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租赁免押金服务,安全管理是需求暗线

5月25号,零派乐享官方发布消息,取消免押金租车服务,新注册客户需要交纳999元押金才能租车。

作为同传统租赁竞争的手段,免押金一度成为分时租赁最得力的破军棋,经过短短两年时间,众多分时租赁运营商不约而同的纷纷取消“免押金”优惠,是市场的驱使还是对未来风向的调整?

1、需求明线和暗线

在前面d的文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分时租赁的需求和特征:满足居民短时自驾用车,同网点布局、服务半径和地域人群紧密关联;并提出,满足这种需求,分时租赁公司需要在“效率、速度和可持续性”上,实现产品服务项目同自身运营能力的匹配。

分时租赁的核心是什么:车辆。

那,如果你认为一个分时租赁平台,车辆足够多,分布足够广,将租车系统做的足够好、车辆清洁和运营效率提升就万事大吉了,那你只看到了分时租赁需求的明线。分时租赁还有一条暗线,安全。

分时租赁服务,从产品源头就应该考虑到将用车需求和安全需求同等地位的纳入产品构思的过程中:前者是显性产品,包含app、车辆和网点运营;后者是隐性产品,包含对客户和平台双方存在的各种风险的系统管理。

由此,分时租赁产品,至少涉及三个服务管理流程:

【车辆管理】保证客户能够顺畅的通过APP自助使用车辆,车辆能够正常为客户服务;

【安全管理】保证平台和客户自身,在服务提供过程中,风险和损失最小化;

【客服管理】保证客户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及时解答、紧急事故能够获得救助。

2、分时租赁的安全管理同传统租赁风控区别?

笔者将安全管理放在第一节讨论,源于一句俗话“做好最坏的打算”。

对分时租赁来说,最坏的打算可不是公司血本无归关门大吉,安全事故产生的连带责任,有时候比平台自身大出许多。

上图:4月4日下午,上海一名低于十二岁的孩子使用共享单车,造成严重伤害。(摘自微博“平安上海”)

事实上,很多共享交通工具公司在运营中,都插入了很多风控环节。比如共享单车对骑车人开始了准入机制、花大力气提高产品的耐用性;分时租赁则实施更为严格的客户审核机制、提供保险和救援,对车辆实施远程监控等。

从诸多共享用车平台(包含共享单车)的风控措施来看,这些环节的插入都是复制传统租赁公司的风控手段,停留在工具使用阶段,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并不一定适合共享的用车方式。

分时租赁之所以成为成为城市用车的替代方式,在于采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和共享自助的用车理念,在合理使用成本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用车效率,因而受到消费者追捧,在安全管理上,至少有三个原则不能违背:

第一,风险控制不能牺牲效率。

传统租赁的基本假设是风险必然,因此通过人工审核和押金制度来事前控制,来回用车都需要通过线下门店,用车过程复杂效率低;而分时租赁通过无人值守的共享用车,如果没有系统问题,车辆和客户可以像流水线一样自然匹配运转,车辆使用效率得以提升;分时租赁里面有个基本的诚信假设,客户都是良性的且遵守约定规则。对风险的控制倾向于事后控制。

第二,减少人为环节。

尽量通过系统、技术和规则来处理问题,而不是人。分时租赁的普及,依靠的就是技术和规则手段来降低人工环节成本和人为判断的变量,要求一切标准化。不是必要、起到决定意义人工环节,对平台运营价值不大。

第三,通过系统来优化行为。

传统租赁不重视用车的过程控制,车辆租给客户以后,万事大吉只等还车。分时租赁需要客户的自我约束来“诚信”用车,更需要通过系统和规则,对客户的用车行为进行必要的引导,对用车过程“傻瓜式”指挥,并通过一次一次的用车过程,强化标准行为,“培养”合格用户。

3、绘制你的风险地图

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规避风险,降低损失。在标准解释中,风险管理方式主要包括1)对风险回避、2)对损失控制、3)风险转移和4)风险保留四种方式。

