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D流程体系的本质
IPD 并不是一种发明创造。
他只是对业界很多最佳实践和典型案例的一种总结和集成。
本质上,IPD 属于一种整合式的创新。
如果你有 IPD 实践上的经验,你会发现流程中涉及到的很多内容,其实都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过。
比如说市场管理流程,如果有一定的实践,你会发现这不就是精细化后的 STP 理论吗。
再比如开发过程,其实跟多数公司的开发流程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只不过 IPD 流程通过多层评审(DCP、TR、SR、MR等),实现了对产品开发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相似的点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IPD 之所以被这么多企业推崇,一方面是因为华为的带动效应。
包括最近跟不少引入 IPD 的科技企业接触,都是因为遇到了发展上的问题或者是瓶颈。
找了一圈之后发现,IPD 是一个结构化的流程。
这就跟科技类的企业文化很搭,很多科技企业的创始人也都是工程师出身。
有点工程思维的意思,都讲究逻辑和做事的顺序。
也就是说 IPD 不仅仅是把经典实践和成功流程整合到一起这么简单。
他还规定了这些方法和流程的先后顺序,以及各个时间段的动作。
当然,还有必备的组织支撑等等方面。
这一整套的动作配合起来才构成了 IPD 的整个体系。
形成了一个从需求到满足需求的流程闭环。
另外 IPD 的结构性就代表了它的可裁剪性很强。
了解了 IPD 的本质,企业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裁剪、增删的适配。
一、IPD 的逻辑
从宏观一点的层面来看,IPD 主要解决了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怎么做正确的事的问题;
二是怎么正确地做事的问题。
做正确的事 —— 是为了确保选择的产品的方向是对的。
是符合客户的需求的。
如果最开始的方向都错了,你的产品再好也卖不出去,因为没有市场和需求。
这就好比你要去首都机场,却坐上了去大兴机场的车。
结果就是起了个大早干了个晚集。
对企业来说就会面临两个方面的风险:
一是时间,任何产品都是有周期的,如果不能赶上爆发的时机,后续就很难再发力了。
二是资源,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尤其对于初创企业,资源的浪费往往是致命的。
而正确地做事比较好理解,规定好流程、阶段、评审点、角色,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职责和目标。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