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研总是感觉无用(上)

为什么用研总是感觉无用(上)

为什么用研总是感觉无用(中)

为什么用研总是感觉无用(下)

作者:chenjunrui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3863175

有时候,在和朋友聊用户研究的时候,常常会被朋友鄙视,大家都觉得用户研究更多的是一种很虚的工作。我搜罗了一下,大概有三个观点。

第一:用户研究研究了半天,结果说的都是大家知道的东西,只是你给总结归纳了一下,是个人都知道用户需要更便宜的价格,服务更好一点,这还需要你来说吗?

第二:用户研究说得都挺有道理的,对用户的行为和心理也摸得比较透彻,但是我听完了以后,不知道该干什么?

第三:用户研究都是大公司才养得起,在小公司里面一切都要快,感觉用户研究跟不上节奏,总是慢半拍。

这几种观点其实很有代表性,其实这正好代表着用户研究的三个成长的阶梯,如果不能从这三个阶段走出来,用户研究总是会被人不断地质疑;但是,当你真的从这三个阶段毕业的时候,你自己可能会对自己质疑:我还是单纯的在做用户研究吗?

下面,就让我谈谈这三个阶梯:

第一个阶梯:真正的洞察用户

洞察缺少一种“魂”

工作中我接触过很多专业市场调研公司的人,他们中很多人对调研的工具非常熟练,执行能够做到100分,但是最终提交的报告却总是让人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有完整的方法论,有详细的数据,有充分的分析,有完美的PPT展示,不过总是让人感觉缺一点东西。

就好像前面说的一样,你说的都是大家知道的东西,唯一的差别是我知道这个产品主要是男性在使用,而你告诉我这个产品男性用户比例为69%,自然大家都觉得没用。

随着合作次数的增加,我发现,市场调研公司的报告中缺少一种魂。换句话说,是一种核心发现。这个核心发现其实是对所有材料的提炼,能够对所有的现象进行解释,而这就是行为背后的原因,或者称之为用户深层次的需求。

缺少这种核心,在展示中对用户的描述就像是摊大饼一样平铺直叙,听众也无法将所有的细节拼凑在一起,形成一个立体的用户形象。

简单地说,就是在交流的过程中,用户研究并没有画出一个令人信服的人物,也不能找到一个令人信服的概念,建立起完整的逻辑。

这个概念需要用户研究人员自己去创造,因为有时候用户自己也不能说出这种概念,但是他们绝对会按照这个概念原则去行动。

有一次,我在做一个在线教育培训的用户需求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有很多数据和信息,各种表格,图表一堆,但是总是拎不出一条线。在最终汇报前,我们团队不断地进行讨论,终于提炼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培训效率:

对于家长来说,培训效率就是培训效果/费用投入;对于孩子来说,培训效率就是培训效果/时间投入;而培训成果则是和培训内容的价值、师资力量、学习心态、培训方法等密切相关。

在这个概念的整合下,所有的信息都能够围绕这个概念进行整合。而费用和时间的统计不仅仅需要关注的是培训本身的费用和时间,还要考虑围绕培训所发生的费用和时间,比如选择课程所耽误的时间,参与培训的路途时间以及误工所造成的损失。

围绕这个“培训效率”的概念重新再来研究在线教育培训的时候,我们就能很快地发现其优点和缺点,并能够进行合理的比较和分析。

比如线下一对一培训的时候,需要考虑通勤时间,培训的时候,也是老师让学生做题,然后再改作业,并对孩子进行点评,有时候2小时授课,还有10分钟的时候,内容已经讲完了,孩子只能在这10分钟内自学,这些显然都是导致时间投入的效率低下。

而在线培训则可以考虑把做题、改作业的时间都剔除掉,学生获得的是完成的培训时间。另外,2小时的培训时间还可以拆分成多个小段,学生每次可以只使用一小段的时间,而不用象线下培训一样一次必须使用完,同时还不需要学生往返培训学校的情况,这样一来,整个培训的效率能够得到不少的提高。

通过提出一个核心概念,其实是建立了一个观察的框架,这样,所有的内容和信息都可以为围绕着这个核心概念进行组织和讨论,也方便其他人的理解。

洞察“右脑”

真正洞察用户除了能够理解用户的价值判断以外,还需要能够理解用户的情感世界, 我把前者称为理解用户的“左脑”,而后者称为理解用户的”右脑“。

记得有一次,在进行“用户画像”的时候,我用了一堆的内容来描述一个用户画像:”她非常在意生活品质,平时会阅读一些时尚类的杂志,作为初入职场的人,收入并不太高,但是对于消费的档次和品位要求却比较高。她在社交谈论的时候会表示自己其实也是懂潮流的,并且会表示出那种“贵的东西我也用过但是效果不好,所以我现在只用适合自己的品牌”的感觉“。

当我描述完以后,我发现大家似乎却没有特别的感觉,然后突然想到了一个词,感觉能够把以上描述的所有的信息都总结出来——”小虚荣“,那一瞬间,我突然把握住了这一类人的感受,那种”输人不输阵“的倔强,对”物质生活“的向往,以及埋藏在躯体深处的一种淡淡的自卑。

而这种感受让我对这一类用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仅仅只是她们行为上表现出来的状态。事实上,当我把握住这种理解以后,我甚至可以预测出这一类人在其他场景下的的行为和表现。

当你真正能够感同身受的体会到用户的喜怒哀乐的时候,能够把握主用户的思维方式,按照用户的个性去推演行为的时候,这才是对用户有一个深入的洞察。

未完待续

微信公众号: 锐合金狗眼

关键字:产品经理, 培训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