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全景:从个人到企业的案例解析

数字化这个场景最早是从产业数字化开始的,突然之间,数字化,数字化转型等有关数字化的词就成为非常普及的字眼,只要我们需要通过网络完成工作或者进行商务活动,就无法避开数字化这个词,那么为什么移动互联的时代里,没有过多的提及数字化这个场景,这和数字化的含义有关。

科普中国关于数字化的解释是这样的:数字化,即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

这个里面的关键是:将复杂的信息转化为可度量的数据,再构建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我们可以将这句话带入到我们当下的产业互联网情景之中:

A企业是一家做职业教育的公司,业务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运营场景,过去营销的策略是不断的拉新,但是一旦完成消费就忽略了后续服务,而且经过五年的发展,累计的用户规模达到十万的体量,随着市场环境从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竞争,A公司当下面对这样的难题:

  1. 十万的用户无法直接触达,而且眼睁睁看着流失,为了发展业务,只能不断拉新,而拉新需要投入巨额成本,也就意味着A公司很难实现较高的利润空间,这个场景很多公司,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公司看似用户体量很大,流水很高,但算到利润基本没多少空间;
  2. 为了跟踪与服务用户,A公司组建了客服团队,希望通过人力来实现跟踪服务,随之而来的成本问题让公司不堪重负;
  3. 因为用户数据基本是通过电子表格来完成统计,这样无论是和客户沟通,还是了解用户需求都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与人力成本。

以上是A公司所遇到的经营问题,当然只是罗列了部分问题,那么我们通过数字化思路来改造下A公司运营流程:

  1. 启用企业微信为公司运营中台,并设置标签库,任何人员添加用户时做下适配,并配置一款SaaS应用(按年收费,不需要聘用技术人员维护)来搭建好公司产品库;
  2. 企业微信中配置好营销话术与素材库,公司日常营销与服务所需要的图文、音视频及时更新到素材库之中;
  3. 设置好公司微信商户,并开通企业微信账号收款功能,并完成配置,任何账号都可以实现收款,资金流向企业微信商户之中,并自动提现企业银行账号;
  4. 公司所需要的应用全部集成到企业微信的企业应用板块之中,也就意味着公司任何人只要打开企业微信就可以调用公司的全部的软件应用;
  5. 将公司的公众号内容集成到素材库之中推送给用户;
  6. 通过SaaS软件接通视频号等第三方媒体平台,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通过自研的H5软件来打通第三方,实现产品销售的目的。

以上就是一家面向消费级市场的企业所完成的数字化场景,当用户完成以上配置时,就可以实现针对不同标签用户推送对应的内容与服务产品等,我们谈及的企业数字化场景的本质是集成运营工作内容,实现集成化管理与运营,最终提升公司运营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而将以上的场景再扩展下就是规模较大企业适合的数字化转型场景,如图5.1所示。

这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场景,我们再聚一个数字工具的场景。相当长的时间里,adobe,Office等普及化较高的软件都是单独授权,单独销售,虽然销售的价格很高,随之带来的问题是用户因为无法支付高额的软件购买费用,而寻求盗版。这个模式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过去中很多企业在管理中无法做到精细化管理,带来的结果是很多软的资产随着使用人离开而被消失。

基于云的数字化工具,变更了分发模式,即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可以购买阶段性使用权来缓解成本的压力,对于企业而言可以通过授权实现企业对软资产的管理。更先进的数字工具,增加了社区共享模块,即用户除了数字工具创作之外,还可以将自己的优秀作品分享到社区,成为模版让其他人使用,这种互动的模式提升了工具创作的效率,如图5.2所示。

数字化全景:从个人到企业的案例解析。

图5.1 A企业数字化运营流程图

数字化全景:从个人到企业的案例解析。

图5.2 数字工具创作场景图

随着数字经济模式的来临,一切数字化这个场景从软件分发模式的改变中感受最深,目前我们大部分在使用的软件基本分为了两种体验模式:

  1. 按照月度,季度,年度购买的模式;
  2. 按照终身授权使用的模式购买。

以上两种模式都对用户开通了使用的模式,工具是我们用来实现创作目的的载体,所以从工具使用的方式上来看,数字化变革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如图5.3、5.4、5.5所示:

数字化全景:从个人到企业的案例解析。

图5.3 亿图的终身授权模式

数字化全景:从个人到企业的案例解析。

图5.4 亿图的阶段授权购买模式

数字化全景:从个人到企业的案例解析。

图5.5 数字工具的社区功能

这种不停变动的新体制的核心,是更加细致入微的计算。我们正在进入计算时代的第三个阶段:流(the Flows)

