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如何通过同理心地图带来灵感与洞察?
01 什么是同理心地图
首先要说明的是,同理心地图不等于用户画像,有的文章将这两者等同,同理心地图和用户画像都是用户研究的不同工具,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完善用户体验,寻求创新点。同理心地图只是一个工具,它可以帮你在研究阶段产生同理心,并综合你的观察结果得出关于用户需求的意料之外的见解。
简单的说,同理心地图将帮助你进入用户的头脑 – 无论他们是潜在客户、目标用户还是产品用户,将他们的想法、感受、所看、所说、所做、所听,绘制成一张大图。
02 为什么选择同理心地图
因为同理心地图能帮助我们快速的发现潜在用户的需求,是对用户假设的落地练习,这样你就可以与用户联系起来,从而理解他们的欲望/需求。当基于真实数据并与用户画像、用户体验地图等其他研究工具结合使用时,它可以:
- 消除偏见,使团队在用户角色理解上保持一致· 在一个可视引用中提取信息。
- 有效地帮助我们产生更多“洞察”,并通过“洞察”得到“洞见”。
- 了解理解用户/客户行为和需求。
- 引导我们走向创新。
03 和其他工具的区别
那说到这里,有的人会提出:用户体验地图、用户旅程图、同理心地图,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在这里简单以这个表做下区分:
好的工具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清理思路,更有助于高效输出、共享。他们是相辅相成并非互相割裂的,而是要紧密联合在一起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用。
04 适用场景
这种抽象思维使得同理心地图可供不同的团队不同场景使用,并已被产品设计师,营销团队,销售团队等采用。几乎任何人都可以从同理心地图练习中受益,因为它不需要具体的人口统计学或心理学数据辅助。你甚至可以一个人进行此练习,但是,以小组或者团队的形式进行,将自己的思考与他人的理解相结合,将会更加收获惊喜。
那么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它主要在什么阶段用?在设计过程的开始阶段,在用户研究之后,在需求和概念之前,同理心地图是最有用的。在项目的早期阶段,它可以帮助指导角色的构建。
05 使用方法
在开展前:
(1)要创建一个同理心地图,请先收集所有定性研究数据,角色和您的团队。
(2)所需的材料是大张纸或白板,彩色粘滞便笺和标记。在4纸或者白板中心绘制你的用户头像,简单就好,不用过度美化,除非你时间很充裕。
(3)小组共同努力,以你们对用户的了解以及通过研究收集的数据来填写信息。每个参与者应该写下与4个象限中对应的内容。或者便签纸写好贴在自己的A4纸地图上(方便下一步总结思考)。
如下图:这部分练习最最好控制在5-10分钟。
(4)成员先各自思考,然后在便签中写下自己的想法,一边将便签帖在合适的位置上一边解释讨论、探索它的痛点和收获的细节。把便签分类、提炼,得到解决问题的方向。最后给5分钟的总结分享。
最后,别忘了总结你们的发现并保存好同理心地图,以便于后期的项目相关成员查看。最好梳理下整个过程以及最后的收获,最后记得进行整理输出可视化文档哦。
举个例子:用户路过一个甜品店,突然被里边的阵阵香气吸引(闻到了什么),然后循着味道寻找,看到了外观温馨、造型独特的店面(看到了什么),“嗯,这家店应该不错”(想到了什么),他这样想着,不自觉的就迈进了门店(做了什么),一进门,他就被店里柔和的灯光、动听的音乐(听到了什么)、种类繁多的甜品吸引力,一种浓浓的幸福感涌上心头(感受到了什么)。
然后从中我们的启发点是不是可以在上下班高峰期打开大门,让店里积聚已久的香味散出去,产生效果使销量大增,这就是利用味觉对人的刺激。
因为我们通过这种用户心理地图推断出制造香气上最重要的,要让用户远远的就闻到味道,其次是店铺的外形,要让人感觉温暖亲切、可信赖……同理心地图解释了用户行为、选择、决定之后的深层动机,让我们可以找到他们的真实需求。
因为有些动机是很难被感知和表达,更难以被洞察到;它让成员可以参与到用户体验的内在部分,这很难从报告中感受到;它也为创新打下很好的基础。这样我们在创建用户体验地图,或者归纳用户问题环节中就不会因为缺乏洞察而捉襟见肘了。
每当我们找不到具体的改进方向,我们都试着用同理心地图找感觉,相信大家用后会有很多收获。总结设计创新的方法介绍完了,但设计师们除了掌握方法,平时还需要时刻保持创新的意识。
同理心地图能帮助我们快速的发现潜在用户的需求,它有助于设计团队讨论围绕所观察到的内容,推断出相应用户群体的信念和情绪。同理心地图解释了用户行为、选择、决定之后的深层动机,让我们可以找到他的真实需求,因为有些动机很难被感知或者用户不便于直接表达,更难被洞察。而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每个不同的场景下与用户换位思考、打开思路、提高洞察力。
参考资料:
[1]Empathy Mapping: A Guide to Getting Inside a User’s Head–Jennifer Leigh Brown[2]破茧成蝶2-以产品为中心的设计革命 –作者:刘津、孙睿
作者:邢红立,视觉设计师,神与魔鬼都在细节里。
@58用户体验设计中心(微信公众号@58UXD),作者@邢红立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