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中产阶级何时为精神消费买单?

归根结底,想要中产阶级们为精神上的富裕买单,请先满足他们的两个前提:一是可以从中得到“愉悦感”而非“快感”,二是让这种消费大众化。瑞士信贷研究所出炉了新一年的《全球财富报告》,在和中国相关的部分中抛出了几个诱人的数字:中国人均财富达到2.68万美元,在全球11亿中产阶级中,中国占到了其中的35%,并预计2022年的占比会达到40%。早在2015年的时候,瑞士信贷银行就在当年

谁说学习没有捷径,10分钟教会你学习的“套路”

如何学习才能更高效,作者分享了几个学习方法,一起来看。上一篇文章 《不知道这一点,那么多书白看了》中,我们针对“知识焦虑”的问题,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带着问题去学习 。但是,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会产生那么多的问题,学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有没有更便捷、更快速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是的,今天我就是来带你们“ 走捷径 ”的!说起捷径,很多人都不屑一顾,以为是耍小聪明。

解构知识付费:为什么从一个「圈粉」的事业变成「骗粉」的勾当?

互联网切入知识服务领域,最大的优势就是利用AI与大数据分析提升供求双方的匹配效率。为人师,总是一件无比高尚的事情,但是,当人人都能为人师的时候,老师这个称谓的含金量又需要重新考量了。近三年,知识付费行业飞速发展,社会这所大学开始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各种老师。据新知榜统计,光喜马拉雅FM就有359个课程,均价在123元;而面向白领的得到拥有39个课程,均价在186元——终身学习的

音频听书的偏见和迭代,知识付费的焦虑和社交

在谈知识付费的时候,读书这件事情就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知识付费并非洪水猛兽,其实很多时候,听听音频哪怕只收获一两句受用或者戳心的,也就值了。当然,碎片化甚至粉尘化的消费社会,我们都面临知识的危机,同时也经历着一场知识分享转型。当某个现象兴起时,总会有一帮人推波助澜成为拥趸,但当其所指矫枉过正时,这群拥趸其实就成了帮凶。比如:原本意味着自我解放、自由和平等的女权,最后却出现双

知识付费中的心理学:从欲望到兴趣

知识付费从刚开始的兴起的火热,到现在发生的一些畸变,使得知识付费被戏称为“知识焦虑”,而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状况?本文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一翻。2017年知识付费方兴未艾,得到、知乎live、喜马拉雅、千聊、小密圈、饭团、分答、小鹅通等等,华兴资本预估这个行业在2020年有望达到320亿规模的收入,按照30倍估值计算,有望支撑起1500亿的市值。这场激情和疯狂加持的创业风口

一个好的知识付费产品,所需要具备的几个要素

经过去年的知识付费市场的整体火爆,今年的知识付费市场方向有所调整,各大平台不在迷醉于大V的力量,开始慢慢回归到用户本身的价值诉求之上。本文从知识付费整体市场观察出发,判断出知识付费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总结了知识付费与内容付费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一个好的知识付费产品所需要具备的几个要素。一. 知识付费市场的现状我们不妨通过几个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知识付费产品的现状,来看看目前的知识

如何让你的营销触达知乎的高价值人群?

知乎是一个汇集了一众知识精英的平台,“奔驰上天”、“奥迪烤肉”这些令成功的案例都证明了知乎如何以知识扩展内容营销的想象力。品牌在知乎上进行推广,将能波及更广、更高质量的受众。为什么品牌非要做知乎不可?从“广而告知”到“广而认知”,品牌应该如何玩好知识营销?这个问题是我一直都在思考的,从上次朋友圈刷屏的所谓新世相首次微信公开课开始,就有人提出,这种现象在知乎、豆瓣肯定是不可能

果壳网、分答创始人姬十三:知识的再造与学习的巨变

知识付费某种意义上来讲成为了人们获取靠谱信息的一种方式,他的出现恰恰对应着中文世界里越来越多“粪坑化”内容的出现,成为了另外一种极端。——姬十三3.28日,腾讯媒体研究院旗下芒种特训营在北京举办,果壳网、分答创始人姬十三在课上进行了分享,腾讯媒体研究院将部分内容整理成稿,以下为具体内容。八九年前创业的时候,当时投我们的执行资本投了豆瓣、果壳和穷游,那时候称为web2.0的时

讲一下「新媒体」这个行业

会做破碎的梦,或许是因为你睡着了。最近一篇文章《关于新媒体,都是梦破碎的声音》的结尾是这样说的:时代的机遇和变化让新媒体人接收信息的速度比其他行业更快更多,而这种快和多恰恰给新媒体人带来了一种幻觉。一方面,觉得自己是站在大浪里最前端的人,海上风和日丽,阳光灿烂的时候,浪里的水花偶尔溅起拂过脸庞,感叹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当大风大浪来临,船只剧烈摇摆的时候,他们也许是第一

一篇三天内阅读量突破150W的爆文,我是如何写出的?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经验,分来自己对一篇高质量文章的理解,enjoy~一个人,是如何写出一篇文章三天内阅读量突破150万?而这,对我来说,我却从未想过。大学毕业后,我去了一家在行业还算知名的传统企业,但并未从事文字类工作。后来,辞职,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但也并未从事在互联网行业很火热的运营类工作,比如说互联网内容运营。我对互联网运营并没有很深刻的洞见,对社交网络上充斥着的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