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夹背后,有哪些设计逻辑?

几乎所有C端产品中都会有收藏功能,也是为用户提供对喜欢的内容进行个性化保存、分类和管理的空间。同时也方便用户再次消费某个内容时,减少再次记忆和查找的成本。

比如我喜欢做菜,但是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每次做一道菜我都会打开我的某音收藏夹里找到视频教程,这个老小子的视频教出来的菜味道真不错。

一、收藏夹要解决用户什么问题

两个关键词:管理,分类。

管理,就是我们所说的增删改查。“增”,我们需要在用户浏览信息时给该信息提供收藏功能,这里要注意的是收藏信息的颗粒度,什么信息可以收藏,一段话?一篇文章?一个用户发布的完整内容?还是一张图片?产品对收藏最小单位的定义要明确,因为会影响到对收藏内容的分类。

例如微信可收藏的最小单位很多,有链接(包含文章)、文件、图片/视频、音乐、语音、聊天记录、笔记、位置,而像饿了么只能关注店铺,对任何菜品、用户评论等等都无法进行收藏。b站你可以收藏视频、漫画、商品,但是不能他人的动态。

收藏夹背后的设计逻辑

删没什么好说的,再来说一下改和查。因为他俩会涉及到收藏的流程。我们知道不同产品的收藏流程是不同的,例如马蜂窝、闲鱼等产品,用户收藏内容后只给出收藏成功的toast/提示栏提示,并告知收藏到了哪里;

收藏夹背后的设计逻辑

而腾讯视频、抖音、携程则是当用户进行收藏后除了给出成功提示还会给出收藏列表的入口;

收藏夹背后的设计逻辑

最后,像知乎、豆瓣在点击收藏后直接给出滑出操作框让用户选择收藏夹或创建收藏夹以及是否要转发。

收藏夹背后的设计逻辑

二、3种流程的区别

前两种我认为区别并不大,是否要在提示框里给用户进入收藏列表的入口,更多还是取决于产品是否想让用户离开这个场景,还是让用户继续浏览。

之前我们提到过闭环,但是闭环一般针对任务而言,但是收藏严格来说不算是“任务”,而是用户的一种“行为”,感知起来区别还是很大的,因为任务是有明确目标的,比如给用户安排一个任务,让他对某个商品进行分类收藏,那么用户会根据这个分类收藏的目标去进行操作,任务结束后给用户相关的引导和出口。

但是在用户自然的浏览场景中,对内容的收藏并没有具体目标,所以要不要给用户在点击收藏后引导进入收藏列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其次是知乎、豆瓣,在用户点击收藏后给予是否要创建收藏夹的功能,相比于前两种,对信息内容的管理,更加明显了。

首先为什么他们和前两种不同呢,像知乎用户是有KOL效应的,个人的收藏夹可以公开,他人可以查看他人的收藏夹,有点类似于花瓣的画板,同时对于这类知识、内容类的应用,对于分类的要求和需求更高更多,本身知识的维度就很多,颗粒度很小,所以在用户进行收藏行为时主动提醒用户可以创建收藏夹。

收藏夹背后的设计逻辑

那淘宝是怎么做的,它在用户收藏的时候也给出一个菜单,用户可以选择收入到某个收藏夹,也可以默认不放入,还可以去创建并放入,这就是更个性化了。

收藏夹背后的设计逻辑

但是咱们说前两种没有给在收藏时给创建功能的就不个性化了吗?也不是,个性化也要根据产品定位和用户需求来的,比如马蜂窝的一些机票车票、旅游产品,做一个收藏夹创建,好像没必要,因为可收藏的类型不多,个性化标签也不明显,显然是没必要的。腾讯视频、闲鱼显然也是。那我们再来聊一个细节。

知乎在点击收藏某个回答的时候,页面会唤起收藏模块,让用户选择你要收藏到哪里,但这里的体验不是很好,因为用户想要收藏某个内容必须先选择收藏夹,如果不选择则无法收藏成功?

无论你当前是否创建了收藏夹,都必须选择或点击完成,如果有创建过,那就需要经历:点击收藏图标——点击要收入的收藏夹——点击完成,如果没有创建过那么默认会创建一个收藏夹。

而淘宝则不是,无论你是否创建收藏夹,只要点击收藏图表那就已经收藏成功,在这个前提下,你可以选择是否要收入到某个收藏夹还是新创建一个。

收藏夹背后的设计逻辑

所以知乎、豆瓣的收藏单位大多以回答、帖子为主,这样的内容系统无法帮助生成标签,所以需要用户自己创建分类,在收藏时给予创建功能是合理的,但我认为知乎这样的设计还是不够人性化,但是站在业务角度看,就是想引导用户去创建分类,也是能理解的,虽然在体验和效率上并不是最优。

创建、分类、搜索都是帮助用户再次进入收藏空间时能够更好地查找想要的内容。同时不同产品会有不同的筛选标签,比如微信阅读,收藏其实就是书架,哦,应该说,书架就是收藏。筛选维度分为:更新、进度、购买、分类。所以我们在设计收藏功能的时候,要根据用户的筛选场景和内容来制定合理的筛选维度。

三、收藏和点赞还有加入购物车的区别

收藏的属性就是收纳、管理和分类,但是和点赞、购物车不同,点赞意味着认同,具有社交属性,同时也为了帮助产品记录用户个偏好用作研究,而收藏则是用户想对该内容进行收集。

比如我正在准备一个辩论赛,我抽了一个反方观点,虽然我本身并不喜欢这个观点,但是为了准备辩论的素材和题目我会对这个内容进行收藏,但不会点赞,虽然收藏大部分时候也有对内容的认可,但不完全是。所以收藏更多的是用户个人对信息的单方面管理,点赞则一个即时互动。

收藏和购物车也是一样的,购物车承载的是更多消费、商品营销的表达、算价以及凑单活动,购物车和直接消费强关联,而收藏夹多关注与对商品的存储管理、搜索查找,虽然也有一部分需求重合,但用处、和场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最后,总结一下,设计收藏夹时,我们首先得根据产品定位和用户需求以及内容的维度来选择好收藏夹的颗粒度或最小单位,其次,根据业务或用户需求设定好收藏夹的收藏逻辑和流程,最后,做好用户对收藏内容的查找以及分类筛选的体验。你学废了吗?

作者

应骏,公众号:应谋鬼计(shejishiyj)。

本文作者 @应骏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