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距离,BAT 的宿命

今天扯个淡,BAT中的B掉队了,这个事情终于被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市值排序上,「JD的超越」坐实,作为多年来一直同时持有BAT三家股票的散户,确实也对B很失望,好在两位马老板很给力。

但我今天想聊的不是这个,而是一个奇怪的角度——
BAT为什么分别出现在北京、杭州、深圳,和权力中心的距离正好是0、1000、2000公里?

我的结论是,是社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起作用,中国地大物博,很复杂,从北向南,我偏执的认为越北越集权、越自上而下、越中心化,而越南越民主、越自下而上、越分布式……而这种影响最终表现在产品与用户的远近、对个体是否重视上。

百度可以不注册就使用,不用知道你是谁,背后是技术驱动的中心化搜索,保证算法大权在握;
阿里需要知道你是谁,依托买方、卖方、服务者等利益交换形成商业模式,是一种运营驱动的「做生意」;
腾讯不但知道你是谁,还要让个体之间互动,形成用分布式的共识来维护的集体社区,需要用产品来驱动。

这三家公司所在地的文化,其实反映出地域文化对组织、对成事到底靠什么的思考。

一群人到底为什么要聚在一起做一件事情?只有想清楚了这个问题,才能真正搭建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我们从组织形成的三种原始动力说起。

权力:强力组织,比如国家政府,用「枪杆子」保证「绳之以法」。
利益:商业组织,比如公司企业,用「钱袋子」支撑「诱之以利」。
共识:社会组织,比如公益社团,用「笔杆子」达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这三种原动力,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也各有不同。资源匮乏时容易形成暴力组织,随着资源越来越丰富,组织越来越倾向于用利益和共识这些力量来维系。举个「荒野求生」的例子来解释一下。

当资源特别匮乏时,所有人都没法靠自己吃饱穿暖。于是,大家会推举多数人认可的领袖,愿意信任他,围绕这个中心人物打造中央集权,统一安排劳动,统一上交生产所得的各种物资,再由他自上而下进行统一分配,以保证每个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早期的家族、宗族、部落,就是这种组织。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组织的人均资源变得相对丰富,开始有了剩余的私产。比如有的人有很多水,有的人有很多食物,有的人有很多打猎用的武器。这种情况下,大家发现彼此交换可以生活得更好。于是,人们通过利益互换来维系关系,形成商业组织。这个阶段,大组织开始瓦解,小组织通过商业活动也可以活的很好,人们对中央调控的依赖降低。
再往后,会发展到资源极度丰富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可以按需获得各种物资,似乎不再需要合作。但限于与生俱来的社会属性,大多数人不可能完全与世隔绝,还是会形成组织、形成社群。这时候,合作就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某种共识。在一起做事,是为了某个使命愿景,这样形成的就是共识驱动的组织。

任何一个新领域的突破,也往往按照先权力、后利益、再共识驱动,所以,你看互联网领域的巨头们市值增长最快的几年,也在时间上呈现出前浪与后浪。

任何组织的凝聚力都是这三种原动力的混合,只不过配比不同。每一个团队中,也都有不同的人。有的人很职业,在他们的认识里,工作就是工作,接了任务就有义务想方设法完成;有的人则讲求物质回报,只要钱给足,保证活漂亮;也有的人则更看重对团队目标的认可,将其放在首要位置。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所在的团队中各种力量的占比,从而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到底怎样才能把团队真正凝聚在一起。

现在不带团队的同学,只要你隶属于一个团队,也就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可见,思考合作者的内在驱动力,对任何人都是很务实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共识驱动的比例越来越大,而我们也应该努力寻找这样的团队。这是因为,对于权力驱动的团队,一旦权力不在,团队就散了;而对于利益驱动的团队,一旦利益不在,组织也就没了;只有共识是内生的,不会消失,由其驱动的团队往往表现为,成员归属感强且彼此信任。为加深体会,可以用以下这些关键词来描述共识驱动的团队:使命感、责任感、成就感、互信、价值感、内驱力、自激励。

你看,讲到这里,我已经扯不回去了,也许,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的丰富,权力驱动的组织确实有点劣势,我们要渐渐的往利益、共识去转变。

就这样吧,希望有点启发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