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需求的三重境界:超越“看山是山”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段话源自禅宗的公案,是禅宗思想的重要概念,表达了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再由里及表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认识事物的初级阶段,即直观地看待事物的表象,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在这个阶段,我们看到的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接受事物的表面现象。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开始意识到事物的本质可能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这个阶段是对事物表象的怀疑和超越,开始探究事物更深层次的内涵和联系,探究事物的不同侧面。在这个阶段,山和水不再只是目之所及,眼见为实,而是从横向和纵向的更广维度深入剖析。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认识的更高层次,即洞察世事后的返璞归真,在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之后,我们再次回归到对事物的直观感受。但这时的直观感受已经不同于最初的阶段,而是通晓一切之后的明心见性。我们认识到,尽管山和水可能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但它们仍然是山和水,保持着它们最朴素的本质。
💹我们在做产品需求的过程中,常常也面临这三种阶段。
以最经典的汽车的产生为例:
☀️初识需求:我们收集用户的诉求,他们说需要更快的马车。我们便直观地理解为马车速度的提升,于是想尽办法让马跑得更快一点。
这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阶段,也是大部分初级产品经理面对的阶段,只能看到用户的功能性需求,不做任何思考就投入设计和开发。这种情况下往往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深挖痛点:但等等,为什么用户需要更快的马车?用户在什么场景下需要更快的马车?我们开始思考,发现他们真正想要的是更快到达目的地。
这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过程,我们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探索背后的真实动机。但是这个探索的过程是需要不断深入的过程,而不是浅尝辄止,否则反而适得其反。
🌞创新解决方案:有了深刻的理解,了解到用户所有的痛点和需求,我们设计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汽车,不仅提升了速度,还提供了舒适度和便捷性。
我们再次回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这一次,是在更深层次的理解上,创造出满足用户深层需求的创新产品。
🛠️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超越表面,洞察本质,用创新的思维和技术,打造出真正解决用户问题的产品。
📈深刻的洞察、持续的创新是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我们对未来可能性的追求。每一次的突破和革新,都是我们对”可能”的重新定义。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