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产品与测试如何有效沟通?

工作中与测试的沟通案例,如何最高效地解决排期与产品测试问题?对此分享一下相关沟通中建议的一些办法,和项目软件。减少手工的麻烦,用软件来为PM带来效率。

产品与测试如何有效沟通?

产品上线前的提测

1. 测试状态在产品中的考虑

相信不少产品朋友的公司或团队里面有负责不同产品的。就拿KEVIN来说,目前负责的是1个APP(包括IOS端和安卓端),3个后台;并且3个后台逻辑是相关关联。一个全局后台、一个内容管理后台、一个业务后台。

在大多数团队产品中,一个后台匹配一个产品足够,但往往很多产品不仅是对产品负责,更是起到了企业整个流程的作用。将企业现有的传统流程改为信息化处理。如CRM/ERP等,都是这些产品的体现。

那么作为PM,应该如何与测试有效的沟通?

首先KEVIN目前所在的团队是以端进行分化并非功能模块,如移动端A产品经理负责、1个后台B产品经理负责、1个后台C产品经理负责。

首先KEVIN这里抛出一个问题: 作为PM是否应该了解测试情况?

在这里,一个产品的交互设计是否合理?业务逻辑合理?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是可以从测试体现的?

从KEVIN的经验来说,目前程序的错误的测试BUG占比测试结果报告中是很少的。

并且作为PM需要清除的是及时了解未处理的BUG,而已经解决的,不需要CARE。

在测试中一般会有以下情况:

【BUG状态】

以上是经常PM会看到的一些测试反馈,那么对于相应的状态就要有相应的产品认识。

如果是重新开启的BUG,就要考虑是不是产品的逻辑关系,导致产品不断出现BUG。相应的对于PM也要及时更新产品需求文档,对于一些新加的需求,需求文档需要详细标注。这样测试的结果才是准确的,当然产品需求文档怎么写?之前KEVIN有简单聊过PRD与竞品分析,可以去看看。

【某产品测试报告】

2. 测试与产品的划分

之前KEVIN有说过目前负责的是以端来进行区分。或许部分PM的划分是以模块划分的,不管如何划分,PM应当时刻保持对自己的产品测试报告进行回查。

首先开发排期后,主动的将开发排期表与相关开发人员的情况拿到手里,随时跟着开发进度进行跟随。其次,开发完成之后,提测进行测试排期,主动的拿到测试排期。

测试中,KEVIN认为对于产品应该进行区分,尤其是对于团队中有2个以上的PM来说,那么区分产品的测试报告,方便PM进行查看和调试。

简单来说过程可以分为:

【测试分化】

这样就不需要将所有的测试结果集中在一起,PM也不方便查看。当然对于认为不需要查看测试结果的PM,这条建议当然没用啦。

并且PM需要制定相关测试用例或测试报告。

【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是准备用来测试的数据,假设我们需要测试一个计算绝对值的程序是否正确,我们至少要准备一些正数、负数、0来作为测试用例,例如-3、0、9这就是一组例子。测试报告详细描述测试报告以及选择这些作为例子的理由,还要包括在测试例子数据的工作情况,最后有测试结论。例如我们输入-3、0、9这个程序的结果是3、0、9,说明程序是正确的,评估开发人员的能力和项目整体的质量。

项目管理软件如何让PM提升效率?

3. 项目软件哪些常用的?

这里KEVIN在自己的产品群中简单调研过,其中不少朋友这样说。

【项目管理软件】

简单罗列为:TEAMBITION/禅道/PROJECT/WORKTILE/JJRA

看来不少的朋友还是以项目软件来管理相应的产品进度。这一点KEVIN分享的是在开发中,PM需要时刻了解目前开发的进度占整体项目或产品的百分比情况,当然EXCEL或脑图进行统计是没有错的。但以更好的项目软件管理能够时刻了解其进度与排期是否保持一致。并且能够了解相关负责人,这样可以保持不拖欠,保证后续需求可以有进有条的进行。

最后分享一下关于需求的时间把握,这也是KEVIN最近学习的深刻的地方。

  1. 时刻与需求方保持沟通,一旦产品排期推迟,与需求方同步。
  2. 优先级排定后,次优先级的功能点与需求方进行确定,准备相应产品评审
  3. 沟通不了的问题,保持上升,并且时刻注意同步,千万不要以打小报告的形式解决。

当然,KEVIN相信对于一个PM,永远不可能做的面面俱到,但每天能够有一点进步和收获,便足矣!

作者

作者:kevin(张晋壹)(微信公众号:Kevin改变世界的点滴,个人微信号:574319420)。曾从事腾讯云产品设计与中兴通讯产品研发,目前是一枚金融产品经理,坐标:深圳。爱健身、爱跳舞、爱生活!欢迎交流~

关键字:产品经理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