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引发的屡试不爽产品套路

前阵子公司新版本的软件上线,需要面对全国的合作伙伴发布了一场关于新版软件升级的特性和功能做一场直播。在采用简单的运营手段的情况下,简单统计下获得了150人的参与。其中100人左右是在直播中后期关注的。

明显这是出了问题的,所以这件事情引发了自己对产品,销售和运营上的一个思考。

通过这阵子就这些问题找了几个朋友沟通了下,自认为有所得,所以写下来,总结下经验,做个分享。

拉新、留存、促活、转化、购买、传播。每一个部分都需要细节和设计。

AARRR定律完美的解释了产品和运营上的关键节点和关键要素。

而我们当前的方式仅仅是将链接群发到不同的微信群,然后等待合作伙伴的临幸。
0b1c1eda0cbd44b084d6255dd5d07da3-001wKPnmzy6RjEhUO6Hf7.jpeg

群发就像沿街叫卖一样,很难让你的产品脱颖而出。无论处于哪个行业,都有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的人和你一样大声叫卖。媒体宣传如洪水般淹没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愈演愈烈。总有些人嗓门比你大,叫卖时间比你长,产品价格比你低。不要为了吸引客户的注意而大声叫喊。

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

人们为什么不购买你的产品?

无外乎5个原因:

1:不知道

2、没兴趣。

3、没钱。

4、不相信你。

5、不适合我。

9ddfbc34c63b402ba4f9d14016e9590f-013f8555e509d66ac7251df84a591a.jpg900w1l2o100sh.jpg

第一、不知道。

你是做什么的?

能解决我什么问题?

你们的产品长什么样?

如果想买,哪里能买得到?

第二、没兴趣。

为什么要关注你的产品?

和我有什么关系?

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帮助我解除痛苦,还是带来快乐,或者是能帮我节省时间?

第三、没钱。

是的,你的产品很好。

可是我买不起。

它太贵了。

第四、不相信你。

这个产品我很感兴趣,也有能力购买。

但是,我并不相信你。

怎么证明你的能力?

第五、不适合我。

产品我很感兴趣,也有能力购买。

同时我相信你的能力。

但是,也许它并不适合我。

要想人们购买你的产品,必须解决横在用户面前的这几个问题。

所以,总结结论,

在暗示用户购买你的产品之前,

向他们传递价值,

并与用户建立更加紧密的连接。

心法,暗示

人们购买的不是你的产品,

而是更好的自己。

这取决于用户的认知。

无数的营销学大师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影响用户的认知。

你可以做广告,也可以雇用销售人员。

这在过去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反感这种行为。那些广告就像沿街叫卖的小商贩一样,让人无法信任。

在暗示用户购买你的产品之前,

向他们传递价值,

并与用户建立更加紧密的连接。

互联网让你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更紧密的交互进行连接并传递价值。使『给予』成为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给予』的越多,就越能触发用户的好感。

也就越有机会展示你在相关领域的『权威性』。

这会帮助你获得用户的『信任』。

和用户建立『连接』,成为大家的『朋友』。

通过持续不断地给用户带来价值,打消用户的疑虑。

加强你的权威性和用户的信任。

还记得人们为什么不购买你的产品么?

1、不知道

2、没兴趣。

3、没钱。

4、不相信你。

5、不适合我。

无论外界的环境怎么变。

人类的DNA不会发生改变。

这个DNA就是人性。

用最原始的方式:连接。

52d174cc89274317b758162cb97a60cd-1428379439694.png

张小龙说,人欲即天理。

互联网改变了外界的环境,但并没有改变天理。

它只是弯曲了你与用户建立连接的立场。

说到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吧,

让产品发售大获成功的核心关键就是激活用户的心智模式。

互联网并没有改变市场运营的核心本质。

它仅仅只是改变了去实施这项工作的外界环境。

思考: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待办清单,我称它为预售。

它决定了发售的下限。

思考结论:

这个预售序列在正式发售之前,由三个部分组成,解决对应的三个问题:

1.为什么应该关注我?

2.可以给用户带来哪些改变?

3.跟我学,慢慢来。

第一步,为什么应该关注我?

这一步关注的是WHY的问题。为什么。

重点是引起用户的兴趣。

做出承诺,你的产品能够给用户带来哪些变化?

为什么是你来做?

向潜在用户传递价值。

确立你的『权威感』。

第二步,可以给用户带来哪些改变?

这一步关注的是WHAT的问题。做什么。

教给用户一些真正有价值的知识。

最好是马上就可以派上用场的实用技巧。

重点让用户看到自己身上发生的改变。

消除用户的疑惑,建立『信任感』。

第三步,跟我学,慢慢来。

这一步关注的是HOW的问题。怎么做。

继续为用户创造价值,制造惊喜和悬念。

制造『稀缺感』,实现”软着陆”。

预售的过程就是通过互联网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唤起用户的兴趣,还要为他们提供真正实质性的改变。

就像是武功的招式。

它决定了发售的下限。

而上限则取决于它的心法:

在暗示用户购买你的产品之前,

向他们传递价值,

并与用户建立更加紧密的连接。

互联网使传递价值&连接成为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不要在广告、销售上和竞争对手攀比。考虑传授给用户一些货真价实的”内容”。可以是博客、公众号、PDF、视频或音频文件。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形式的东西。给予这些知识根本不需要太多的花费(毕竟网络上也可以下载)。

将给予构建成一个序列,为你的正式发售做准备。

向潜在用户提供”内容”,会自然而然地触发用户的『互惠心理』。接着,通过展示你在相关领域的专业水平,会触发『权威感』这一心理诱因。从而顺理成章地获得了用户的『信任感』。当你收集与预售内容相关的评论并营造对话氛围时,会逐渐培养起用户的『群体意识』。由于你带领潜在用户经历了整个预售序列,这就相当于触发了他们的重大活动和『仪式感』。

最后,随着产品发售日的临近,潜在客户的『期望』就会越来越高。

— Jeff Walker

这就是预售的全部。

与用户建立连接,并为他们提供真正实用性的价值。

你会发现,预售序列会接二连三地触发各种心理诱因,因为它本来就是按这样的流程设计的:产品发售大获成功的核心关键是激活用户的心智模式,并与它建立连接。

有价值,也能赋予用户价值,剩下的就是看怎么去连接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网红的知名度甚至高过一线明星,不只是移动互联网的便捷和移动支付的方便,更多的是,不断与用户连接,不断反馈,不断赋予价值。

仔细想想,一个产品有了价值,也可以赋予用户价值,然后有方式方法和用户能建立紧密连接,不断反馈,这样的产品有失败的案例么?

市场的本质没变,人的需求也没变,需求无非两个方面

1:人类的基本需求

2:外界环境刺激,激发出来的需求

仔细想想,会有所得,向外围观,向内为看,这种总结和思考得益于我现在的产品老大,他让我更加明白思考的乐趣。

关键字:产品经理, 市场, 产品运营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