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避免做一个执行产品经理?

最近比较忙,基本上每天加班到晚上十点以后了,所以好久都没更新文章了。大家见谅,之后还是会坚持抽出时间将自己踩过的坑总结总结,给大家提供一点有价值的经验,不要再踩我踩过的坑了。

1)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产品和运营应该是各自独立的么?还是不分家,作为产品要懂运营,作为运营也要懂产品?

显然应该是后者。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在产品的诞生,成长,成熟,衰落各个阶段,必须是产品和运营相结合的。用运营数据来验证产品设计的是否正确,从用户的声音中感知大方向是否背离初心。

作为初级的产品经理,则很容易产生和用户打交道,数据增长,如DAU,MAU这些是运营负责的事情,与我无关。其实正是这种心态把自己圈住了,做的事情如果只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则永远都不能有全局的战略眼光。

比如我刚进公司的时候,做的事情都是产品交互上的优化。如增加某某小功能,让运营人员用着更方便,如优化一些出现的BUG,做一些产品体验上的改进,页面逻辑的改进。看起来整天负责的需求很多,做的事情也很多,从提出需求到策划到跟进开发到最终的测试,一直在跟进。

但事实上,这些事情并没有太多的价值。因为这些功能的出发点并不是服务于产品目标的。而是更多的接收了运营的反馈,将反馈转化成需求了。最终运营很满意,而我却成了执行经理。

那么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相反,你需要从你的目标出发,一开始就要同时考虑产品和运营2个方向。做的事情也要根据带来的效果排定优先级,如在产品内测的阶段要想好怎么引入种子用户,这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去改进UI或者某个无关痛痒的BUG。

在产品公测的阶段要思考如何杜绝低质量用户,定下产品的格调。在产品正式上线后,如何取得渠道的推荐等。每一个阶段都有为产品目标服务的最重要的事情等着你去做,千万不要把时间大幅度的浪费在眼前的运营反馈或者细节的调整。

因为运营不是用户,他们用着不爽,当然会希望改进。但是如果这项功能对产品目标来说不是很重要,那么,它的优先级也就没有那么高。这时候产品就需要将需求排期压下来,先做重要的事情。

产品的目的

2)

永远不要忘了设计产品最终的目的。

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答案只有2个字,“赚钱”。帮公司获得更多的营收,不管是ToB还是ToC,这都是一个产品的终极使命。没有人会处于情怀去做一个产品,所有的产品都是需要变现为公司带来营收的。而考量一个产品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它是否能够有很强的变现能力。

比如豆瓣,虽然有几千万的用户。但是它的变现能力并不够强。活了这么多年,依然不温不火,就是因为它的商业变现没有做好。它离好产品也是有一定差距的。

明白了产品目标之后,再去做事情就容易很多。

在黑暗中,有了光之后,就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ToB和ToC的产品在商业变现模式上有一定的差异,容我在这里讲讲我的理解。ToB的产品如果不能一开始就赚钱,是很难做成功的。比如teambition,石墨文档,印象笔记,销售易,TalkData。这些都是ToB的产品,他们采取的策略就是免费提供给普通用户基础的服务,以不断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省去了一大笔的宣传费用。

但如果是企业级的用户使用他们的产品,则必须要付费才能满足企业的使用需求。而企业中,由于大家都已经用的很习惯了,加上企业用户可以有更多的高级功能。所以企业也是比较乐意为之付费。

可以看出这种产品同时又C端客户和B端用户。但是它的变现则完全是从B端用户所得,而不是去向每一个用户收费。这也是这类产品的高明之处。

ToC类产品,变现过程相对来说就比较复杂。除了金融,电商类这种在产品上线初期就可以从用户身上薅羊毛。其他类的产品变现过程相对缓慢。一般都是有了一定得用户量级之后,才有变现的机会。

如陌陌的会员体系以及打赏体系,如果没有足够的DAU,用户没有足够的粘性。这种变现模式只会加速用户的离开。因为付费是需要获得一种服务的回报。而这种虚拟的道具只有在足够多的群体中才能显出它的价值。

再者就是广告,今日头条的信息流广告带来了一个百亿美金估值的公司。微信,微博,百度也都在蓄力信息流广告。这种原生广告,对用户体验不会有太大的伤害,相比其他广告形式,信息流广告的转化率也是比较高的。Facebook之所以能够如日中天,也是依仗信息流广告为它带来的90%以上的营收。

但是广告也是需要一个庞大的用户基数才能引入到产品当中。我见过一个资讯类的APP,DAU不到100就引入了广告,结果在应用商店被用户各种吐槽,差评。直接影响了产品的长线发展,很大程度上赶走了用户。

C端的产品还有一类无形的资产,即数据。数据有什么用呢?我来告诉你,精准的用户行为数据,兴趣数据,包括地理位置,性别,年龄等。可以让广告主定向投放广告,看人下菜。取得最大的广告收益。

由于现在所有的广告是通过设备识别码进行回调的,而你手机上装的所有APP都可以拿到你的设备码。所以你的数据被卖了,也不知道是被谁卖的。

另一类非常能赚钱的产品就是游戏了。此处先不讨论,下次会单独发文。

赚钱赚钱赚钱

3)

知道了产品的目标是赚钱,也知道了C端和B端产品应该怎么赚钱。接下来就是行动了。在产品的不同阶段,你要做的与变现相关的事情是完全不同的。

如产品初期,你要实现从0到1的过程。将产品构建起来,将用户引进来,这些都是为了变现做准备。在产品的成长期,你要快速扩大产品的规模,做好宣传和扩张,稳定产品的性能和体验。在产品的成熟期,要充分的利用各种方式变现。在产品的衰落期,要想办法让用户回流,激发活跃,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整个过程中,要尽量用产品机制来代替人工的重复的低价值的工作。换句话说,一个公司里产品人员的终极目标也就是为公司打造一台永不停息的印钞机。即使没有一个人,它也可以照常运转。当然,这和产品人员要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相悖了,不过实时确实是这样。

而且打造这样一台永远运转的印钞机也是所有老板对产品,对公司所有的人终极目标吧。阿里的淘宝天猫是印钞机,google,百度的搜索是印钞机。腾讯的游戏,Q币是印钞机。大公司已经完成了他们的第一个印钞机,接下来做的事情,就是做第二台,第三台,横向扩展,源源不断。

Push,Push,Push

4)

产品经理在产品的各个周期中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我觉得是以下3件事:

1)Push,Push,Push。
推动项目进度,让项目飞起来,让产品和研发人员跑起来,让功能按时或提前上线是你的第一个目标。

2)保证产品质量和体验。
确保产品在使用中拥有稳定的性能,而不是三天一个BUG,两天一个问题。确定开发使用的技术是可靠且不落后的。这就需要你认真画好原型,与设计沟通好UI,与开发沟通好逻辑,还要写好测试用例,将产品的极限情况全部考虑在内。以及产品面对突然的增长时,能够顶得住压力,不会出现大规模的问题。

3)变现变现变现。
既然目标是赚钱,那么在赚钱前面的N个步骤你都得做好。因为从产品上线,用户增长,激发活跃,提高留存,增加营收是一个倒金字塔的模型。只有把每一个阶段做到极致。最终你能够获得的收益才是最大化的。这也是很多产品不会再早期就变现的原因。

讲了以上这么多,算是我对最近踩过的坑做的一个总结吧。如果你不再以体验作为你的产品目标的话,我相信你的产品之路又往前走了一步。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提示,帮助大家在产品的路上走得更好,避免重复踩坑。

作者 南宫七洛

关键字:产品经理, 产品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