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人生(13):从“产品的RFM分析”看如何探索“职业方向”

我们在做产品分析时,经常会用到一种方法“产品的RFM分析”,它是一种客户细分和价值评估的常用方法,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零售和其他众多行业,它可以帮助企业和产品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行为,优化营销策略,提升用户体验和增加用户价值。RFM是3个指标的缩写:最近一次消费时间间隔(Recency),消费频率(Frequency),消费金额(Monetary),具体来说:

  • 最近一次消费时间间隔(R):是指用户最近一次消费距离现在的时间 ,上一次消费离得越近,也就是R的值越小,用户价值越高。
  • 消费频率(F):是指用户一段时间内消费了多少次,购买频率越高,也就是F的值越大,用户价值越高。
  • 消费金额(M):是指用户一段时间内的消费金额,消费金额越高,也就是M的值越大,用户价值越高。

我们在进行RFM分析时,通常会为每个指标设定不同的评分标准,然后根据这三个维度给每位客户打分,最后汇总这三个分数来综合评价客户的整体价值。

例如,最近消费时间越近得分越高,消费频次越高得分越高,消费金额越高得分也越高。通过这样的打分系统,可以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价值层级,如高价值用户、中价值用户和低价值用户,再基于不同的用户分类采取不同的运营策略,比如:

  • 针对高价值用户:提供专属优惠、VIP服务、优先体验新产品等,以此来提升忠诚度和维持高消费水平。
  • 中价值用户:通过个性化营销、增加互动和优惠激励,提升其购买频次和消费金额,转化为高价值用户。
  • 低价值用户:分析原因,可能是新用户、睡眠用户或即将流失的用户,需要采取激活策略、调查反馈或重新定位营销信息,尝试唤醒他们的兴趣和消费。

那如何将RFM分析模型应用到我们个人的职业方向的探索呢?这里我们要先了解一个概念“心流”。

心流(Flow)是由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发生在个人完全沉浸在某个活动中,全神贯注、忘我投入的时候。在心流状态下,个人的技能与面临的挑战达到完美匹配,既不会感到任务过于简单而无聊,也不会因为任务过于困难而感到焦虑。这时,人们体验到的是高度的专注、控制感、享受以及一种时间感的消失,活动本身成为目的,而非达到目的的手段。心流可以让我们更加专注在要做的事情上,对于提升工作效率和创造力都有极大的帮助。如果我们能找到能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的事情来作为职业,不仅有利于职业发展,也能让我们在每一个做事的当下都能获得满足感,让内在驱动力和外在驱动力合二为一,对于个人整体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那要如何找到能让自己产生“心流”的事情并以此来作为职业发展的目标呢?以下是如何通过RFM分析框架来进行职业方向的探索的设想,供大家开拓思路:

1. 最近一次投入时间间隔(Recency, R)

最近一次在某个职业方向或相关活动上的投入时间距离现在的间隔。时间间隔越短,表示对该职业方向的兴趣可能越高。

  • 列出你最近参与的职业相关活动、项目或学习的时间点。
  • 记录每个职业方向上最近一次投入的时间。
  • 评估哪个职业方向上你最近的投入时间最短。

示例:你最近参加了一个编程培训、一次架构的讲座和一个管理类小组的活动。记录下每个活动的时间,并计算距离现在的时间间隔。

2. 投入频率(Frequency, F)

在一定时间内,你在某个职业方向或相关活动上的投入频率。频率越高,表示对该职业方向的持续兴趣和投入越大。

  • 列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如过去3个月)你在不同职业方向上的投入次数。
  • 统计每个职业方向上你参加的活动或学习的频率。
  • 评估哪个职业方向上的投入频率最高。

示例:在过去3个月内,你参加了10次编程练习、5次架构思维的课程和3次管理思维的培训等。记录并比较你在每个职业方向的投入频率。这里要注意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来看如何让本职工作和职业兴趣探索的工作放在一个衡量标准下,如为它们设置不同的权重等。

3. 投入程度(Monetary, M)

在一定时间内,你在某个职业方向或相关活动上的投入程度,可以通过投入的时间、精力或金钱来衡量。投入程度越高,表示对该职业方向的重视和投入越大。

  • 列出你在不同职业方向上的投入,包括时间、精力和金钱。
  • 量化这些投入,并评估每个职业方向的投入程度。
  • 评估哪个职业方向上的投入程度最高。

示例:在过去3个月内,你在编程上投入了100小时,在架构的学习上投入了50小时,在管理类的学习中投入了30小时。记录并比较每个职业方向的投入程度,同样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来让本职工作和职业兴趣探索的工作放在一个衡量标准下。

将上述三个指标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自己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在不同职业方向上的兴趣和投入情况,从而找到最能激发“心流”状态的职业方向。此处举例没有各方向的权重考量,数字仅作为示意。

职业方向A(编程)

  • 最近一次投入时间间隔:1周前
  • 投入频率:10次
  • 投入程度:100小时

职业方向B(架构)

  • 最近一次投入时间间隔:3周前
  • 投入频率:5次
  • 投入程度:50小时

职业方向C(管理)

  • 最近一次投入时间间隔:4周前
  • 投入频率:3次
  • 投入程度:30小时

通过RFM分析,你或许可以发现你在编程上的投入间隔时间最近(R最小),投入频率最高(F最大),且投入程度也最高(M最大),说明继续在编程领域深造成为技术专家可能是你最感兴趣和最有潜力达到“心流”状态的职业方向。而架构或管理方向,虽然目前你有一定兴趣,但是还不如编程的兴趣大,至少当前还不是最想投入精力发展的方向。(俗话说,看一个人不要光看他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看具体的行动更能帮我们认识自己。)

当然,职业方向的RFM分析需要定期进行更新,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随着时间的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投入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所以定期维护、更新自己的RFM职业分析,能让我们一直保持对自我职业方向的敏锐度,让自己常常保持在“心流”状态中,让自己能够跟随自身思维、认识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职业发展的路径。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