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am research:一款颠覆传统的个人笔记类产品
最近个人笔记管理领域横空出世一款创新、颠覆型的产品:Roam research。
最初,由一个油管(Youtube)大 V 做了一个宣传视频【1】,迅速让这款产品火了起来。其产品特色总结为:文档可以双向关联,形成知识图谱,构建用户的知识框架。
紧接着,接着国内一波先锋用户开始介绍这款产品,引发了一群知识管理爱好者的追捧,包括知乎【2】和少数派【3】都发了相应文章。
有了一波狂热粉丝后,Roam 创始人 Conor 在 Twitter 里预告了收费情况。
Roam 的用户将支付每月 15 刀的产品使用费,折算人民币一年要 1440 左右。Conor 说付不起可以提供贫困证明,不然就滚蛋。而现在注册的新用户,需要绑定信用卡才可享受免费的试用体验。
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收费情况下,仍然有一波忠实粉丝爱着 Roam。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研究一下,Roam 这款产品大火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打动用户?
一、解决的痛点
你还记得几年前看得某一本书吗,还记得整理的笔记里写了些什么吗?
你做的成千上万篇读书笔记,有多少被你真正使用过?
你是不是重复在记录一些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几年前你就整理过?
我们忙忙碌碌,为了 10G 的学习资料,去转发海报、下载收藏后,还记得资料里面的知识点么?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的大脑记忆是非常容易遗忘的。成千上万篇笔记,如果没有被我们理解、使用,就像没有生命一样,永远躺在笔记本中。而有些知识即使被我们理解,也容易被遗忘,无法很好地支撑我们手头的工作生活。
这个事实是非常残酷的,我们只是看起来勤勤恳恳。
所以当有一款产品出现在你面前,能够时不时地激活你沉睡的知识,你感不感兴趣?
当你如在写某个主题研究,某个专题汇报时,知识点能够出现在你面前,帮你拓展思路,提供素材,你爱不爱?
当你在生活工作中不断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知识和案例点就像铆钉一样,牢牢地根植在你的大脑里,你激不激动?
二、传统知识管理方法的局限性
为什么诸如印象笔记、Bear 这些产品做不到激活知识、笔记,发散思维的作用呢?
因为一般的笔记类管理工具,都采用文件夹、子文件、标签系统进行笔记的管理、分类,再通过搜索在海量知识里面捞取信息。
文件夹是好的,可以让你的文档看起来规范、整齐。文件夹又是坏的,因为它阻碍了一些笔记和其他笔记发生连接的可能性。
此外,搜索也是有局限性的。蒋方舟说过,搜索永远做不到像人类的大脑一样,通过一个具体的场景,联想出无限相关、有趣的场景故事。
例如,在古典音乐节目的广播里听到了菲力克斯·门德尔松的音乐。音乐一结束就听到广播员的解说:“菲力克斯·门德尔松的家族是全欧洲最上层的银行家家族。” 这时候,你可以想象:在莱比锡一家豪华的办公室里,穿着19世纪德国的礼服,弹着钢琴作曲的形象。
如果这个学生对19世纪德国服装有一点常识,那就会联想到菲力克斯·门德尔松的服装。如果这个学生对19世纪德国的建筑有一点常识,那就会联想到那个银行建筑。如果知道菲力克斯·门德尔松的家族关系,一定会联想到和他一起作曲的姐姐范妮,还可以重温有关19世纪时尚模特的知识。
如果你具有钢琴常识,那就会记得才华横溢的菲力克斯·门德尔松,和他弹过的英国伦敦约翰·布罗德伍德父子公司制造的钢琴。如果谈起钢琴制造商,那就会想起法国的普莱耶尔,美国的斯坦威。
如果知道键盘乐器的历史,就很容易想起巴赫,想起巴赫,就会想起海顿以及他的老师波尔波拉。巴赫喜欢用羽管键琴,而海顿不是一位键盘音乐家,即便如此,在晚期创作中,他还是注意到了钢琴的广泛应用。如果知道巴赫和海顿通过数学和音乐来体现了神的意志,那就很容易联想到18世纪学问与神学的关系。如此下去,举一反三,浮想联翩。
海顿一生洁身自好,一次都不曾与异性发生性关系,并以此为荣。如果知道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当时人们对性生活的哲学观点【5】。
所以Roam横空出世,用图谱的形式来帮助观点和观点进行连接,辅助人类记忆,发散观点。受到了广大知识、笔记类爱好者的追捧。
而Roam的产品背后,是有一套理论在支持产品的数字化表现形态,它就是Slip-box写作法。
