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梗入侵剧情号
短剧,几乎成为2024年开年的吸金热词——「月入过亿」、「短剧造出下一个富豪」、「8天流水破亿」等新闻铺天盖地,也真假掺杂。如何从短剧的大池里分一杯羹,红利当前,迅速引发了各类型、各分区创作者争先恐后地探索。
而在最近,越来越多剧情号创作者借「短剧梗」为创意,探索出了从弯道杀出的丝滑入局,意外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流量高潮、涨粉,甚至破区破圈。
一、可乐加进曼妥思
三年前,短视频行业并不看好剧情号:段子手、营养低、变现能力弱。
但随着一波又一波的「网络段子」带火一众剧情号之后,甚至开始出现剧情号造出网络热梗的反向操作,剧情号的地位水涨船高。
有利可图则趋之若鹜,入局者众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剧情号呈现出同质化、重复、思路枯竭的低谷状态,这一类的诸多账号都陷入了疲劳瓶颈期,播放量平平。
此时出现的「短剧梗」,就如同往可乐里加进了曼妥思,二者借梗玩梗产生的化学反应,有了引发了爆款的气势。
首先是引爆流量,打破平静的「僵局」,有突破瓶颈的动力。
制作大学校园段子的创作者「七颗猩猩」在多个平台均有作品分发,从她在B站投放作品的数据反馈情况可以看到,2月以来,她持续拍摄的「大学生自制情景短片」、「恋爱脑变形计」等传统创作主题,收获的播放量在几十万到一百多万左右,近半年来她的视频均处在这一量级,可见较难出现新的突破。
但在3月,她开始尝试《重生之在爽剧里当演员》的「短剧梗」系列视频,播放量均达到五百万上下的量级,甚至视频有近800万的亮眼成绩。
一定程度而言,是「七颗猩猩」的创新创意,以及演技得到认可,但也很难不承认是她乘上了短剧热的东风。
其次是开启新的系列,创作思路或许就此得到拓展。
可以看到,尝试「短剧梗」的剧情号创作者基本以新系列的形式,将作品进行了统一归档。例如以职场为主要背景的剧情号创作者「派小轩」,已经在《我与顾少的百亿婚约》系列更新4集作品,斩获2.3亿播放;「李大头」剑走偏锋,以短剧形式玩梗经典童话,「灰姑娘体验卡」创作后,评论区追更众多。
新系列的诞生,呈现了创作者在无尽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并无止境,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令人期待。
最后是破圈涨粉,跳出剧情号原有粉丝群体,朝向短剧圈粉。
据网络数据显示,在各类型短剧中演NPC的王妈「七颗猩猩」,近一个月内全网涨粉近300万,其中抖音涨粉126万、快手96万、小红书42万、B站26万,无数粉丝蹲守催更。
新系列成功带动账号进入涨粉高峰,热度几乎可以说是全面爆发,且是难得一见的多平台爆发。
而多方面的引爆,也带动「短剧梗」受到越来越多发掘,逐渐形成「短剧玩梗」宇宙:
荒诞与现实的碰撞,短剧中的「难得清醒」,产生跳出了短剧本身的另一种快感:「派小轩」的玩法里,想象自己作为一个正常的普通人,穿越到了爽文短剧的世界,在无脑的剧情里出现了清醒的大脑,面对层出不穷的幺蛾子,笑料百出。
在套路里意想不到的反转再反转,引发破梗的尴尬与爆笑:车祸、失忆、离婚、怀孕、破产、逆袭……在这些短剧惯用剧情里,不再是闭着眼睛都能想到的后续,令人上头。
「拿着这5000万离开顾少!」「好好好,密码是多少?」「失忆了?那快把这份合同签了吧!」「我是失忆,不是失去文化了
不做主角而做NPC,借用逻辑漏洞,直接输出普通人对离谱剧情的反应,搞笑吐槽引发共情:创作者们不仅出演主角,更出演保姆、保镖、秘书、司机等功能NPC,甚至增加故事可看性,恶毒女配和备胎男配也时常出现。
例如创作者「乔宇乐天派」多次玩梗的医生、司机等NPC,从配角角度出发,发出来自社畜和普通观众的精准吐槽,让降智剧情充满喜感。
剧情号创作从片段式的「网络段子」,经由「短剧梗」的契机,进展为了持续性的合集,就像可乐里加进了曼妥思,促使二者相互作用,热度以点带线地被引爆。
二、早有预谋的丝滑入局
剧情号与短剧的交集,由来已久。
所以这次成规模的入局玩梗,丝滑地可以说是一次预谋已久了。
2022年前后,已经有剧情号朝向短剧运营模块化的剧集创作方式转型。
