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IoT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一、IoT的过去
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人类为什么没有发展出攻击性的器官?
想必我们有很多人小时候幻想过拥有雄鹰的翅膀到处飞来飞去,抑或是拥有老虎的牙齿去追寻猎物,又或者像蜘蛛侠一样吐丝成网,飞檐走壁,但现实很残酷,人类拥有的好像是一个特别“脆弱”的躯体,它好像看起来没什么用。
那么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是什么让“脆弱”的躯体拥有了堪比神明的力量呢?
当非洲大草原上的第一批智人被迫从树上下来觅食开始,我们就学会了用工具维持自己的生存,从那时候起,借助工具和自然的力量为人类所用,成为我们进化的加速器。我们的长矛好像比老虎的牙齿更锋利,我们骑着马好像比狮子跑得更快,耐力更强,我们弓箭的速度一点也不亚于雄鹰的俯冲。
我们的躯体依旧是“脆弱”的,但是借助工具,人类已经坐在食物链顶端几万年了,并发展出灿烂的现代文明。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我们与物的连接更为紧密,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更好地使用工具为人类服务,想象一下作为上帝宠儿的未来人类的某一天:起床后智能家居开始工作,窗帘自动拉开,温度自动调控,早餐已经为你做好,而要去上班的自动驾驶汽车,已停在楼下等候……
未来人类社会的拓展边界有多大,除了取决于人类的想象力,还取决于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究竟有多紧密。
IoT即Internet of things,万物互联,物联网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但受限于当时的硬件、网络以及传感设备,此时的IoT尚处于概念阶段。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为我们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这些设备包括且不限于日常生活家电、工业设备等。
本质上,物联网的核心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物联网就是对物与物之间的连接、人与物之间的连接提供解决方式的,通过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完成业务闭环。
举例来讲,智能扫地机器人,通过机器人的传感器(红外线侦测系统)感知周围环境,完成移动和扫除工作;同时,通过近场通信连接其他设备,比如可通过WIFI链接智能手机,通过智能手机控制扫地机器人,至此完成了与人的连接工作。同时,也可以通过云计算,处理物联网感知层获取大量数据信息,从而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二、IoT的现在
1. 适用行业
物联网的应用涉及工业、农业、环境、交通、物流、安保等基础设施领域,也在家居、医疗健康、教育、金融与服务业、旅游业等领域全面开花。通过物联网技术,提高了相关领域的智能化发展,最重要的是提高了人员设备的工作效率。
目前物联网技术应用比较普及的几个行业是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智能工厂,智能家居是 IoT 行业里面离用户最近的细分市场,以下是几个比较典型的应用场景。
2. 典型场景
1)全屋智能
智能家居是离普通用户比较近的一种场景了,也是现在IoT行业发展最为蓬勃的行业之一,包括海尔、小米、华为等一众厂商都有所布局。
图源网络
2)共享领域
在共享单车大爆发的2016年,IoT技术在共享领域全面铺开。
很有意思的是,共享单车解锁方式的发展,恰好也浓缩了IoT技术的发展。
刚开始的共享单车,是通过手机软件扫码获取密码,然后再手动拨动拨盘进行开锁,关上锁后,还需要把密码打乱。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通过GPS定位单车,扫码后通过GPRS发送解锁指令,单车内部的传感器接收到指令后开启机械锁,在弱网环境下,也可以通过蓝牙模块进行辅助解锁,NB-IoT技术的应用使其体验更加完善,其特点是低功耗、广覆盖、低延时、低成本。通过多重辅助技术手段,我们现在在街头扫码开启单车的用户体验得到了一个质的提升。
3)智能音响
智能音响领域是一个神仙打架的领域,最早的Amazon Echo,再到苹果的HomePod,谷歌的Google Home,国内阿里的天猫精灵、百度的小度音响、小米的小爱音响等等。
为何这些软件属性比较强的巨头都进军这个行业呢?因为这涉及到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语音交互,再加上各个巨头本身对于智能语音分析有着深入的研究,包括苹果的siri、Amazon Echo背后的Alexa,以及小米的小爱同学,都是属于智能语音技术比较成熟的产品。而这些产品的落地,需要一个硬件载体,这个载体就是智能音响。
随着IoT技术的发展,智能音响从刚开始的简单功能进化成个人助理(Personal Assistant),比如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居,就可以通过智能音响来控制智能家居的行为。
4)自动驾驶
当我们在畅想未来的时候,我们一般会将目光聚焦于衣食住行,而在城市越来越大,对出行效率的需求的越来越高的当下,自动驾驶正是一个火热的赛道。
我们很早就知道谷歌、百度等软件厂商已经在测试自动驾驶技术了,特斯拉的出现像一条鲶鱼,彻底带动了软件厂商的智能驾驶落地化和传统汽车厂商的转型。一方面,随着节能减排的人类大愿景的落实,新能源汽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这些汽车厂商也或多或少涉足了自动驾驶的领域。