三、背后的理论支撑:Slip-box 写作法
Slip-box起源于西德的六十年代,要从一位社会学家说起。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德国,有一个人名叫 Niklas Luhemann,他读了法学院,但是毕业后决定做一个公务员,只因为他不喜欢跟客户打交道。公务员的工作虽然单调繁琐,但只要面对政府一个客户就够了,足够单纯。在朝九晚五工作之余,他开始研究哲学、组织管理学还有社会学。读到任何有用的内容,他都记下来。一开始他的笔记方法跟大家差不多,用各种笔记本,把内容分门别类地记录。
后来他意识到这种方法不对劲,他重新发明了一套笔记方法,他称为 Zettelkasten。名字的拆解很直观,Zettel 为 Note 之意,Kasten 为 Box,英文被叫做 Slip-box。
他用这套方法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在30年的时间里,出版了58本社会学专著,每一本在各自的领域都具有开创性。这还不包括,他写的论文,发表的文章,还有译著。有朝一日,大学请他去做教授,让他叙述自己的履历,他做了世界上最简洁的简历。
我的项目:社会理论 研究时间:30年 成本:0
这套零成本的笔记方法,在他死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德国有一个专门的小组在研究他的笔记系统。
Sönke Ahrens 把对这套卡片盒笔记系统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叫:《How to take smart notes》。
1. Slip-box 的核心理念
- 写作不是输出,写作是思考发生的媒介;
- 关于创造力最坑爹神话之一就是它从无到有发生的,经常面对白纸一张开始创作,却忽略了没有人能从零开始创造;
- 遇到困难总是死磕,但其实沿着最有趣的道路前进,同时进行多个项目也没什么不好;
- 喜欢全文收藏,但其实收藏更像是把信息搬运(而非加工),途中没有增加任何知识;
- 总想建立一套完美的分类,但其实分类像建筑物,一经设计好再改进就面临彻底重构的问题。而我们吸收知识更像是神经回路不断被加强/减弱的过程,收集之后会慢慢的生长出来结构;
- 只有被分享、使用的知识才有价值。
2. Slip-box 方法概览
Slip-box 方法是将每个卡片记录一个想法或观点,同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精简、提炼,加上必要的参考信息,使得这些笔记离开原始文献也能被理解使用。
这套方法的精彩之处在于 slip-box notes 利用个人的理解对知识进行排列,每个笔记有一个编号,新的笔记找到和它相关的笔记,放在它后面。例如新笔记和 21 号笔记内容很相关,那么它的编号就是 22,物理上也应该放在一起。如果已经有 22 了,那么可以用 21a 进行编号,通过这样的编号变化新笔记可以在任意位置插入,笔记中的内容也可以根据编号互相引用。
所以对于一个知识点来说,它可以被无限延伸(横向扩展),也可以被不断深入(纵向挖掘)。当 Niklas Luhemann 需要对某个主题写作的时候,只要抽出一个盒子,或者部分卡片,就有深入的观点,丰富的素材来支撑他写作。
而当你定期回顾这些卡片的时候,经过大脑的思考和转化,卡片和卡片之间又会产生新的连接,新的观点也会在你的脑中碰撞产生,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这个时候,你只需要在已有的卡片上,再增加新的关联关系,就可以让你的大脑不断地强化这些知识体系。
Roam 这款产品就是基于 Slip-box 理论进行了产品化。它能够让文档(或段落)为中心,进行链接(越小的连接单元,代表越高的连接效率)。本来需要人定期去查看卡片盒,然后将盒子里面的观点手工连接的方法,变成了计算机帮你连接,直接以视觉化的方式展示出来的网状关系。
计算机根据 Niklas Luhemann 的所有卡片生成的知识图谱
四、Roam 的产品化方法
从 Slip-box 理论方法到产品化之间有一个巨大的鸿沟,我们来看一下 Roam 的创始人是如何数字化这套理论,并作出取舍和创新的。
1. 三种卡片 vs 两种功能
根据 Slip-box 理论,笔记分为四种:
- Fleeting notes(灵感笔记):用于记录转瞬即逝的灵感。
- Literature notes(读书笔记):用于记录你的读书笔记。
- Project notes(项目笔记):用于记录你的项目笔记。
- Permanent notes(永久笔记):用于记录永久存在的笔记,可以帮你进行写作。
