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怎样的创业团队?扎堆逻辑

在农耕时代,让人类结合起来形成社群的是血缘关系,或者说是在一个地方生存的小共同体。欧洲的那些领主的土地上的那些农奴、中国人的血缘都是小共同体。所以马克思有一句名言,越往前追溯历史,你就越会发现,人从属于某一个小共同体。

中国人更会这一套,即使我们离开了自己生活的村庄,我们去京城或者到江湖,我们都会干一件事,就是结成一种叫亚血缘的关系。到京城赶考,我们会认同乡;同榜的进士我们会认同年;沦落江湖,我们一定要在某个门派当中亲热热地喊一声师父、师娘、师姐、师妹。每一个人都从属于这样的血缘式的共同体。

而工业社会呢,是用资本、用财大气粗把这么多人这么多机器、这么多产能捏合在一处,形成庞大的组织。

那么互联网时代呢?更不需要农耕社会的那层关系了?

但是,只要是创业,创业团队如何打造?其内在的基本逻辑是不会变的,我一直在思考一种“扎堆”逻辑,就是历史上成功者所在的团体往往扎堆在某个地区出现。

秦末楚汉争霸,其实就是两帮楚地人之间打仗。项羽、范增是楚人,刘邦、萧何都是沛县(属楚)、韩信也是楚人。李渊起兵靠的是关陇集团;朱元璋、徐达、汤和、常遇春干脆都是凤阳一带的,李善长、胡惟庸都是定远的;曾国藩带领的湘军更不要说了。商业上有晋商、徽商,也是这么个现象,阿里创业的那18个人可也都是老乡,新东方都是同学,复星都是复旦校友。这就是成功者集团“扎堆”逻辑。

原因就是先发优势和同乡(同学)效应。

人以类聚,无论刘邦、朱元璋、曾国藩还是马云、俞敏洪、郭广昌在创业初期,只能找同乡(同学),唯“信任”二字,不是说他们不信任别人,而恰恰是当时的无论世家大族还是商业巨头不会信任他们这些创业者,而只有同乡(同学)平时在一起,感觉这些创业者有点靠谱,才愿意跟着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然后就是先发优势,打仗和商业一样,成功者集团都是打出来的,鲁迅先生早就说过,走的多了,也便有了路。

创业团队拉起来了,那么合伙人之间肯定会经历关系磨合与调试期。 扎堆逻辑首先是信任基础,如果没有底层信任基础,哪个合伙人愿意跟你私奔、裸奔?新东方三架马车、腾讯五虎与阿里巴巴十八罗汉,哪个不是好朋友合伙创业?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好朋友合伙创业,不代表不会出现纠纷,但好朋友之间的信任基础有助于解决纠纷。 在关系上建立利益,也就是在强关系“三老”(老同学、老同事、老同乡)中找合伙人。

那么重点来了,扎堆逻辑的强关系上如何区分利益?在创业早期,朋友之间合伙创业容易建立感性信任关系,但也会导致合伙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很不理性,甚至互相感情绑架。阿里巴巴后来实行的18罗汉集体辞职,华为实行的集体大辞职,这些在客观上都有利于早期创业团队感情松绑。

这就是先分蛋糕好,还是先做蛋糕好? 先分蛋糕再做蛋糕的好处是,解决了团队创业动力的问题,有利于激励团队做大蛋糕,但太早阶层固化与利益固化会导致公司组织固化,也容易导致股东历史贡献与未来贡献、老股东贡献与新股东贡献之间失衡。

先做蛋糕再分蛋糕的好处是,事后可以相对公平合理地评估合伙人股东在做蛋糕过程中的贡献,但容易导致创业团队原始动力不足,事后分蛋糕也是赤裸裸考验人性。

对于核心创业团队,可以先分蛋糕,再做蛋糕,但给未来预留调整空间。边分边做,边做边分,在运动中解决问题。

作者 徐1一

关键字:创业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