使用的收入,使摩拜单车有了自己的盈利模式,巨大的现金流也为后续的投入带来了保障;
- 租赁和还车都很简单,只需要一个APP和299元的保障金,就可以租赁一台自行车,到达目的地后,在街边任意白线区域内手动锁车即完成归还;
- 摩拜单车们通过车内的芯片、GPS和SIM卡,即可知道自行车的位置,结合人们的搜索行为,在大数据的帮助下,会形成一张自行车流动以及短距离出行需求的网络图,这些出行规律可以继续指导摩拜单车的投放,使摩拜单车的投放更符合用户的需求,也避免了过度投放等行为带来的资源的浪费;
- 摩拜单车们设计也与以往的公共自行车有所不同,造型更美观,更有时尚感,加上最新的理念,让用户有一种高逼格的感觉,也使其更容易传播和被用户接受;
- 一个城市的经验(或成功或失败),在下一个城市都可被借鉴,他自己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同时也不用背负过大的舆论压力。
这都是摩拜单车们与以往城市公共自行车的不同,但他还是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甚至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 政策法规问题。城市依然没有自行车道,自行车道依然被占用。没有了固定的停车区域,导致了自行车的乱停,共享单车被城管收走的新闻也屡见不鲜。但我觉得政策问题是好解决的,绿色出行是政府鼓励的出行方式,通过和政府的合作,甚至通过用户和市场行为倒逼政府做出调整是可行的,而且共享单车这种公共出行领域,必然是需要政府的参与和支持的,我认为政府会出手,一起去解决这个问题;
- 公共自行车被损坏的命运,在共享单车上一样被复制,同时因为他没有固定停车区域,可能更容易被损坏,虽然厂商们尽量将其做的坚固耐用,但确实治标不治本;
- 复杂的技术和车结构,使车子的生产成本很高,且车子很沉,很难骑,这不仅是降低了用户的体验,同时也缩短了人们可以骑行的距离,变相的降低了自己的市场(比如车子很轻,用户的体力可以骑5公路,现在车子很重,用户只能骑2公里,那以后如果要去5公里的地,他就不会骑车);
- 找车很费劲。虽然共享单车的辨识度很高,但单车们还是很难找,找车子就像寻宝一样,特别是在一些相对偏僻的地,按着地图找了很久也没找到车,这会大大降低用户的体验。虽然设计了举报等一些产品策略,但找不到车子的用户不会去埋怨上一个放车子的用户,而是会骂摩拜单车们。所以通过产品策略去提示用户去遵守规则,甚至引导用户会主动去遵守规则,同时对于不遵守规则的用户进行必要的惩罚是上策;
- 虽然有盈利模式,而且可能会盈利,但我觉得作为一家公司来说,通过现有的商业模式肯定支撑不了一家业务模式这么重的公司,这个模式的社会意义大于商业意义。
共享单车本质上是使自行车能够按用户的需求合理的分配和流动,相比于政府的公共自行车,这是出行观念的提升和技术引领的进步,这注定是智慧出行的一部分,但这条路依然前途未卜,最终主导的不会是资本,而是政府。
本文由 @成长的代价 原创发布
关键字:产品经理, 自行车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