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科技产品策划:月薪1万与3万差别点在哪里?
老板让做税务服务产品,3天时间,让设计一下服务内容,如何从0到1策划?
拿到一个任务,最先做的三件事,是什么?
开会,发言直击要害的,往往先问什么?
为什么做——给谁用——解决什么问题——人家凭什么用
AI合同审查、智能股权设计、智能问答、破产SAAS软件,这些都是法律科技产品,也代表了主流的法律科技发展方向。
科技落地到产品,从基础技术走向应用,媒介则是产品。
如同知识图谱应用,最终落地到实践层面,变为AI合同审查、人力资源风险自动识别系统。
产品策划——原型设计——技术研发——上线运营——后期维护
这是一个线性过程。
策划,恰恰成为了起点;也决定了产品的走向。
在产品策划中,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少掉进几个坑。
一、找到核心目的,连续问5个为什么
花了5天时间,做了低保真原型图,设计出页面,结果到了会上,出现了另一种情况:这东西确实挺好,却不是大家想要的东西。
为什么?是花的时间不够,还是产品原型图有问题?都不是。
产品原型图、页面,确实重要,但不是当下最核心的问题:解决产品核心功能点。
抓住主要矛盾,这是不变的法宝。
领导只看功能对比,你非要用户体验五要素,整个分析一遍。
谁是用户?产品受众,自然也包括领导。
在需求评审、项目立项中,领导拍了版,产品才能往下推动。
产品高手,经常问的核心问题:
我们目的是什么?给谁用的?解决什么问题?他们凭什么用?
方向决定生与死,细节是锦上添花。
他们在关注细节之前,先问的是核心问题,而不是边边角角、抠细节。
如何发现核心目的呢?
- 多听:开会时,有些不重要,干点自己手里工作,看似提高了效率,却丢了重要细节。听到大家说的内容,才有输入,有观点碰撞,否则就是自说自话、倾听,从来都是一门艺术,如果不是,那也比胡言乱语强。
- 多问:问出一个好问题,胜过一个好答案。策划,就是找寻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找到了决定产品竞争力的问题,也就找到了通往解决方案的路径。
- 快速反馈:先追求大方向,再追求细节。快速迭代,给出反馈,才能得出结果。3天一反馈和1天一反馈,自然效率不一样。
二、独立思考,而不是做资料搬运工
产品分析的目的是借鉴,而不是抄袭。
抄袭,是做不出优秀产品的。
产品功能点、页面交互、视觉设计,是产品这座冰山在海面的微小一角。
那么,如何看到产品表层背后的东西?
网络检索:通过网络检索,找关于产品的宣传稿、发布会文字。
在时间有限、任务重情况下,比如2天出一个策划时,容易陷入“视野狭窄”陷阱。大类产品,比如股权、人力类法律科技产品,将范围拓宽,视野也就开阔了。
再看到国家监管政策变化、税务监管案例、整体经济形势,多看一些资料,选择也就多一些。如同搭积木,素材越多,搭出来的可能性越多。
专家谈话:单一垂直类产品,圈子不大;多找消息灵通的人,请教专业意见。
做了一星期的功能设计,可能由于一个不知道的消息,就悄悄死掉了。
不怕,不知道;最怕自己以为自己知道。
以人力资源领域的法律科技产品为例:
一个10年人力经验,一个只有法律背景,一个只有技术背景,同样是产品策划,对于企业用工风险、流程关键点,感知是不一样的。
产品抓不住核心,影响不了用户使用,不是方法论不够,而是缺乏实践经验。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如同车之双轮,少了任何一个,都是畸形的。只不过,有人先有社会经验,有人先有理论知识。
深度思考:产品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而存在的。在特定时空条件下,产品是如何解决用户问题的,受到过哪些捶打,又是如何迭代的?
回到用户本身,更容易想明白问题。移动互联网时代,关键词一搜,应用商品看下排行榜,找几个类似产品,不是难事。
把观察到的产品功能结构图、用户画像,呈现出来,也是一种方式,加上几句评价。只不过是浅层次地整理资料,缺乏真正有效的结论。
什么是有效的结论?
具体化:税务产品的X功能有3点优势,Y功能有5点优势,就比“产品好,感觉不错”,更加具体,可被感知。
抓核心:做学习、培训类产品,看到喜马拉雅、千聊的小功能,也当做重要内容,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三、具备实现路径,而不是幻想
有想法之后,缺乏实现路径,也是要死掉的。
这里的路径,不是说要从技术上实现,而是要对工作量、产品风险,有清晰的认知。
还包括产品周期:近期做什么,中期做什么、远期做什么。
最怕的是,想法千万条,路径走不通。没有落地的想法,就是耍流氓。
百度,关键词搜索,看到第30页,找了很多资料,也知道用PEST框架(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对用户体验五要素烂熟于心,是不是就能做出好的产品策划?
不是这样的。
产品策划,就像大染缸一样,有了方法论,只是第一步,剩下的还需要泡在市场,经过一个又一个产品熏陶,才有那种感觉:得心应手。
技艺,别无他法,唯手熟尔。
产品策划是产品设计的起点。
起点不对,策划不对,后续执行,也是白瞎。
经过几十场会议之后,发现高手,问问题,直击要害:
为什么要做这个?
用户是谁?
解决了他们哪些问题?
他们凭什么用你的产品?
每一个问题,都不好回答,却也代表了思考的深度。
至于产品策划高手,不一定是产品经理岗位,而是熟练运用产品思维的人。
他们可能是公司创始人、律所合伙人、售前咨询师……
作者:马慧强;微信公众号:法律产品观察
本文作者 @马慧强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