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的“道”与“术”

年末了,也适当的做一个思考性的总结。

平常多是对做产品的技能方方面面进行总结,也会思考关于产品思维、方法论方面的问题,正好对产品的思考做一个总结。

那么到底什么是产品的方法论?什么是产品的软技能、硬技能?怎样找到自己当前的定位?该进行怎样的提高?

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


道,对应产品方法论

何为道,《庄子·缮性》:“道,理也。道无不理”,这是庄子中对道的解释,至于怎么理解,各有各的说法,事物的运作规律是理、对事物的判断方法是理......平常通过各种渠道经常会听到关于道的话题,茶道、花道、禅道、剑道......,儒、道、佛文化均认为“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中,道可谓无所不在。何谓产品之道,关于产品的方法论、对产品的认知、产品的思维、是一些务虚的理论,就像我们上学时接触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等一样,是理论性的总结。

市面上有各种大神总结的方法论:极致思维、单点切入、边沿切入等等,读起来感觉酣畅淋漓,甚至醍醐灌顶,一到实际工作中其实并不能真正的指导工作。因为这些都是“间接经验”,不是“与我有关”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之间的转换则需要大量的实际工作,也即下面会说到的产品之“术”。


术,对应产品基本功

新华字典中关于术的解释有如下一层含义“方法、策略、战术”,即我们如何应对一件事物的方法。我们知道打仗、玩游戏、体育比赛中经常会说到战术,即我们如何应对一场战役、一场比赛的方法策略。而产品的“ 术 ”就是如何应对产品工作的方法、技能,分为软性的和硬性的技能两大类。硬性的技能包括需求分析、竞品调研、用户画像、功能设计、原型设计、交互设计、数据分析、流程设计等等;软性的技能包括沟通、表达、文档等等。

硬性的技能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来进行锻炼,参与到具体的项目之中,负责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行相关技能的实际操作,通过长期不断地试错来完成。经常有人说,不做死几款产品,很难做出一款成功的产品,就是这个道理

软性的技能更多的与个人成长以及性格相关,也能通过训练来进行提升,但是很艰难,耗费了时间和精力不一定能有效果


关于道与术的关系

我们上过政治课都知道,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实践能够检验理论的合理性,所以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量变产生质变”,产品的方法论也是在大量的具体产品工作中总结提炼而来,形成一套对于产品工作、认识的思维体系,而后可以用来指导具体的产品工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再去不断修正自己的方法论,再来指导以后的具体工作......不断反复这个过程,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思维。

同时可以通过这两方面的来思考自己当前的状态:自己的基本技能是否都已经熟练掌握、灵活应用?有没有形成自己的产品方法论、产品思维?在哪方面还有欠缺,需要提升?更加准确的提升自我。

找准自己的定位

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看完一本产品相关的书籍或者文章,感觉很有启发,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大程度上不会用到这些知识,这就是前文所说的“间接经验”的问题。所以,作为一只汪,应该更多的去修炼自己的产品技能,花费更多时间去试错、去实践,通过实践来总结自己的产品思维,去提炼与自己有关的产品思路,有一定的沉淀后再去对比相关的书籍文章,进行对比,不断修正提高自身。

我们也不必去羡慕别人的方法论。产品方法论都是结合自身的经历、经验总结而成,是适合于自己的一套方法体系,没有对错也没有好坏。优质的方法论可以借鉴,但是转化为自己的产品思维还是需要大量的实践,还是上面的过程,总归还是要自己去试错去体会。

所以,产品方法论,还得靠自己去总结。即使有了秘籍,大招还得靠自己去揣摩。

啰啰嗦嗦了一篇枯燥的算是务虚年终总结文章......说的是产品,但是仔细想一下,做任何一件事都是这样。

作者 Ronie

关键字:产品经理, 方法论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