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产品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平衡
适合阅读对象:用户体验设计师、交互设计师、产品经理
适用产品范围:B端产品、SaaS产品
一、前言
如果只是为一个客户做项目,可以充分地考虑其业务特征,并尊重其在操作上的偏好,最大化地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但是做产品就要考虑其通用性,满足更多的客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和产品的通用性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时就需要我们做好平衡,这对提升B端产品的用户体验非常重要。
二、个性化需求来源
C端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很多,B端也同样存在着很多个性化的内在需求。其主要来自客户化、角色化和用户化三方面的需求。
1. 客户化
由于客户所处行业、发展阶段、自身管理特点、所处地区、文化等不同,导致每个客户的业务都有一套自身的特点,都有一套自己的特色业务流程。所以一款B端产品不做任何变化而适应每个企业是很难的, 很多B端产品在使用前都要经过一个客户化(实施人员配置)的过程。
在企业使用B端产品时,一般很难更改原有业务流程来适应产品。企业中的一点改变,都需要很高的成本投入。尤其像一些关键业务流程、管理流程,改动一点都可能牵沙很多企业内外部用户,造成很高的成本投入,并对业务、对企业造成很大影响。比如采购流程,企业会根据自己的业务规模及特点,采购的物资不同等,而采用不同的采购的流程。所以,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让产品具备更多的可配置性和灵活性来适应企业,提升用户的体验。
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业务流程和审批流程可配置
- 组织和机构可配置、可调整
- 界面显示可配置、可调整
- 产品界商的换肤功能,可根据企业视觉识别系统
2. 角色化
B端产品在同样业务流程中,通常会涉及到不同分角色。这些角色和自己在企业中的岗位、职责有关,企业信息化的特点也会产生一些新的角色。 每个角色因为工作内容、工作特征、工作场景不同,因此产生了个性化的需求。
在实际的业务场最中,系统默认的用户角色和企业业务中的真实角色有一定的差异。比如一般进行业务操作的是普通员工。而产品购买的决策者是企业的老板,他们对产品的使用体验关注度相对较低,更多的是关注对企业的业务价值作购买决策。
用户在开始使用一款产品后,会根据自己的业务特征,构建自己的若干角色,从而产生若于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在设计时,就应该充分预估出这部分个性化的需求, 尊重这种需求的不同,提供灵活定义角色的能力。
角色化的产品,需要具备以下能力:
- 产品功能模块可根据具体角色的需求特征重新组织
- 具体界面信息可根据角色的关注角度来调整顺序及展示方式
3. 用户化
当用户使用产品时,会产生一些来自具体工作层面的需求。比如企业销售人员,角色划分和产品视角是一样的,但可能因为工作细分、客户、负责的项目不同等, 造成每个销售人员关注的数据不同。同时,因为用户个体不同,使用偏好不同,操作习惯不同,又会在具体的交互方式上,使得用户界面在呈现上有个性化的需求。
充分考虑用户层面的个性化需求,才能有效地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水平,产品需要具备的面向用户个性化的能力如下。
- 根据用户作业历史,总结出用户常用数据
- 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记录个人喜欢的交互方式
- 界面显示的个性化设置能力,如看板组件顺序、业务模块是否显示及排序、按钮、字段显示的顺序,文字、 控件显示的大小等
三、如何平衡标准化和个性化
1. 标品+个性化
“标品+个性化”的策略:基本确定产品的形态、功能,以及用户的使用方式,只在实际使用时,结合企业的业务、用户的使用场景以及大部分使用诉求,对产品做小部分的个性化调整。因此需要在设计时先确定以下几点:
- 目标客户的业务场景、业务流程
- 用户的使用场景、主要诉求
- 确定产品的主形态、主流程、主功能
- 需要业务流程及用户界面个性化的需求
2. 几套模式供客户/用户选择
在B端产品设计中,经常会遇到同时存在几种场景却没有最常用的业务场景,没法构建一种标准的产品形态。这时就需要给客户或者用户提供几种模式去选择。 比如,一种方式是只需看到任务的关键信息,就可以做出判断,即时处理也就是摘要模式:而另外一种方式是需要查看每条任务的详细信息,仔细辨别后才能处理,也就是清单模式。
3. 不做标品,只做能力
因为客户业务的多样性,有时还会遇到无法确定标准产品的情况。大型企业这种情况尤为突出,面对此种情况,经常需设计出一些半成品,甚至工具。比如,ERP 产品在使用它之前都需要客户化的过程,即实施配置出符合客户实际情况的组织架构、业务流、审批流, 并根据实际业务的需要,配置各种单据。具体例如:业务流程配置、审批流配置、 单据模板、打印模板设置等客户化过程提供的工具。
以上策略基本能够覆盖B端产品设计时面对的不同情况。在具体设计中,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在一款产品中的不同模块、不同功能上采用不同的策略。通过这几种策略的最终目的是让产品的使用体验更加优秀, 使产品使用价值更高。所以,我们在处理标品与个性化关系时,时刻要思考用户使用的最终效果。
本文作者 @忻芸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