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产品设计?张小龙的「自然」理论给足你启发

来源: 小山 (ID:xiaosanshan)

作者:小山

原标题:关于张小龙提到的「自然」的思考

我常在互联网上寻找过去大佬们留下的文字。上个月,我在知乎上晃悠,无意翻到四年前张小龙关于用户体验的回答。这里做个思考分享,仅个人想法,有可能是错的。

在知乎还没有现在这么庞大的群体时,还是个非常好的平台,你会在上面找到和菜头、张小龙他们的回答。我混知乎较晚,之所以混,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导流,为此还回答过各种问题。后来犯懒,加之平台戾气变重,已有许久没回答问题,邀请我开通的个人专栏也处于长久不更新状态。

现在它变坏了,还好,这不妨碍我没事去上面转悠,付费参加一些感兴趣的live。现在,我多把它当做一种学习,找资料的平台,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作用。

上个月,一次偶然机会,我顺藤摸瓜,找到张小龙的ID,在翻看记录时,发现他在互联网上写字最多的回答。看完后很激动,忍不住在朋友圈里这样评价他的回答: 带着睿智、人文的个人思考,这是绝大多数答题者不具备的能力。

细读张小龙的回答,我发现他并不是用类似于排列组合、拼凑似的逻辑推理回答问题。他在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意见和见解。

在这个问题里,提问者问的是用户体验。张小龙提出一个观点:自然。什么是自然,他的解释是, 人最原始,本能的反应。 他在答题中拿苹果举例,说苹果开机滑动,就是最自然的方式。我们去观察小孩子使用苹果,会发现他们跟着那根光条滑动。想想孩子能使用的产品,是不是最自然的方式?

答题时,他自然会谈及微信,他对摇一摇这个功能解释是, 人出生,最自然的反应就是握紧和摇摆 (这个点帮助我在工作中得到思考,以后我会写),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产品最好, 能把人最原始的观感挖掘出来的产品,就是好产品 。

想想人从出生时会做些什么,哭、叫、笑、吮奶……你的产品是否好用,或者说你要在微信上设计产品,请先尝试着理解张小龙对「自然」的解释。

我们在观察孩子的过程中,会得到许多灵感与启发。

说到这个话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微信不允许诱导分享?现在许多商家在做营销时,对诱导分享的概念非常模糊。

我们常听微信团队发表声明: 不能对用户产生干扰,不能强迫用户去做事。 许多人不理解,那好,可以换个思路,从张小龙对「自然」二字去理解。你会发现, 诱导分享不是自然发生的现象,而是有人提醒另外一个人去做事。违背微信理念。

张小龙的回答,还给我非常大的启发,其中一个启发是,以后在设计产品过程中,会从这个切入点进入,尤其是在微信(小程序)上做产品。另一个启发让我明白 站在用户角度看问题 的深层含义。

以前我总觉得用户的角度会是不要让他们思考,他们一看就懂。现在我倒觉得, 除了让他们不思考、看懂外,还要想办法唤醒内心的记忆 ,每个人内心深处,或多或少有些许内在需要挖掘的感觉。

如同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讲所言,他永远不知道自己年轻时所做的一切会派上什么用场,但在设计苹果手机时,年轻时的经历,成为他设计苹果的原点。内心的充盈,给了他巨大的感觉,引导着乔布斯一步步前进。

有趣的是,张小龙在这篇回答的结尾处,留下一道思考题,问的是简单和自然的关系。这里的简单是,产品设计的简单。

如果让我来回答,我的答案是: 简单即自然 。

我们可以试着想想,人最原始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有句古话叫:赤条条来,赤裸裸走。也就是说,人一辈子,在追求极尽繁华过后,会回到婴儿般的状态。

为什么我们会喜欢极简风,尤其是简单到无法挑剔的地步,那是因为产品经理、设计师在挖掘人内心透明、赤裸、原始、本质的想法。

当然,一般的产品经理和设计师只会告诉你,简单意味着醒目、好看、美。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孩子是最简单的生物。这也可能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只理解皮面,没有深度思考的原因。

启思录:

我知道,又有人要问链接在哪儿了?我只能告诉你:知乎上去找。

公众号:小山

ID:xiaosanshan

关键字:产品设计, 张小龙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