计算时代的第一阶段,借鉴自工业时代。正如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观察到的:新媒介最初的形态,是模仿它所取代的媒介。第一批商用计算机从办公室里借鉴了大量的比喻:我们的屏幕上有“桌面”和“文件夹”,还有“文件”;它们层级分明,秩序井然,和计算机将要颠覆掉的工业时代颇为相似。

第二阶段的数字时代抛弃掉了从办公室借鉴来的比喻,引入了网络组织原则。基本单位不再是文件,而是“页面”。页面并未被组织在文件夹里,而是分布在连接起来的网络当中。网络本身则是超链接联系起来的数十亿个页面,包罗万象,既储存信息,又传递知识。可以浏览任何页面的统一窗口“浏览器”,取代了桌面界面。这种连接起来的网络,结构是平的。

现在,我们正在进入计算的第三个时期。页面和浏览器远不如从前重要。今天,最基本的单位是“流”(flows)和“信息流”(streams)。我们持续不断地监视推特和脸谱网上的信息流。我们观看流媒体视频,收听流媒体音乐。电视屏幕最下方是不断流动的新闻滚动条。我们还在YouTube上订阅视频流(却把它称为“频道”),通过RSS订阅博客。

我们沐浴在通知和更新组成的信息流里。我们的App也在更新流中不断改善。标签取代了链接,我们在信息流中标注、点赞、收藏不同的时刻。某些Snapchat和WhatsApp这样的信息流甚至完全活在当下,没有过去和未来。它们只是流向了过去。如果你想再看一眼什么东西,还是算了吧,它消失了。

流动的时间同样也发生了转变,在第一阶段里,任务往往以批处理模式完成。你每个月都会收到账单;税金总是要在每年的同一天申报;电话费以30天为单位收取一次——事情总是堆积起来等待一次完成。

而在第二阶段,随着网络的到来,我们很快就变得期待所有事能在当天完成。收到退款后,我们会希望这笔钱当天就能出现在账户里,而不必等到月末。发送电子邮件时,我们也期望能在当天晚些时候收到答复,而不用像普通邮件那样等到两周之后。我们的循环时间从批处理模式跳转到了日清日毕模式。这是一件大事。因为期望转变得太快,许多机构都措手不及。人们不再有耐心排队填写必需的表格。如果表格没法当天填完,人们干脆就置之不理了。

如今是第三阶段,我们已经从日清日毕模式转换到了实时模式。给别人发信息的时候,我们希望立刻就能收到答复。花钱的时候,我们也希望我们的银行账户能立刻结算。医疗诊断为什么不能当时就下,反而还要等上好几天呢?如果我们在班级里展开一场问答竞赛,比分为什么不能实时显示呢?对于新闻,我们不再需要得知上个小时的事情,而是需要了解当下每一秒的一切。要么实时发生,要么不存在。推论下去,想在实时中运转良好,所有事情就必须流动起来——这至关重要。”——凯文凯利,《必然》

2020年,有一个新的名词出现在网络上,这就是中国独创的数字基础建设,简称数字基建,核心围绕5G网络基站,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也就是从2020年开始,数字化替代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成为新的科技场景,而这一次不像移动互联网或者互联网+那样相对简单,关系不再是顺向还有逆向,体现出彼此互联互通的特征。

例如我们在谈论互联网+时,讲的是如何将我们业务如何在线化,在线化这个进程在今天已经是非常普遍的场景。而数字化本质上是一个整体,即对于企业而言,你不仅仅需要思考如何将业务在线化,还需要思考如何通过完整的流程含括人、物、设备等要素统一集成在在线化这个流程中,而将这个完整的链条才能称之为数字化。

从这个角度看,数字化要远远比在线化这个词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与具体,且更能体现出专业的价值与意义,如图5.6所示:

数字化全景:从个人到企业的案例解析。

图5.6 互联网+与数字化

前面,我们以运营流程分享了一个案例,我们再扩展下这个场景:互联网+阶段,A企业主动推动业务运营的在线化,为了更方便用户找到,使用到自己的服务,他们基于微信公众号开发了自己的H5微站,但是考虑到H5的体验并不是很友好,尤其是返回等功能,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又开发了小程序。

为什么没有去考虑APP,因为他们通过调研发现APP的成本太高,且现在用户已经不喜欢再下载app了。

通过四五年的发展,A企业一共沉淀了5万用户,但是发现无论是通过公众号消息推送还是其他方式,5万用户触达率永远不会高于10%,甚至有的时候低于1%,这就是在互联网+这个阶段发生的现状,过去在互联网+各个行业的阶段,很多企业将第三方或者基于第三方开发整合的软件工具平台作为用户数据容器,但是发现无法和用户形成较强的链接,导致用户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服务。

