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个失败的产品功能为例,聊聊福格行为模型

之前费了很大劲做了一个产品功能,上线后基本没人用,并且没心思优化,也没有去复盘总结失败的原因。

后来,接触到福格行为模型,豁然开朗。之后通过复盘,总结原因,正在一点点改进产品功能和运营策略。

这篇文章,会带你回顾这个失败的功能,及我对福格行为模型的思考和理解。

一、复盘

首先介绍一下这个功能,这是一个数据分析模块。主要解决的是用户看数据、保留数据费时低效的问题。

功能实现时,由于技术限制,保留数据还需要人工操作,和现状相比并没有节省时间,这就是有违项目初衷了。

因此上线后就没人用,没人用就没有反馈,没有反馈就无法优化迭代,恶性循环。

这背后的理论是什么?我们通过引入福格行为模型来分析。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福格行为模型描述了一个行为想要发生,动机、能力和触发这三个元素必须在同一时刻汇合(发生)。

如果一个行为没有发生,那么三个元素中至少缺失了一个。

我们将模型套入到功能中:

  • 动机:有,用户想直接看到数据情况,而不需要人力手工制作表格。
  • 能力:没有,缺乏足够的时间。
  • 提示:没有,想用数据的时候,还不能首先联想到这个功能;且产品缺少提示相关的功能,无法触达用户。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上线后,无法触发使用行为,因此用户处在左边星星的位置。我们希望星星能够移到曲线的右侧,表示行为能够发生。

二、如何解决

先看能力要素:

  • 优化采集流程,尽量减少需要人工参与的时间。
  • 寻找替代方案,完全不需要人工参与。黑话讲,叫赋能。

再看提示要素:

深入体验产品功能,了解业务工作、反馈、分析的工作流,将数据能在恰当的时间和场景展现在用户眼前(这其实是废话,没有可操作性,但要往这个方向探索)。用互联网黑话讲,叫改变用户心智。

三、对模型的思考

1. 模型的适用场景

因为模型对行为发生的原因做了分解和总结,所以动机、能力和提示可以套用到任何行为的产生原因上。

2. 模型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在产品设计方面,我们可以借助模型让产品上线后的成功率更高。找到动机就是找到对的需求和匹配的目标用户,如果用户不具备某些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产品、运营等方式赋能提供,构建和提供触发提示可以让产品的使用率更高。

劣势:只是告诉了我们第一步,动机具体是什么、能力具体是什么、提示具体是什么需要我们自己寻找。另外,如何去构建也需要自己设计。

3. 动机、能力和提示

1)动机、能力和提示有哪些?

  • 动机:主要有愉悦、悲伤、希望、害怕等,这些属于消费者的动机,而企业的动机主要是提效降本。
  • 能力:主要有时间、金钱、体力、认知能力等。
  • 提示:弹窗,推送,广告,构建场景,改变心智。

我们一定要注意,并不是有了动机和能力用户就一定会使用,我们要想清楚提示这一必备要素该以什么形式什么时机什么场景展示在用户面前。

2)动机、能力和提示三者是否必须存在才能引发行为?

是的,如果行为的发生临界点是一个常量,那个动机和能力与行为的关系就是B=M×A,是否发生行为还需要一个提示。

好的提示能让行为发生的更容易,坏的提示或者没有提示就不会导致行为的发生,因为模型就变成了:

B=M×A×P

3)动机、能力和提示三者有先后关系么?

没有先后关系,一定要同时发生,才能引起行为的产生。

重要性在动机和能力的关系上,动机和能力是互补的,如果动机很强,能力弱一些也能触发行为;如果动机很弱,但能力很强也能触发行为。但不管谁强谁弱,都离不开提示。

4)动机是用户自身必须已经存在的么?能力和提示是产品提供的?

动机一定是用户自身已经存在的,不过用户是否知道自己有这个动机就不一定了。能力和提示可能主要由产品提供,比如说别人的帮助是一个能力,用户看到别人推荐也是一种提示。

5)是否可以量化?

不能量化。

比如说分析点击行为,这个模型能告诉我们有人点击。原因是动机、能力、提示三个要素满足,但具体的数量有多少,我们是无法测量的。

但这个模型给我们指引了一个方向,那就是如果你想提高点击,就要找到更多匹配动机的人,提供给他们更多的能力,展示最合适的提示,最大可能性的保证这个行为的发生。

四、总结

这个模型有价值,但不是开箱即用的。我们还需要增加我们对动机的洞察,增强我们赋能的能力,和创造提示的意识,让M、A和P三者能得到更大范围、更确定的B!

 

作者:万旗,微信公众号:凌云青年旅馆(ID:kacy9087)

本文作者 @万旗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