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运营:看运营老鸟是如何一步步引导我付费入群的
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在千聊听到了一个很棒的课程,关于邮件营销的,客观的说,课程内容是很好的,但是讲课的老师在课程中卖了个关子。
关子类似于这样:
我有一种打开率很高的邮件题目撰写方式,想要的同学加我微信...
是不是很眼熟这种套路?
虽然知道是套路,我还是屁颠屁颠的加了老师的微信,一个是想知道卖的那个关子的答案是什么,另一方面我也特想知道,加了好友下一步的动作是什么?如何转化?
这是第一个转化点,也就是将目标用户从听课的流量中筛选出来,加到自己微信号中...诱饵就是那个你特别想知道的邮件题目撰写方式。
然后我就加上了这个老师的微信,表明意图以后,老师给我发了我想知道的内容,不仅如此, 还另外送了我一篇干货内容 。
我表达了感谢,准备晚上有时间再看这两篇干货,然后这位老师又发来了一句话,他说:
“你是第二个没有打赏的:)”
他说的话一瞬间让我很羞愧,虽然5秒之后我就意识到这是深深的套路,但是想到对方给我分享资料,我还是打赏了20元。
启示:
在这个过程中,他利用的是 “互惠法则” (人在接受了别人的好意的时候,总想要报答),给我干货,让我心生报答的意愿(虽然最初我没有表达),再通过他的话术触发(“你是第二个没有打赏的”),来实现互惠。想起我给人资料的时候,可是从来都不要打赏的哈哈,其实这样浪费了别人表达感谢的机会~~
打赏完毕,我们就开始闲聊,无非是问问对方都是做什么的。了解清楚之后,老师画风一转,问道: “运营经验是否超过两年,如果没有超过两年,拉你进群。” 要知道,如果做这方面如果经验没有超过两年,是困惑非常多的,正处于什么群都想加,什么都想学的阶段。
老师接着说,这个群是一个实操落地群, 每周固定某天分享干货,督促大家实操,不分享不截图的人,踢。 听起来有些热血沸腾诶,虽然限制非常多,但是一方面激发自己向上进步的欲望,另外一方面觉得如此严格的要求,每周可以看到很多其他同学的分享,何乐而不为呢?
启示:
2年以下经验群, 首先是个界限的划分,要让群里人有归属感,大家就得是有共同的属性、共同的目标。第二个设定群规则,落地实操,不实操就踢人 ,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门槛让人觉得,能进入并留下来,要付出努力,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况且还能听到真实的经验分享。
这时候,我心里已经比较想进入这个群了。老师继续抛出第三个门槛,你是否有可以分享的东西?我想,大多数经验2年以下的人,能分享的干货应该都不会多,所以这个步骤只是了解一下群员。
启示:
抛出的第三个门槛,看似是门槛,其实是在了解群员的能力结构 ,如果建立社群,你完全不了解群员,也不知道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就无法把握需求,未来的群运营方向就可能跑偏。这种问法,激发了对方的主动性,主动挖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可以说是很精妙的了。
以为这就完事了吗,还有第四个门槛!老师问我,是否想入群?我表达了肯定的愿望之后,他告诉我, 付费入群,可以再拉入一个做运营的朋友。
我问:刚才打赏的,可不可以算作入群费?他说:入群费69,你只给了20呀~ 启示:
这20块的真正作用出现了,加上之前聊的,做出的保证,表达的意愿,加在一起,产生了沉锚效应。既然已经付出了20块和时间的成本,现在撤出,显得并不划算。
(啥是沉锚效应?:人性对于失去的痛苦远远大于得到的,所以顾客会因为不想失去曾经沉下去的锚,而把船停在你的桥头,让你不断收租金)
虽然这个时候我已经完全明白这其中的套路,但是我仍然付了钱, 一方面是因为对这个群主好奇,另外一方面,是深深被如此连贯精妙的套路折服。
这些天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是不是好的内容,好的产品就能“酒香不怕巷子深”?答案是否定的,就算是好东西(比如说如果文中提到的社群真的如群主所说能运转起来,想必是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在最初期,仍然要通过把握人们的心理,来吸引第一批种子用户,把产品推出去。
特别是像社群这种产品,把一群有共同属性的朋友聚集起来,门槛和规则绝对不能少,因为人对于容易得到的东西总是不珍惜的。
作者:胖达
来源:一个运营喵的成长日记
关键字:产品运营, 干货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