数字化时代,需要思考的是工具+服务+内容的一体化,我们再以A企业为案例展开下,A企业为了适应互联网,希望通过数字化工具构建服务用户的运营体系,整体规划与设计如下:

(1)工具集:主要是第三方体系,进行严格的成本考量,以企业微信为运营中台,同时规定企业内部所需要的第三方软件优先从本企业布置的企业微信应用商店中选择,即便是第三方,也优先选择考量已经基于企业微信进行了接口对接,工具集组合:企业微信、第三方用户数据服务SaaS软件、基于企业微信的办公协作软件,同时开通企业微信的收款功能,但是资金会集中到A企业的微信商户中,避免资金进入私人账户;

(2)自研部分:开发一套标准版本的H5页面,接入抖音,微博,视频号,企业体系中的所有公众号等,实现数据统一;

(3)运营流水线:所有用户尽可能邀请至企业微信中,并构建基于营销与服务的用户标签库,其中标签库中,将自己的品牌与产品特点进行汇总,总结一个代表品牌形象的标签,而这个标签必须应用在所有自媒体内容发布时统一添加;

(4)分工:企业的对内管理的资讯内容发布等事物全部基于企业微信,协同办公软件基于企业微信同步,并通过企业日历功能构建企业事务安排看板;对外服务统一基于企业微信,汇总用户服务状态的自动化数据看板,对企业的运营状况一目了然。开发统一的数字软件工具,根据不同平台的接口适配,实现统一的后台,通过不同分后台进行分发。

以上就是基于数字化运营一体化的一个案例,当然在实际部署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细节会更多,这里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关键是通过这个案例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为什么效率高的企业效率会出现叠加的局面,而没有构建起数字化工具体系的企业的效率面对对手时,越来越慢,这就是背后的原因,如5.7所示。

数字化全景:从个人到企业的案例解析。

图5.7 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图

我们可以将以上的场景延展到每个行业,由此从小网到大网,从企业到产业,逐步构建起我们即将看到的数字化场景,而以上的描述内容不再是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未来,而是当下正在轰轰烈烈在各个产业与行业展开的现实情况。

实际上,互联网的发展风向转变最早被大众感知到,是因为16年美团王兴的一段话:“今天,我们到底在一个什么样的时间点上,可以讲很多内容,比如我们有什么样的机遇,什么样的挑战,但是如果只用一个概念,一句话,我想说:“下半场”刚刚开始。”而这句话被媒体解读为:互联网正式转向下半场。但是没有人回答下半场到底是什么。

一直到18年,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知乎上留下这样的两个疑问,如图5.8所示:

  1. 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
  2. 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

截止到2021年,这个帖子已经被浏览1554万次,获得11.1万关注。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图5.8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知乎上的提问

那么到了2021年,我们周边的环境发生了什么?

我们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数字经济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7.8%。

无论是云计算,还是物联网,区块链,甚至包括更丰富的技术场景已经走入我们的日常中,但是更为广泛的场景是无论是人还是机器设备联网的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而通过大数据技术,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能够更好的将这些联网中的人与机器互通,并将此所产生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挖掘,整理,分析,同时通过人的辅助,让机器一步步走入深度学习,理解人的行为,为智能化打下基础。

另外一方面,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性能大幅度提升,芯片制程也即将进入3纳米时代,对此我们需要关注另外两个正在发生的大事件:

  1. 得益于设备性能的大幅提升,意味着人们拥有了更多更低成本的创作设备,在线创作的规模已经达到一个史无前例的地步;
  2. 随着大量个体联网借助智能设备创作,互动,对于企业而言就面临两个情况,用户只在网络中,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形式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速度与效率史无前例。

用户在线化,意味着只有通过联网才能触及到最大规模的用户群体,用户习惯在线化,那么意味着企业将难以再忽略联网这个通道获取客户。用户本身也可能是企业的员工,当员工的创造力大幅度提升时,企业还需要去适应或者匹配适合员工发挥出创造力的环境与条件。

今天,无论是个体还是企业,甚至产业,已经无法忽略数字化进程,一切数字化将是不可逆的趋势。而在数字化的过程中,消费互联时代的用户数据将彻底和产业数字化后的数据打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万物互联,万物互联互通。

作者:时光聚合;公众号:Metakey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Ug-I9Im4Ovu7JvS05siRQ

本文作者 @Metakey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