自动驾驶之所以未全面铺开,是因为其对于安全的要求极其苛刻,近些年发生过很多特斯拉车主手脱离方向盘使用Autopilot而发生的事故,为了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汽车身上的传感器也在不断的进化中。
没有传感器,就不存在自动驾驶汽车,现在主流的自动驾驶汽车采用的传感器多为摄像头、雷达和激光雷达。通过这些传感器,获取车辆行驶信息,大量的数据不断积累保存在云端,通过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手段不断改进训练模型,从而完善自动驾驶的体验。
三、IoT的未来
随着5G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更上一个台阶,5G技术的三大应用场景中mMTC(大规模机器通信),就是针对大规模物联网业务的应用。
5G在广覆盖、低延时和安全性能上有明显优势,这意味着5G可以作为物联网的高速公路,连接大量的物联网传感器应用,提高传输效率,覆盖更多设备,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可以想象的是,在未来,物与物的连接将会更加地广泛和紧密,而人与物的连接将会更加地多元。
- 在感知层上,随着技术的发展,将会有更多更灵敏的传感器出现;
- 网络层上,像5G这样的传输技术将会更加地成熟;
- 应用层上,用户将有更多元的设备,将不再局限于屏幕。
1. IoT与我们——设计师
作为一个设计师,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以单一设备为主体的设计,在以往的交互设计中,我们的业务目标是围绕着人来设计的,我们的设计对象是单一的屏幕,无论是PC时代的客户端和web设计,还是移动时代的APP设计,我们的交互空间都仅限于可显示区域内的互动设计。
随着物联网的普及,物联网智能设备的逐渐增多,体验设计的延展性也愈发加强,我们开始设计物与物之间的交互方式,开始设计人与物之间的互动方式,可见交互的痕迹越来越少,而不可见交互的痕迹越来越多。
举例来讲,我们如何定义物与物之间的的连接。
比如智能手机和电脑的连接,苹果是通过iCloud统一管理云端通信,通过AirDrop来传输数据,随着M1芯片的发布,iOS应用也可以在ARM架构的Mac上打开。
又比如华为手机的碰一碰功能,通过手机和电脑的触碰(NFC),可以建立近场通信,连接设备并传输数据。
2. IoT时代的体验设计
在IoT产品相关的设计中,体验设计师的关注点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软件产品层面,我们应该了解每个设备的特性以及功能,它是如何工作的、如何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的、产生的数据又是如何传输的、数据是怎样被处理的、处理后的数据又是怎样服务于我们的业务目标的。
物联网技术对普通用户就像是一个『黑箱』,只知其输入输出,不知其工作原理,对于用户来讲,很多交互是不可见的,比如多设备的联动、数据的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用户只需要知道结果就可以。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的业务目标始终是围绕着『人』来展开的,良好的用户体验也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
3. 体验设计策略的转变
在过去的体验设计中,从单一的交互界面设计,再到全链路的服务设计,我们注重业务流程的完整闭环,从而打造良好的商业产品,我们关注使用者的体验,也关注体验设计相关的商业价值。
而在物联网相关的设计中,我们除了关注以上的业务诉求以外,还需要关注软硬件交互的业务流程。应用层除了针对消费者的产品以外,还有着大量管理设备特性的软件产品,其最重要的诉求就是硬件产品关键节点的可视化以及可操作化,满足从设备管理、设备检验再到设备维修的全流程线上管理需求。
4. 内外兼修
从事这个行业,我们需『内外兼修』,既要学习相关的硬件知识,也要熟悉设备运用的业务场景。
在设计软硬件一体产品的时候,我们想要“物尽其用”发挥设备最好的能力,就得学习了解相关的硬件知识,我们所熟知的二维码识别技术,就可以打造一套线上线下交互的产品,利用手机的红外感应器,我们可以设计出一款智能遥控器产品,这有赖于我们对硬件建立的基本认知。
由于很多设备是依赖于一定的环境,因此,没有实际考察过业务场景是不足以设计出优秀的物联网软件产品的。如果你的设计目标是为智能工厂设计一套管理系统,那你就得去实际工厂考察并熟悉具体的运作方式和关键节点,你得了解用户的使用痛点是什么,怎样才能提高效率。
当你设身处地地站在用户角度上去思考的时候,意味着离最佳的设计解决方案已经不远了。
参考资料:
IoT技术解
http://www.elecfans.com/application/Communication/636093.html
智能家居(Iot)交互设计方法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845446
IoT时代的设计
http://www.woshipm.com/pd/721146.html
解读NB-Iot智能锁:为何ofo和摩拜都要做NB-Iot智能锁?
http://www.woshipm.com/it/740632.html
内容、软件、产品,IoT厂商成功三因素
http://www.woshipm.com/pd/2046073.html
未来物联网交互会有哪些创新
https://www.uisdc.com/internet-of-things-innovation#
作者:瓦尔登;公众号:星野随记(ID:Free_mediocre)
本文作者 @瓦尔登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