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好运营,先搞清楚运营的最终目的
「运营」的核心目的
关于什么是「运营」,以及运营的核心目的,在《从零开始做运营》里已经写了。
其实运营是和产品一起工作的,做运营的核心目的就是要让产品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因为,如果产品都没有了,运营也就没有了,所以,要聊运营,首先要聊产品。
但产品我就不聊了,聊来聊去,都绕不过几个关键词:
用户需求、需求实现、PRD、原型图、商业模式。
对于运营来说,如果核心目的是让产品活得更久、活得更好,那么运营应该做什么呢?
怎么做运营?
在我看来,要做运营,首先要解决几个问题:
1、深度了解产品
我一直都认为,产品和运营是紧密结合的,所以,如果运营团队与产品团队离得很远,甚至彼此不认识,或者彼此认识但不了解对方,就很难做到协同,更难做到一致。
深度了解产品,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大家一起讨论需求和预留运营点。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产品都是先于运营就确立好的,很多时候,后加入的运营很头疼,头疼的是,产品完全处于用户需求解决的考量,但缺少了商业模式的思考,因此,没有给运营预留空间。
这个时候怎么办?
很简单,当然是运营去把产品了解清楚,然后去想办法和产品沟通,把运营位给「抠」出来。
举个例子,一个天气应用,如果从产品出发,那就是很简单:
日期-当日天气-温度-湿度-污染程度
结束了。
这个时候,如果加入运营,最简单的方法是,增加页面的高度,在天气之下,加入:
晾晒指数、出行指数等各种指数类的内容;
气候频繁变化时的各种提醒:晴带雨伞、防晒指引等等;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选择,但运营为什么要加入这些运营位和内容,当然是从商业目的去衡量、从用户粘性去入手。
2、基于目标制定策略
了解了产品,接下来当然要确立目标,很多时候,运营加入的时候,连目标都已经有了,当然,通常是远期的目标,一个愿景。
对于愿景,运营需要去帮助老板一起拆分,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一步一步来,而对应到每一步,就会有一个可能详细可能模糊的数值,这个数值背后一定有特定的逻辑。
也许是用户规模,也许是收入水平。
但不管是什么,只要目标拍下来了,那么,策略就需要配合上,什么叫运营策略呢?
基于运营目标所设计的运营框架。
在这个框架下延展出运营的系统支撑、阶段指标。
譬如说,电商产品,目标是GMV。
那么,要有GMV,就要能卖出去货,哪怕这个货最后被退回来,要先完成交易。
GMV横向有两个值,一个叫交易量,一个叫客单价。
交易量可以通过拉动交易用户数和用户交易频次来活得;客单价可以通过捆绑销售、推荐购买来实现。
那么,策略很简单,就是上面所说的几件事。
策略再往下就是落地的设计,可能是活动,可能是展现。
3、基于对象制定规则
策略落地时,需要考虑的就是对象,面对对象,可以做的就是规则,在一定的规则内,对象按照规则去行事,那么就能实现策略。这是规则与策略的关系。
譬如上面所说的拉动GMV的策略,假设我们定义在提升用户交易频次。
那么或许规则就可以是:一定时间购买了X次的用户,可以获得N张抵扣券,总价值Y元。
那么用户就可以遵循规则去完成一定时间内X次消费的指标。
4、确保策略落地、规则实现
有了策略,定了规则,运营就要想办法让他们都实现了。
要确保实现,简单说就是要:说到做到,赏罚分明。
规则如果不兑现,永远都只是看的,就这么简单。如果规则成了摆设,那么策略也就是一张废纸而已。
运营的最终目的
不管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行业,运营都应该是非常核心的职能。
原因很简单。
只要公司需要存活,想要活得比别人都好,运营就不可或缺。
因为运营实际解决的是为公司和产品带来收益。
这个收益不管是用户规模,还是收入水平,都必须是决定性的。
一家互联网公司,可以没有收入,但不能没有用户,用户规模能上去,哪怕你现在不知道怎么赚钱,至少你有赚钱的机会。因为这么多人,总会有人愿意为你买单。
一家传统企业,想要财务平衡,没有运营也是做不到的。
这里是运营的宽度问题,不做详细阐述了。
那么,运营的最终目的,其实已经很明白了对么?
很简单一句话:
带来价值,赋予收益。
如果做不到这八个字,那么,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公司,一定出问题了,而且,还是大问题呢。
关键字:产品运营, 运营目的, 运营, 规则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