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时代,微信公众号是绝大多数中文专业内容生产者的终点
对于内容创业者们来说,微信公众号是起点,因为许多内容创业者从一个公众号做起,在积累了一定的粉丝量之后,开始做独立的app。
但许多内容创业者没有意识到,微信公众号既是内容创业的起点,也是做内容的终点。
不信你去看,任何一个内容创业者在公众号做大之后推出的app,影响力都始终超不过它的公众号。
“李斯特”的公众号订阅者很多,但它的app很少有人使用;
“看鉴”的公众号订阅者很多,但它的app很少有人使用;
也许你觉得我举的例子太过小众,那我来举两个众所周知的例子:
“人民日报”的公众号全国排名第一,但它的app使用者没多少;
“一条”的公众号订阅者众多,但它的app并没有多少人使用;
“观察者网”公众号的新榜指数排名前列,但它的app也没多少人用。
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以“一条”、“看鉴”每天产生的短视频数量,以“李斯特”每天产生的生活品质文章的数量,又或者以“人民日报”、“观察者网”每天产生的新闻数量,用一个公众号足够发布,用户根本没有必要安装多余的app。
按照“一条”、“看鉴“或是”李斯特“每天产生内容的数量,微信公众号的单次推送即可发送完。即使是人民日报每天产生的内容数量,通过多次推送也能推送完。也就是说,虽然微信公众号限制每天推送的次数,但对于市面上绝大多数专业内容生产者来说都是足够的。
而且,相比独立的app来说,公众号基本不占手机的空间。因而如果一个app只是提供与公众号相同的内容,它在自家公众号跟前就没有任何竞争力。市面上大多数专业内容制造者的app,恰恰在提供者与自己公众号相差无几的内容。
对于一个内容创业者来说,最终的终点并不是做一个使用者众多的app,因为那基本不可能。反倒是一个订阅者众多的公众号才是终点。
不过本文的标题说的是“中文专业内容生产者”,并不局限于内容创业者。也就是说,对于那些传统的内容生产者,终点也是微信公众号。
比如说,一份传统的杂志,《中国新闻周刊》,它的质量非常高,每周一期,每月相当于四期。要买这份杂志非常困难,只有少数的书店有,比如北京的三联韬奋书局。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通过邮局订阅,但在当今已经很少有人这么做。
但《中国新闻周刊》公众号的内容,获得起来就容易多了。全国任何一个使用微信的人,都可以通过订阅公众号的方式阅读它的内容。对于读者来说,每天打开微信是必不可少的事,但专门跑到书店或是书报摊购买杂志则是偶然的事件。
而且,通过微信公众号发送杂志的内容完全是可行的,假设每期杂志有30篇文章的话,一个月120篇文章,平均每天4篇文章,一次微信推送就能推送完毕。
国内任何一份杂志,如果能每期发行五万份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中国新闻周刊》自然也不例外。但如果从公众号的角度来看,五万这个数字就太小了,像《中国新闻周刊》这样提供专业内容的微信公众号,做到几十万上百万的订阅者易如反掌。
在智能手机时代,《中国新闻周刊》这样的专业内容生产者面临微信公众号时别无选择,如果不通过微信生态体系传播内容,在传统的发行体系之下,只能面临着被人遗忘的命运。反倒是通过扎根微信公众号,才可以焕发出第二次生命。
无论对于新出现的内容创业者或是传统的内容生产者来说,微信公众号都可谓发布内容的终极平台,内容生产者最好的结局就是拥有一个订阅者众多的公众号。这一点,在取代微信的事物出现之前,暂时还不会改变。
作者 刘淼
关键字:产品经理, 公众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