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费53元,我做了款什么小产品?

对员工让利,通过服务好员工,倒逼他们服务好客户;”“对客户让利,通过服务好客户,从而支撑整个商业系统。”毫不夸张的说,这两句话其实就是胖东来用明文诠释出来的商业密码。

如今,企业都在追逐商业效率,何为商业效率?

恐怕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其独特的解释配方,但“投入产出比”永远是一个关键的底层逻辑。

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增量市场靠营销,存量市场靠服务。

对于我们产品经理来说,能否设计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服务,成为了评价产品能力是否优秀的北极星指标。

然而,事非经历不知难。

很多产品同学日常工作更多的是设计某一个功能,可能是成熟产品的某一个具体功能,也可能是某一个市场试错的小产品服务。

客观条件下,对我们产品同学来说,这样从商业层面入手,从零到一去设计完整产品服务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一个比较有信服力的证据就是,根据某调研显示:产品经理编制MRD文档的人数比例仍然十分单薄。

正好,镜同学借这个机会,复盘下前段时间敏捷上线的一个“小产品”,除了分享排位连跪经验之外,也希望能借此次机会,向产品同学传递一个信息:从零到一的产品服务,产品设计之外的工作还有很多。

一、产品背景

自打通过写作和很多小伙伴建立连接以来,越来越多的同学询问镜同学晋升的有效途径和成长方法。我也不止一次的分享过平凡人实现阶层跨越的三个有效途径:经商、联姻和读书

绝大多数人只有一个途径,当然,对于帅气逼人的镜同学来说,后两个都是成长途径,奈何明明可以走偶像派,偏偏阴差阳错走上了实力派。

自然而然,很多小伙伴就谈到了读书,也表达了希望一起共同读书、交流读书心得的需求。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提到这一个需求,镜同学由此就想组织一个训练营,并且把这个训练营当做一个新产品来设计,直至前段时间V1.0版本的匆忙上线。

而后,当我从产品视角重新复盘审视时,我才意识到这次新产品的上线踩坑不少,如果真是创业公司的商业产品,我指定就得牵着阿庄去卖唱了。

二、产品介绍

于是我把这个新产品定位为一个线上共同读书的训练营,采用微信群沟通的方式,将共同读书的同学拉入群聊,共同阅读书籍和交流笔记。

换句话说,你可简单的理解为,新产品=微信读书交流群。

产品定位:热爱读书人的交流平台,让读书通过约束和结伴更有效率。

目标用户:产品经理、热爱读书的小伙伴。

用户来源:

  • 文章推广。
  • 从现有的微信产品交流群引流至共同读书群,如,“产品大峡谷 · 1区 · 混沌初开”、“产品大峡谷 · 2区 · 金融专区”、“产品大峡谷 · 3区 · 山水之蒙”;

产品名称:产品名称:“产品大峡谷 · xx学院 ”。

投入成本:

  1. 资金成本:群管理费用-管理费收入=90元-36元=53元。(共12人加入,每人收取3元管理费,共36元收入)
  2. 精力成本:组建前期频繁解释规则、统计报名人数,每天提醒成员两次打卡、鼓励互动交流,等,大约累计支出=8小时

三、产品教训

1. 敏捷开发要保证基础功能的完备性

作为首期的共读营,可以说是产品的V1.0版本,当时决定要建立共读营的日期是2022年12月14日,为了确保给用户留足两周的读书时间,我必须要在12月15完成产品基础功能设计。

比如说,读书规则、读哪本书、如何共同等一些列信息等,甚至还要完成招募信息的运营推广,完成管理员的招募等等。

倒推下来,围绕产品设计的诸多工作,我必须在1个工作日之内,而且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完成。

显然,我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常识:万物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产品设计尤其如此,一味心急要不得。

应当妥善准备,稳扎稳打,这样产品上线的过程以及上线后应用都会更加地从容。

事实上,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有很多时候都是仓促上线,没有做好产品设计的精细准备,没有从业务推广和产品运营上留足时间。

抛开公司或市场内外部客观条件不谈,单从产品设计本身来说,我们应牢记“敏捷开发”的本质,要清楚MVP的前提也得是基础功能的完备。

完整功能的产品调研和设计属于项目合理的时间消耗,否则,前期的时间资源的节省,带来的可能是后期的加倍偿还。

2. 竞品调研不足

准确的说,这次产品设计应该说是没有进行竞品调研。

尤其是共读的管理规则,没有进行充足的竞品调研,这也是本次产品上线最大的教训。

比如说,为了让督促群成员更好地阅读书籍,我设置了早晚两次打卡,并且不允许缺勤,而且要求输出读书笔记。

这直接带来了两个后果:

