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隐藏在设计任务背后的隐性需求
你知道吗?职场中每一个任务需求背后,都有你看不见的隐性需求。
对显性需求的完成度,是你保有这份工作的底气;而对隐性需求的完成度,则决定你在职场甚至职业生涯中的未来。
01
“每个显性需求的背后,都有一个隐性需求”,这是我在最近结束的一个暑期工作坊的开题分享里的一句话。
这个工作坊的课题是扑克牌设计,是基于一个真实的营销设计项目需求形成的,所以课题中直接包含了营销同事给我们的任务需求:扑克牌的用途、用户、背景、文案、画面等。
当拿到这个需求后,我脑海里冒出了一个想法:这些扑克牌包含大量牌面图案设计,如果设计的好,是不是就可以同时推给行政的同事做内部文化礼品,让设计的产出得到更大的露出?
我脑海里的想法,就是隐性需求。
其实抛开扑克牌这个具体的任务需求,如果你画了一幅画,它大获成功后会是什么样子?
至少有一条想象应该是:在你能想到的所有地方,都有人在用这幅画。
他们把它放进画展里,放到宣传册里,贴到墙壁上,印到雨伞、杯子、文化衫、笔记本上……
在上面的任务例子中,我后来就自己的想法和行政部门的同事进行了沟通,也得到了基本认同。
当然,这需要建立在这副扑克牌的设计确实值得露出的基础上。
不过,这里最重要的是,当你认为做一副扑克牌就是做一副扑克牌,和当你知道这副扑克牌的牌面设计,会继续成为公司所有人日常办公生活的一部分时,你完成这份工作任务的心情是完全不一样的。
前者,你可能只是多了一份工作产出,后者,你会尽全力做出一份作品。
02
但这样好的任务不会给到我——也许这是你看完上个例子的第一个想法。
很多职场新人最容易遇到这种情况,因为大多数接到的任务都是辅助型需求。就像我曾经听过的一句笑谈:在学校里学了造火箭,到公司里去拧一颗螺丝钉。
就设计师这个职业来说,科班出身的设计师在学校里会学习从调研到产出全流程的设计知识和技能。但到公司里,往往只能作为整个环节的一员,甚至在这个环节里还是个辅助性角色,的确会让人产生极大落差。
但你有没有想过,你看到的辅助性设计任务,也只是它的显性需求?
一份最通用的隐性需求是:你能不能在这样简单的辅助性需求里,做出“花”来?
这朵“花”,代表你能见微知著,且有能力见微知著的体现。
· ·
试问:如果你连拧螺丝都拧不好,我怎么可能认为你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
但是,如果你只是把拧螺丝拧得很好,我能确定的只是你可以拧十颗螺丝的任务。
虽然拉长这段职业生涯看,10颗螺丝后是20颗,20颗后是30颗,只要你能力跟得上运气也不差,也不是不能做到造火箭那一层。
不过,如果一个人可以把拧螺丝都做出“花”来呢?
这个人一定比只是把拧螺丝拧得很好的人,更容易被人看见,也更值得被人看见。
03
我看不出这份任务里还有什么隐性需求——也许这是你看完第一个例子的第二个想法。
是的,这很难。
在我第1部分所举的例子中,我能够想到那个隐性需求,第一个原因是我平时能够“看到”这些信息,这些看到,让我在这个任务来临之际,产生了一些联想。
其次,是我想到的隐性需求,和我接到的任务需求,它们内在的诉求是有重合的。
所以,能看出这种隐性需求,不仅要有一定的综合能力,还要靠平时的沟通和观察。但当你发现这个隐性需求后,它就会成为一种机会,一种放大产出价值,增加设计影响力的机会。
这是我工作许多年后才渐渐悟到的道理。
当然,能看出隐性需求很重要,而能看出什么程度的隐性需求也很重要。因为不同层次的隐性需求,对应着完全不同的机会。
而这,是我们职业成长里,需要不停修炼的地方。
作者:林影落用户体验设计师,《AR界面设计》作者,20+相关国家专利,公众号「林间有影落」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