主打姐弟家庭、搞笑日常的剧情号「破产姐弟」,在2022年3月推出十二集独家短剧《家有姐弟》,将剧情号模式零碎的片段,整合为连贯的合集。不仅实现了短时间内更大信息量的输出,也将剧集特色的符号化加强。
其实剧情号的创作思路与短剧的编排,具有相似的底层逻辑,这也是剧情号在众多分区里,最先得以将「短剧梗」玩得得心应手的原因。
选定主题、创作脚本、演员分工、开机演绎,创作的形式在本质上具有相似性,让「短剧梗」成为剧情号手到擒来的创作思路,本就「灵感来源于生活」的剧情号创作者们,就此在「短剧梗」中找到适合的切入点,展开差异化切入。
剧情号在形式上借力短剧,又使得「短剧梗」推动了剧情号内容以新的形式触达人群——最显著的是从不确定性高、主题跳脱的零碎化作品,过渡到主题固定、风格相似、稳定性高的模块化作品。
「短剧梗」为剧情号带来了短剧模式的初尝,也以新的形式形成了新的赛道,触达了新的人群,破圈效果事半功倍,流量的性价比颇高。正如几位冲在「短剧梗」创作前面的创作者评论区里高赞的评论:「你和xxx在这个赛道强到可怕!」
随之而来的,是商业展现出的对「短剧梗」的青睐有加。
剧情号创作者「派小轩」的「短剧梗」作品,每一条都有强大的商业品牌加持。在原本就不俗的粉丝流量为前提下,加上了可挑战高位的「短剧梗」流量作品,使得品牌蜂拥而至,甚至还有品牌定制短剧,实现了流量与商业收入的双重增长。
三月份以来,剧情号在「短剧梗」中的收获可谓是盆满钵满,但这种玩法就目前的情况来开,是新鲜玩意儿一时兴起,还是有机会开发形成新的赛道,不仅有待市场的检验,也仰赖创作者的探索发展。
目前获得高流量的作品,大多运用短剧长时间发展以来、早已脍炙人口的短剧热梗展开,所以仍然是剧情号追逐「热度」的流量产品。如果「梗」会用完,那么这一形式也将难以持续,峰谷流量的波动则不可避免,那么新赛道的形成也将不复存在。
与此同时可以看到,大多数剧情号有意识地在对账号传统剧情和「短剧梗」做轻重衡量。
即便传统剧情作品的评论中常有对「短剧梗」的催更,但相对而言割裂开的两条业务线,如何兼顾推进,既满足观众需求,又有利于账号良性发展,仍是实际跨区内容运营过程中有待商榷和衡量的难题。
三、分一杯羹也需要点智慧
入局者众,如何从中脱颖而出,分得流量池子里的一杯羹,让短暂的,变成持续的,仍需一些智慧。
对热度保持敏感,也把握时机。
「短剧梗」的这次在剧情号的流行,是一次大环境下的产物。诸多「短剧梗」已经由多年发展具有了强大的群众基础,而今年来,短剧的热度又被推上新的高峰,新梗卷积着旧梗,翻涌起令人心动的流量巨浪。
剧情号在此时入局,恰逢其时,既有群众基础,又有商业基础。
而对于「短剧梗」的玩法,也不是所有思路的照搬。适宜的形式,对口味的受众,也是跨区入局玩转「短剧梗」的重要思路。
不止剧情号在对「短剧梗」做出尝试,其他分区创作者也同样在寻找合适的形式。
例如生活区创作者「拉宏桑」,先是以课堂作业为契机拍摄了一个短剧,引来不错的反响。而后,她又顺水推舟,拉来邻居、家人,创作了「霸总」题材的续集。
区别于剧情号的玩梗,生活区创作者「拉宏桑」的作品里不只有短剧,而是依然以记录生活的形式,展现了一次玩梗创作的台前幕后:演员怎么争取出演、服化道如何筹备、拍摄如何NG等等,不仅玩了「短剧梗」,更不缺少生活区账号的特色,依然符合原本粉丝群体喜好。
对于本次冲在「短剧梗」最前面的剧情号而言,如今的玩梗或许只是一次热门的借力,但或许也有可能成为转型的契机。
所以更要清醒认知的是,用户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不论是玩梗,还是转型,都有必要在大量同质化的内容中做出差异性,做到时长短,而不浅薄。
对于任何一个分区的创作者,跳出舒适区的新尝试都不容易,但也很重要。不同玩家的入局,才使得内容题材有机会丰富和延展,任何内容也都有机会逐渐向多圈层扩散开来。
平台和受众,也应当适当给予创作者试错的机会,用更包容的心态支持内容创作者的探索,允许更多「玩梗」也罢,「追热」也好的存在,或许一个新的赛道就是这样诞生的。
四、结语
随着发展和成熟,短剧的热度会逐渐回归理性。从流量池里分一杯羹,并不容易,既要能赶上时代的红利,马不停蹄,又要能找准方式方法在热潮中翻波逐浪。
突破自我也好,在舒适区里转变思路也罢;又或者是顺水推舟的持续输出,还是浅尝辄止的昙花一现。如何做到让热度持续,才是光环效应背后各个分区创作者需要持续思考的课题。
作者:笛飞
来源公众号:传媒1号(ID:zcfhxy),中国传媒业产学研先锋新媒体。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