  1. 提高了用户的准入门槛,让好几个用户望而却步;
  2. 让产品上线后的用户实际使用时操作繁琐,提高了很大的成本。

而竞品分析对于产品设计的重要性不必多言,这点深刻的教训再次说明一个事实,也不断提醒我:产品设计更要知行合一。

3. 产品氛围需要激励和引导

首期共读营选择的是王志纲老师的《战略》,这本书整体来说我给到4.5星。

就如产品定位所讲,重点是两个服务:监督读书和交流笔记。

监督读书在强制打卡的“变态规则”下,执行的相对到位,大家打卡也比较认真。

但交流读书笔记远远低于我的期望,这背后的原因我后来分析主要有三个:

  1. 产品设计:因为对用户时间限制的不灵活,导致用户使用本产品精力分配失衡,不得不将精力过度的倾斜在打卡和纯粹的读书进度上。
  2. 缺少激励措施:这也是在进行竞品分析后才后知后觉的,应该对读书交流进行激励,比如,分享优质笔记的同学进行金钱鼓励或者荣誉激励,当然,这个教训也做为经验,进而转化成优化的需求,迭代进了二期的读书产品里。
  3. 没有很好的引导:面向个人的产品,尤其是偏向内容或知识服务的产品,很好的社区氛围无比重要,看看得到就明白了,罗胖的跨年演讲可不是个人秀,那是为了得到的知识服务氛围的软广。

而在读书交流上,我本人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输出过多,这也让一部分主动交流的同学逐渐失去了动力;

另一部分,我也没有建立氛围的引导体系,没有进行多元化的示范,自后导致一期的读书交流相对较少,这也是二期需要迭代和进步的地方。

花费53元,我做了款什么小产品?

四、经验总结

1. 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正如上文所说,因为每天两次强制打卡的制度忽略了用户的客观条件(用户平时上班都忙),在参考其他竞品后,重新优化了产品体验,降低用户的操作路径,聚焦在读书本身,提高交流知识的力度上。

所以产品V1.1上线时,我就将每天强制打卡两次的制度,优化为打卡一次,且只为同步进度,如果工作忙当天没读书,没关系,照样打卡接龙,只有接龙打卡了均属于正常打卡。

目的是为了提醒大家养成读书的习惯,也是为了鼓励将时间放在多读书和交流读书知识上。

以此类推,我们在做消费端的产品设计或后续优化时,都应该朝着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方向努力,用户的操作路径越短,获客率越高,产品活力越好。

2. 价值是复购率的基石

虽然一期产品踩坑不少,但是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做产品,尤其是知识产品,价值才是主宰。

由于管理员的辛勤付出,打卡统计、读书笔记统计、读书提醒等用心服务,虽然要求多了一些,但读下来大家也都能感受到用心的产品服务。

我们一期共有13名同学参加,其中有9人都参加了二期的共读,这让我受宠若惊,更意识到用心服务带来的产品价值魅力。

实际上,很多产品同学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运营思维超过了产品思维,总是过度考虑怎么“收割”用户,忽略了产品的长城其实就是用户本身。

只有做好产品服务,才能得到用户。

只要做好产品服务,就会得到更多用户,因为好的产品会说话。

3. 建立用户反馈渠道

产品的迭代需要建立用户反馈渠道,这对后续的产品迭代和改进方向很重要。

共读营一期结班后,我对每个用户进行了私下的交流,询问他们对于本期产品的感受和建议。

也收到了不少的好建议,比如,打卡制度的优化,交流氛围的提升等等。

这些我都在二期进行迭代,尝试做一些改进。

对于产品设计来说,任何时候都不应闭门造车,闷头苦干不是优良传统,要建立用户反馈渠道,这样打法才会更精准。

4. 产品思考

花费53元,上线一个小产品,首批用户13人。

产品本身虽然是很简单的设计,通过这次小的产品上线,也让我认识到产品设计无处不在,产品思维无比重要。

对于我们产品人甚至可以说,万物皆需求,事事可产品。

好在生活从来不缺乏产品之美,我们也一直在探索的路上前行,或快或慢,但始终同频共振、坚定向前。

就像是电影《至暗时刻》里的一句话:

“没有终局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重要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

这大概就是我辈产品人的宿命吧。

#作者#

产品大峡谷,公众号:产品大峡谷。七年B端产品经理,供应链物流与金融领域,擅长需求设计、业务指导、商业观察等。

本文作者@产品大峡谷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