在分时租赁的语境下,安全产品设计过程,就是用技术、规则和系统手段来设置障碍、监控过程、提供保障、维护客户自驾用车的安全和利益,并预设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防患未然。

我把这个过程称为——安全管理:安全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

分时租赁自由自主自助的用车方式,我们大致可以用源头区分,风险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层风险在于人的风险

这里主要指使用者的主观恶意(盗抢、恶意碰撞等)和能力限制(比如驾驶技能不够),台的规则措施和诚信机制,很多时候防君子不防小人,面对主观恶意的时候没有“制止”机制。

第二层风险是规则风险

分时租赁通过互联网对信息和数据的控制,实施脱离人工监督的产品使用,游戏规则对消费者的引导显得极为重要。但分时租赁的规则,需要消费者自主执行,因为行为不受控制,消费者完全可以按照自身的理解操作,造成风险。

第三层风险是操作风险

非主观恶意情况下的意外事故;客户驾车过程中,操作问题导致的风险等。

如果将风险的种类和与分时租赁公司可行的安全管理的方式相结合,得到下图:

可以看出:

1)现有分时租赁在安全管理上基本处于“零散组合”状态,还未形成统一的安全管理流程;

2)通过设置障碍降低风险是现在分时租赁最普遍的安全管理方式,但是这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客户的使用积极性;可尝试通过非货币手段设置障碍,并在规则中提供二选一的引导,筛选优质客户;

3)停留在技术和人工手段对风险的回避、控制、转移,没有通过规则手段来强调安全执行,对客户进行教育。比如一些重点细节规则,应该在车内和使用过程中重复提示,增加客户的规则意识;再比如,客户用车过程中,缺乏系统对客户动作的引导,增加规定动作,比如牌照和车身检查的二次确认,更有可能养成客户良好的用车习惯;

4)保险作为转移风险的一部分,客户却一知半解。操作中需要客户明确险种分别购买,对险种应该有详细的解释,增加最保险理赔流程的反复教育步骤。比如无责任保险,虽然平台可以统一购买,但是客户端还是需要单独确认,并在购买过程中逐步提示无责任规则;平台需要记录该客户购买保险偏好,可以辅助判定该客户的驾驶能力。

5)确定风险的保留项目,设定合理的可承受范围可控制条件,定期修改和确认。

4、作为暗线的产品,风控贯穿整个过程

曾经有个朋友问我,安全部门设置,是在产品、市场还是运营?

笔者以为,风控应该形成独立的管理部门,贯穿嫁接在业务全程;在产品规划、技术实现、运营管理和市场拓展方面,都要有安全管理的介入。

首先,安全管理成为一个体系。通过安全规则的设计和完善,同样一种风险规避机制可以在很多环节处理多重风险,同样一种风险需要多重方式来不断降低发生概率或者损失程度。比如押金策略,传统租赁公司会收取租车押金、违章押金等多个项目,分时租赁收取押金则相对简单,一笔押金应对租车、违章、坏账、违约风险等,但是要依靠各项风控手段相互制约。

其次,通过部门协调,安全管理的作用可以组合使用,牵一发而影响全局。比如营销手段和风控手段结合。 有分时租赁尝试通过公司邮箱确认的方式免除租车押金、费用折扣、奖励手段鼓励用车,增加了大批高质量的公司客户。

第三,安全管理最后兜底的风险保留,涉及到车辆盗抢、意外事故、违章处理等具体业务时,一定要有专门的部门来处理,协助客户办理。这涉及到客服管理过程,是客户接触公司的三大窗口之一,对品牌形象树立极为重要。

“Live long and prosper”,《星际迷航》中,史波克每次见到同族的人都会互行举手礼祝福,瓦肯星人代表了高度智慧和理性,但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时,依旧星球毁灭、文明尽失。

风险无处不在,分时租赁尤其如此。

来源:亿欧网

关键字:产品经理, 产品运营, 租赁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