Slip-box 对这四种笔记的操作方法为:灵感笔记、读书笔记、项目笔记是记录当天,或阶段性的内容,需要你定期整理成「观点」(建议最好 1-2 天就整理一次),然后放入永久笔记里。永久笔记里需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概括出观点,对观点进行编号,观点的来源、时间,以及一些其他辅助信息。重点是所有这些笔记的内容,都必须由你自己的语言表达,而不是照抄书上的内容。
在 Roam 里面,提供了每日记录(Daily notes)和文档(All pages)两种功能。每日记录用来做每日灵感收集、待办清单等。全部文档(All pages) 部分是除了「每日记录」以外的文档汇聚地。它没有严格按照 Slip-box 的理念要求用户定时整理日记,也没有严格区分读书笔记、项目类笔记,和永久笔记这几个概念。Roam 将这些概念简化,只保留了日记和笔记两个核心概念,降低了用户的学习成本。
2. 笔记编号 vs 双向关联
Slip-box 对笔记关联的操作方法上面已经详细说明了,它会为每个笔记构建一个编号。
在 Roam 里面,双向关联则是它的创新功能。你可以通过 [[ ]] 进行文档的连接。当你输入 [[ ]] 后会,界面自动出现一个小的弹窗,显示你最近的文档(page)列表。如果你输入的内容没有任何匹配,Roam 可以直接帮你新建一篇文档。
文档、第三方连接的关联形式其实在不同的产品中都有所体现。但 Roam 在每篇文档的最后,还列出了被关联的文档列表。Roam 甚至还会对文档内容进行匹配,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关联关系。从文档的角度,双向连接显示的好处是,你可以清楚地了解某个概念的上下文信息(类似 Wikipedia 的效果)。
当你阅读文档的时候,里面任何一篇关联内容,都可以通过 shift+click 以对照视图的形式打开,方便你对比浏览。
3. 文档内容引用
Roam 另外一处创新功能是文档的引用能力,它和传统的文档引用形式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直接将引用的文本展示在另外一篇文档中。为了区分多边是否同步数据,或是引用不可修改,Roam 甚至细致地做了两个功能:Block reference 和 Block embed。
Block reference 是指某篇文档引用了另外一篇文档的段落后,可以在引用的文档内直接修改,原文也会同步。Block embed 是指以内嵌的形式展示引用内容,改动只能去往原文。
4. 图谱
Roam 做了这么多文档的关联关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形成一张知识图谱。不要小看这个图谱,这正是 Roam 的核心所在。在《How to take smart notes》一书中指出:
将所阅读的内容转化为了自己的语言,通过自己的认知系统进行论证、理解,只是做到了第一步。下一步,我们需要将观点和观点进行连接,才能不断地强化大脑的记忆。并通过这些关联关系,产生新的观点。
在 Roam 的图谱中,文档原点越大,表明这篇文档(或段落)被关联的次数越多,对你越有价值。
5. 其他众多、有趣的功能
Roam 不仅仅是一个笔记管理工具,它还可以为个人、团队等多种场景服务。
比如:项目管理、任务管理、每周回顾等。而支撑这些场景能力的就是它丰富的文本编辑器能力,比如插入 To-do、看板,你甚至可以在文档里面创建一个番茄时钟,点击开始计时。
6. Roam 产品化总结
- Roam 简化了 Slip-box 中笔记的分类方法;
- 独创性地通过双向连接,图谱展示,将原本 Slip-box 中靠大脑实现的方法计算机化、视觉化;
- 文本编辑器能力丰富,不仅支持 Markdown 语法,还纳入了众多能力,比如看板、番茄时钟、时间应用等。编辑效率和创造性并存。。
五、本篇总结
Roam 火爆的背后,是笔记管理思想的革新。看完解读,你对这款产品产生兴趣了么?
也许在未来的某天,这句话会成为经典:Talk is cheap, show me your brain.
六、参考资料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xOffM_tVHI&t=524s%EF%BC%89
- https://zhuanlan.zhihu.com/p/136129625
- https://sspai.com/post/60466;
-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113755/
#作者#
张圈圈,微信公众号:lovepm。专注企业级知识管理、知识沉淀领域。
本文作者 @张圈圈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